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一市全國人大代表聯合調研:一哄而上“卷”不如找准定位互補打造創新高地長三角要協同融通

上海 71℃ 0
摘要:  繼安徽合肥之後,長三角三省一市全國人大代表10月9日至12日赴上海、蘇州、南京等地進行聯合調研。

  記者王海燕

  繼安徽合肥之後,長三角三省一市全國人大代表10月9日至12日赴上海、蘇州、南京等地進行聯合調研。從晶片到人工智慧,從基因檢測到大飛機,這一路展示了長三角區域聚力科創、全鏈條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圖景,也引發了代表們對打造長三角科創高地的思考與探討。

  更高層面產業協同

  調研中,代表們頻頻談到的一個詞是“協同”——打造長三角創新高地,需要更高層面的產業協同。

  “我們在調研中感到不少企業在‘卷’:你做什麼,我也跟著做什麼;你有什麼,我也要有什麼。”在調研座談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表示,科技創新不是簡單做項目,而是涉及全鏈條的創新網絡,如果企業對自身在這張網絡裏的定位不清晰,一哄而上跟風,可能造成產業雷同和資源浪費。

  在權衡看來,長三角打造科創高地,需要各地發揮資源互補優勢。“大家在這張創新網絡中要能找到自己能够發力的點,你能做什麼、我能做什麼,發揮各自優勢,加强四鏈融合,形成協同創新共同體,避免資源錯配。”

  “不能因為研發設計賺了錢,所有企業都去搞研發。”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路街道蘆勝村黨總支書記張義民認為,要參與更高層面的國際競爭,長三角區域應該構建更為合理的區域產業分工體系,推動區域要素優先配寘。

  攜手推進創新人才交流

  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令代表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那些車間裏的最新動車產品,還有長廊裏展示的“大國工匠”勞模榜。在江蘇產業技術研究院,一張金字塔狀人才激勵圖引起代表們的興趣,從天才科學家、到產業領軍人才、再到骨幹人才,無不昭示著“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硬道理。

  打造科創高地,該如何引才育才?“有的地方針對院士專家開出高價待遇,這裡開出8萬元,那裡就出10萬元。如果都這樣搞,學者還有心思搞科研嗎?”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機電集團黨委書記周善紅認為,都市間的引才競爭有時變了味,陷入搶人“內卷”。

  “對頂尖人才來說,最在意的是這個地方能否提供他施展才能的舞臺空間。”在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工業大學校長鄭磊看來,影響人才作出選擇的因素依次為平臺、文化、政策。長三角區域完全具備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應做整體規劃,共同提升營商環境,打造良性文化環境,完善配套服務,並在政策層面逐步縮小差距,這樣才能推動人才有序流動,在各自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代表們提到,現時,長三角地區的人才流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在戶籍制度、社會保障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導致人才在不同地區之間的流動受阻,對於一體化行程人才支撐和創新能力產生一定影響,建議長三角攜手推進創新人才交流,打破地域、戶籍、人事關係等制約,推行更為柔性、靈活的引才模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