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鐘菡簡工博
“來上海博物館很多次了,期待下次來看更精彩的展!”昨天上午,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南門一側,一間藍色色調的留言亭牆上,觀眾紛紛留下對上博的祝福、期待和建議。
昨天起,開放27年的上博人民廣場館首次與觀眾暫別,進行文物搬遷及東館布展,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前重新開放部分展廳。上博在人民廣場館南廣場啟用留言亭,同時通過社交媒體等通路,持續與觀眾保持交流。在短暫分別的時間裏,觀眾可以訪問上博人民廣場館常設陳列線上展廳,還能回顧20多年來舉辦的多場特展。
徵集建議也聆聽故事
昨天中午,記者在上博人民廣場館文創商店出口處看到,原先的上博現場預約點已裝扮一新,門楣上寫著“觀眾留言亭”。亭內留言牆上畫著巨大的愛心圖案,一旁工作臺上備有紙筆,還有信紙、明信片和不同造型的便簽條,觀眾可任意選擇進行留言。門口設有一個醒目的紅色郵筒,方便提前寫好留言的觀眾直接投入。
留言牆上,已貼了不少寫滿留言的便簽,如“期待!”“祝上博越來越好!”“Arrivederci!”等,除了中文,也有人用日語、義大利語等不同語言留言祝福。還有人手繪上博人民廣場館標誌性的“天圓地方”建築、館藏青銅器等圖案,也有人以祥雲為元素設計祝福圖案。
“一早就有人來了。”現場工作人員指著牆上一張寫滿字的心形便簽條介紹,留言者是一名初中生,“看得出他對傳統文化和博物館很嚮往”。這名徐姓年輕觀眾在留言中寫道:“何以中國系列特展,無疑增進了我與上博之間更加濃厚的感情和聯系,今年暑假的‘實證中國’特展,已參觀五六次。”
一些留言則對未來上博提出了建議和期許。一張便簽條上,有觀眾簡明扼要寫下願望:“希望上博多些互動活動!”
據上博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對上博的祝福與期許,設定留言亭也希望聆聽觀眾與上博的故事,徵集觀眾對上博東館建設和人民廣場館改造的建議。“見證市民對上博殷殷期盼和真誠建言的明信片、信箋和即時貼,或許會成為上博館史展陳的展品。”
在社交媒體上,網友們也對上博人民廣場館暫別表示不舍。在小紅書上,有外地網友留言表示,國慶長假專程來上博“說一聲再見”,期待重新開放時“再約上海”。
“國際博協對博物館的最新定義,特別強調‘為社會服務’‘向社會公眾開放’和‘社區的參與’。今天的博物館不僅是研究機構,也要為觀眾提供多種體驗。”在業內人士看來,博物館運營除了學術邏輯,也要充分考慮觀眾體驗感,“聆聽觀眾的需求、讓觀眾充分參與,是博物館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座標誌性博物館的回憶,往往構成個人情感與都市記憶的一部分。留言亭開啟後,有觀眾來到現場只是為了“記錄回憶”。一比特50餘歲的女觀眾昨天上午9時不到就趕到留言亭,舉著相機拍了1個多小時,把工作人員拆海報、安裝郵筒等全過程記錄了下來。還有市民帶來自己常年收集的門票、特展折頁等相關紀念品,與留言亭合影紀念。
在社交媒體上,有網友回憶自己1999年在上博人民廣場館參觀“大英博物館館藏古埃及藝術珍品展”時的汹湧人潮,“一晃快25年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回復的“高樓”裏有人想起當年自己和同學排隊的往事,有人記起戀愛時在博物館約會的場景。“一場展覽成為一個時空座標。希望未來上博創造更多高品質、現象級展覽。”
上博官網看線上展廳
在暫別的時間裏,上博人民廣場館常設陳列線上展廳將繼續開放。打開上博官方網站“展示”欄目,能找到“常設陳列”和“歷年特展”兩個線上展廳。
記者點擊進入“常設陳列”中的中國古代青銅館,一個虛擬展廳出現在荧幕中。通過滑鼠控制可360度環繞的視角,仿佛置身展廳之中。看過前言,再點擊右側展櫃,就能“走”到這件文物之前,點擊上方旋轉按鈕,這件夏代青銅十字紋鉞的詳細資訊便跳了出來。越過這件文物來到下一個展櫃,三件食器、酒器如在展廳中一般呈現在眼前。
據介紹,此次開放的常設陳列線上展廳共10個,分為全景展廳和三維虛擬展廳兩類。中國歷代書法、中國歷代繪畫、中國古代玉器等6個線上展廳採用全景科技以真實還原展廳全貌和展品細節;而中國古代雕塑、中國古代青銅、中國古代陶瓷和中國歷代璽印4個線上展廳則採用Web3D渲染科技。隨著博物館研究成果、影像、視頻等資源不斷豐富,三維虛擬展廳內容可不斷“生長”,還能替換展品。
在歷年特展線上展廳,“吳湖帆書畫鑒藏特展”“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等曾引發觀展熱潮的特展通過網路技術得以再現。點擊“吳湖帆書畫鑒藏特展”重回展覽現場,在展櫃前的觀眾還能通過滑鼠放大展品觀察細節。
據悉,之所以能做到真實還原,是因為上海博物館曾在往年特展線上展廳中採用全景科技,通過相機對展廳進行1:1真實採集還原,點數可達千萬級。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