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設”到“品質提升”追求個性化、滿足多元化需求成新風向上海“一江一河”兩岸新空間正被點亮

上海 33℃ 0
摘要:

  記者戚穎璞

  浦東黃浦江岸線有一座“南牆”,那是22公里濱水公共空間的盡頭。前不久,“南牆”破了,岸線以原“盡頭”為起點向南延伸兩公里,至閔行區界。前灘白領安先生聽聞消息,工作日便帶著兩個孩子去體驗。孩子們在新造的童心樂園裏吹泡泡、爬攀爬網,玩得不亦樂乎。

  上海今年公佈的新一輪民心工程裏,“一江一河”兩岸公共空間由“建設”變成“品質提升”。幾字之差,象徵都市空間開發理念的陞級,“一江一河”兩岸開發,不只是空間貫通,還要讓居民來得了、坐得下、玩得好,真正新增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只靠政府單一投入,還要社會多元主體共治,真正激發都市活力。

  日前,記者走訪多段濱水岸線發現,不少“灰色空間”正被點亮,功能業態不斷凸顯。

  好空間,打開只是第一步

  在楊浦濱江,有一條“咖啡遊覽線”。以Teuscher&楊樹浦咖啡廳為起點,人們在這裡臨江聽風,感受工業氣息,東行十分鐘,會看到頗有海派情調的怡和1915咖啡廳,再往東,就能體驗白七咖啡館的趣味飲品。這三座風格迥異的咖啡館,分別改造自上海造船廠、楊樹浦紗廠大班住宅、上海制皂廠。

  特殊線路,映射出“一江一河”兩岸空間的特色化開發趨勢。濱水空間貫通多年,單一的漫步和鍛煉顯然已無法滿足居民多元化的休閒需求,追求個性化成為新風向。如果俯瞰申城兩條母親河就能發現,在濱水腹地,星星點點的存量空間正被打開,成為新功能的承載體。

  然而空間要如何打開,業態要如何定位,考驗著基層開發主體的智慧。

  隨著前灘區域發展成熟,產業、白領和居民逐漸集聚,東岸投資集團開始思考,如何導入更多功能配套業態。於是,鰻鱺嘴綠地下的空腔有了用武之地,可難點也在於此。

  “空腔是岸線改造成綠地時留下的空間,不是正式建築,很難引入業態。”東岸投資運營部副經理韓瑩贇說。經過多方協調,對1.8萬平方米的空腔將採取容缺審批管道打消企業顧慮,實現精准開發。今年底,前灘鰻鱺嘴綠地即將啟動建設,計畫聯合市場化資源,打造成國潮IP公園和老字型大小直播基地,並提供展陳和停車空間。

  都市在發展,需求在變化,功能導入很難一蹴而就。位於民生碼頭的8萬噸筒倉曾是亞洲最大糧倉,借助2017年上海都市空間藝術季實現轉型,改造成為網紅藝術展陳空間。結合區域整體能級提升,8萬噸筒倉又將提級煥新。

  陸家嘴集團副總經理周翔介紹,包括8萬噸筒倉所在的洋涇民生板塊,是陸家嘴金融城擴容增效和“一江一河”建設規劃的重要項目,將整體打造成歷史積澱的人文水岸、優質的濱水體驗空間,形成世界級的城市功能複合帶。板塊東區即將啟動國際方案徵詢,提升規劃品質。

  蘇州河兩岸腹地狹小,幾乎每一處公共服務空間都需要“擠出來”。今年,長寧又把蘇州河綠道內的幾處道監獄進行有機更新,改造成共亯驛站和綜合管理驛站。從管理用房辟出的風鈴驛站,還增設冰柜、空調、微波爐等,成為蘇州河風鈴綠地的一處亮點。

  濱水公共空間組團上新,如何才能持續發揮價值?長寧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制度設計,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鬱夫介紹說,長寧蘇州河段已經落地一體化養護制度,將步道、防汛牆、綠化、驛站等進行打包養護。同時出臺《長寧外環生態綠道露營須知》等一系列特色規定,確保權責明晰。

  共建共用,溫度藏於細節

  楊浦濱江秦皇島路碼頭,來往遊客絡繹不絕。在碼頭展廳裏的“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上海港碼頭號子展示區”,人們戴上耳機就能聽到碼頭號子的原音久久回蕩,為這段濱水岸線增添了一份歷史厚重感。這個別具特色的細節源於市人大代表陳丹燕的建議:碼頭號子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需要有匹配的展陳空間。

  都市的溫度,就藏在這一處處細節之中。在黃浦江和蘇州河畔,人們不經意發現的“小確幸”,其實不少都源於普通市民的“小建議”。在與人的持續互動中,公共空間不斷優化,成為人們創造新生活的高品質載體。

  從綠之丘附近的公車網站下車,殘障人士坐著輪椅,無須繞路便可直達江邊。這一細節改造,來自一名特殊市民的建議。“楊浦濱江在優化無障礙設施的過程中,我們邀請了許多特殊人群親身體驗,聽取他們的意見和需求。”楊浦區殘聯工作人員王海燕說。

  有市民曾提出,聾人朋友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是視覺化,但濱江指示牌並不多,找廁所很花時間。楊浦濱江為此增設了觸屏智慧設施,除了支持資訊查詢協助工具,當聽障者訪問基於語音的呼叫中心時,服務人員還可以把語音資訊轉化為簡訊文字或微信文字,發送給聽障者。這些細節優化,並不僅僅讓單一群體受益。記者在現場看到,面向殘障人士打造的低位洗手池,也方便了許多在附近玩耍的兒童。

  今年,上海還舉辦了“一江一河”沿岸地區發展專家委員會成立暨首次研討會,首批21名專家圍繞可持續發展、提升空間品質、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等建言獻策。

  在東岸,許多建設者都知道,8號望江驛“和美·家庭會客廳”有一比特站長叫白玉海。“其實我是一名志願者。”濰坊街道退休居民白玉海告訴記者。2020年,白玉海主動報名加入志願者隊伍,為前往8號望江驛的市民遊客提供服務。3年多來,他兢兢業業為驛站社區活動、公益服務提供保障,還學會了使用AED除顫儀等專業技能,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新期待湧現,市民建言獻策

  隨著文旅體商業態和活動注入,濱水岸線人氣開始聚集。徐匯濱江西岸國際咖啡生活節,短短4天吸引了現場遊客7.4萬人次;蘇州河水上遊船項目持續上新,自開通以來已接待遊客超過8萬人次,散客班機上座率保持在80%左右;在楊浦濱江舉辦的“藝·趣文化生活節”,每週末傍晚便有世界各地青年音樂家在漁人碼頭廣場演出……

  不同於遊玩的走馬觀花,當越來越多人在濱水岸線工作生活,許多關於空間品質的新期待開始湧現。

  黃浦江兩岸已經成為上海重要的新興商務區,一座座辦公大樓拔地而起,有市民擔心既有及在建的交通設施能否滿足未來需求。以楊浦濱江為例,這裡是未來的數字經濟高地,僅美團就有萬名員工將在2026年進駐。潮汐式用車需求如不能及時滿足和疏導,容易發生擁堵。囙此,需要從頂層設計出發,統籌考慮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統規劃的陞級優化。

  上水居民區書記張海佳在楊浦濱江長大,隨著岸線開放,她終於能够飽覽小時候不敢奢望的江邊美景。唯一令她困擾的是,岸線商業氛圍還不够濃郁,有烟火氣的更是不多。除了高端餐廳、精緻飲品店,引入更多平價早餐店、餐廳和商業體,成為許多居民的一致期待。

  在管理方面,“一江一河”空間正在進行整體優化。記者從上海市“一江一河”辦獲悉,依據《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沿岸各區和主體正在落實屬地管理主體責任。虹口、閔行、奉賢等區結合各自特點優化調整原有管理體制,建管養一體化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浦東、普陀、靜安持續優化條塊結合的濱水空間管養工作機制。市政協委員崔海靈建議,要加强科技賦能,結合上海“兩張網”建設,不斷提升濱水空間的管理效率。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