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節水文章用好每一滴水

天津 50℃ 0
摘要:水肥一體化滴灌節水率可達50%以上,可節肥2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30%左右。截至目前,全市節水型組織用水量占全市工業總用水量的50%以上,全市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5%。

九河下梢的天津,因水而生,也曾因水而困。

地處海河流域下游,雖河網密佈,但因上游經濟社會發展和氣候變化,天津入境水量不斷减少,逐漸成為資源型缺水都市。

隨著引灤、引江水涓涓匯入,互聯互通的雙水源保障格局,破解了天津的水源危機,打通了城市供水的“生命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從觀念、意識、措施等方面將節水放在優先位置,為新時代節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天津全面貫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强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優化產業結構轉型陞級,建立了“政府調控、公眾參與,規劃引領、市場引導,法律保障、科技支撐”的節約用水機制,積極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行程,為建設高品質發展、高水准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提供堅實水安全保障。

打好攻堅戰 破解水危機

缺水,曾一度成為制約天津發展的瓶頸。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10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20。作為一座超大都市、經濟重鎮,人口密集、水資源短缺的天津亟須“解渴”。

開源,引來了千泓水。

近年來,隨著武清、寧漢原水管線,南幹線至淩莊水廠、北塘水庫至新區水廠等供水工程陸續建成,王慶坨水庫蓄水運行,天津的引江、引灤雙水源供水工程體系愈發完善。

今年6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寶坻引江供水工程正式通過通水驗收。供水後,我市除薊州區外,15個行政區將實現引江、引灤“一橫一縱”雙水源保障。

現時,天津的水源包括引灤水、南水北調中線水、南水北調東線北延長水、當地及入境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7種。

同時,天津還明確了“高效利用外調水,合理開發地表水,全面壓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再生水,適度發展淡化海水”的多水源配寘原則。

調水來之不易,定當惜水如金。作為全國最早建成的國家級節水型都市,天津千方百計節約水、用好水,精打細算節水賬。

嚴格源頭管控、過程管控和考核評估,强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持續打好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减排、城鎮節水降損、非常規水源利用四大攻堅戰,天津的主要節水名額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走出了一條特色節水之路。

截至2022年,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20.57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8.48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145昇/日,遠低於全國大中城市水准。16個區全部建成縣域節水型社會,市級公共機构節水型組織全覆蓋,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節水理念深入人心。

科技賦能 農業節水增效

遠程操控、一鍵灌溉。在位於武清區南蔡村鎮糶糧務村的大禹節水現代設施農業園,除了農作物看不到任何大型灌溉設施。工作人員輕輕一點,含有精准配比養料的水便流入一公里外的溫室大棚,讓作物“喝”足水、“吃”飽肥。

“整個園區全部採用膜下滴灌和水肥一體化設備,遠程可調控環境、澆灌施肥,不僅節省人力,管理也更精細。”園區高級規劃設計師常俊說。

告別“大水漫灌”,科技賦能讓操作更智慧、灌溉更精准、效果更明顯。水肥一體化滴灌節水率可達50%以上,可節肥2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30%左右。

近年來,一批批集光伏、綠色、節能等於一體的智慧生態能源溫室“扮靚”了津城鄉村。光伏、無土栽培、溫室自動化控制管理等科技,築起了農業現代化與新能源科技融合的試驗平臺。

稻蟹稻魚綜合種養、節水型飲水飼喂、智慧噴淋等科技頻繁湧現,田間設施不斷陞級,農業生產結構持續調整,低耗水、優質高產農作物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各村鎮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農業節水發展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7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722。

擰緊“水龍頭” 工業節水减排

龍頭企業肩負著社會責任,做好“水文章”不僅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共贏,更能推動整個行業節水能力提升。

建有45套迴圈水處理系統、小時處理能力達到11.37萬噸、生產水重複利用率98%以上……天津市新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推廣應用生產廢水零排放綜合處理科技和都市污水深度處理科技,實現了各道生產工序廢水分質迴圈利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節水答卷”。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通過提高迴圈水系統濃縮倍數、延長超濾反洗運行週期、污水回用等措施,年節約用水成本500多萬元。

堅持水資源優化配置與工業結構調整同步實施,天津不斷淘汰、壓縮、改造高耗水行業,大力發展智慧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

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先進的節水工藝、科技、裝備不斷“上新”。很多企業形成了從水源到工藝再到產品的全產業鏈節水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節水型組織用水量占全市工業總用水量的50%以上,全市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5%。

做優節水“加法” 深挖非常規水源

秋日的津南區綠色生態屏障,天藍、地綠、水清。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尾水人工濕地點綴其中,成為都市的天然“淨水器”。

2022年12月,津南區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態綜合修復工程建設完工。每天20萬立方米來自津沽汙水處理廠的尾水引入這片濕地進行涵養淨化,尾水水質名額提升10%,為綠色生態屏障區提供優質水源保障。

整個工程包括恢復郊野公園水生態系統、人工潜流濕地、錶流濕地等,施工總面積相當於189個足球場。項目承建方——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新顏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衛南窪生態片區舉例,建設日處理能力12萬立方米的人工濕地,可收納涵養1萬畝農田瀝水及周邊地表徑流,每年增加再生水利用量達7300萬立方米,污水回用率提升至40.5%,可保障75.3%的農業及生態用水。”

破解缺水難題,天津做優節水“加法”,堅持開源節流並重,最大限度挖掘再生水迴圈利用、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資源潜力,彌補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用水不足。

“變廢為寶”向污水要資源,實施110座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出廠水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打造全國單體最大的武清區農村汙水處理工程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實現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項目標準化、視覺化、智能化、閉環式的管理機制,大幅提高了汙水處理率。

提升淡化利用科技水准,向海水要資源,直供工業用水;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向調蓄迴圈要資源,打造區域迴圈網絡,以微循環帶動小迴圈,以小迴圈帶動大循環,提升全市水體自淨能力。

截至目前,天津年產近13億立方米再生水,全市建有深處理再生水廠17座,總規模73.4萬噸/日;淡化海水工程3座,總規模30.6萬噸/日,為都市發展提供了有效補充水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