民宿的調性是一個“民”字鄉土的味道是有“人情味”

上海 29℃ 0
摘要:  “准90後”吳龑華從事設計工作,將崇明島上自家4間房子,改裝為五六百平方米的民宿,風格簡約卻帶個人特色。

  記者徐瑞哲

  “准90後”吳龑華從事設計工作,將崇明島上自家4間房子,改裝為五六百平方米的民宿,風格簡約卻帶個人特色。昨天,市農業農村委首辦的上海鄉村民宿管家培訓班開班,她一身素色漢服,出現在上海開放大學高清教室做聽課筆記。“我平時就愛這麼打扮,在我家民宿也可以免費借穿漢服。”

  當天,吳龑華與數十名首批營員聽取了上海市民宿等級評定組專家等大學教授輔導,還將前往崇明網紅民宿接受同行中的“前輩”現場教學,一起助力上海鄉村民宿規範化、持續性發展,進一步塑造品質和品牌。

  “真想做一隻農村的土狗”

  “從農家樂到民宿,從離鄉到返鄉,從下鄉休閒的鄉客到下鄉創業的創客……”在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商學院的文旅部旅遊國際標準專家張琰眼中,國內鄉村旅遊發展歷經了4個階段:1.0是農家樂,2.0是鄉村休閒,3.0是鄉村度假,4.0是鄉村生活。現時,作為“半城半鄉”生活的一部分,4.0版本的鄉村生活體驗,重在與當地村民的原鄉生活發生關聯。

  在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城市群,這樣的“返鄉運動”方興未艾。張琰就有親身經歷。過去兩三年的疫情期間,她在家中只能“圈養”孩子,到陽臺透透氣。於是,全家遠赴崇明租住了一個農家院子。這兩個月期間,平日裏全院只有自己這一家人,每到雙休日她家才回市區居住。

  於是,一邊玩狗、逗雞,另一邊上上網課。她家嘗到了樹上剛結的野櫻桃,感覺比進口車厘子還好吃。他們還搭著梯子上樹採摘枇杷,院子主人說“全免費,愛吃多少吃多少”。在鄉下,摘一點田地裏帶著露水的各種蔬菜,即使下一碗面也特別鮮。

  尤其是孩子,他與看家狗“小苗”產生了感情。疫後,為了看望“小苗”,孩子帶著父母又回到同一間民宿入住。這個四年級的孩子甚至對媽媽說:“我真想做一隻農村的土狗。”

  做到“小精專”迎來“小金磚”

  隨著上海鄉村民宿數量和以民宿管家為代表的相關從業者規模快速擴大,旅遊開發中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缺乏溫度、缺乏情懷、缺乏內核、缺乏特色。具體而言,包括民宿經營管理隨意性大,主題定位、品牌文化發展不明確,行銷推廣的通路和管道不够等問題。

  坊間有一句“行話”,農村的白牆土牆成了稀缺品,因為牆上都被畫滿了彩繪或標語。眼下,一些鄉村建設得整齊劃一,路是直的、地是平的,建築的造型風格和色彩也都是一樣的。這樣看來,似乎氣勢恢宏,實際上極不協調,既與大自然不協調,又與農村本味不協調。張琰直言,“對於看慣了都市整齊劃一的遊客來說,再來農村看同樣的複製品,又有什麼意義呢?”

  她告訴民宿管家培訓人員,民宿的調性就是一個“民”字,特有的味道就是鄉土味道,尤其是有“人情味”。對於遊客,不是“磨刀殺豬”來一客、斬一刀,而是將客源都視為能够帶貨的意見領袖(KOL),為店家帶來新流量。

  分享中,張琰建議鄉村旅遊要多走“小精專”的道路,才能迎來“小金磚”的時代。“必須從小眾市場切入,找准目標客群打造最符合需求的精緻產品,最終形成獨特IP的鄉旅覈心吸引物。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專。”譬如,我國臺灣地區民宿,有的以主人鹵肉飯、咖喱飯為主打,有的以攜寵物入住為特色。

  市農業農村委科技教育處副處長徐傑表示,“鄉村民宿產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希望通過培訓讓民宿管家這個群體得到提升,也希望他們在規範經營過程中更加注重鄉村環境保護,守護好碧水藍天。”據悉,培訓班今年計畫先培訓百人規模,之後用幾年時間逐漸培養一支懂管理、善行銷、會服務的滬郊民宿管家隊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