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意搞怪管道過中秋正成年輕人新玩法

上海 23℃ 0
摘要:  “今年中秋節我做的蟑螂燈籠必贏。”上海網友“米七五”為中秋節製作的“蟑螂燈籠”在小紅書上火了。  以創意搞怪的管道迎接傳統節日,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新玩法。

  記者簡工博

  “今年中秋節我做的蟑螂燈籠必贏。”上海網友“米七五”為中秋節製作的“蟑螂燈籠”在小紅書上火了。這條筆記收穫了超9000個贊,一度成平臺上的熱門話題。

  和“米七五”一樣,隨著中秋節脚步臨近,眾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為今年中秋節準備好的裝備:有人把節令必備的燈籠做成簪子打算插在頭上,有人用宝特瓶做出了光影意境,一些商家也紛紛推出特色資料包,幫助購買者在中秋節出奇制勝。

  傳統文化受到年輕人喜愛和追捧,也讓商家窺到新的商機。在一些人看來,這種創新乃至搞怪的過節管道,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但也有人擔心,腦洞過大會扭曲傳統文化的原意,不利於傳承。

  節令商品創意花樣多

  這一盞“蟑螂燈”用褐色紙張做出身體,兩個白色的圓形紙張做成眼睛,燈光藏在尾部,綠色光線突出詭異感。儘管不少人對蟑螂感到厭惡,但這盞蟑螂燈因其圓潤的造型和獨特的創意獲得了不少人的欣賞。蟑螂燈並不是唯一讓眾多網友“炸裂”的中秋節令用品。還有人以頭上長著一盞燈的深海鮟鱇魚為原型做了一盞中秋節燈籠。這一盞鮟鱇魚以氣球打底,糊上數層紙張,再貼上魚鰭、牙齒等,成型後拿掉氣球安裝上小燈泡。這一神形兼備的創意也為製作者贏得了無數點贊。

  除了造型上腦洞大開,也有人在資料上另闢蹊徑。一盞“古風書法燈”,燈火映射出燈籠上的書法字迹,實際上是用廢棄的宝特瓶作底,將練習書法後的廢棄紙頁圍在瓶身上,裝上流蘇、提線和蠟燭便可完成。

  “幾年前中國傳統節日的節令商品還很難買,如今創意花樣讓人目不暇接。”在外企工作的唐芸曾向記者抱怨“聖誕用品好買,中秋節只有月餅”,但今年她的感受與之前完全不同,“好玩的中秋商品多了”。比如,一盞中秋螃蟹燈,不光身上佈滿傳統繪畫花紋,蟹鉗和身體還能操控運動,拎著這盞燈走起來,螃蟹猶如在湖中遊動。這款螃蟹燈是商家推出的資料包,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想法上色並製作。而另一款魚燈被縮小到巴掌大小,周身刺繡,不僅能發光,還能作為簪子戴在頭上。

  中秋節必備的月餅今年也繼續在傳統文化方面玩出新花樣。繼去年與哈利·波特聯名推出“錄取行李箱”和“妖怪書”中秋月餅後,今年8月糕點品牌好利來再次推出“魁地奇”禮盒。而各大博物館的文創月餅同樣沒有缺席:敦煌研究院在月餅盒外罩上一層印滿壁畫花紋的布,如同古代的包袱;與三星堆聯名的月餅已推出第三季“神鳥的世界”,月餅表面採用三星堆博物館青銅大面具和青銅太陽輪的造型。

  用更輕鬆的管道傳承

  以創意搞怪的管道迎接傳統節日,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新玩法。小紅書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佈的《2023小紅書年度生活趨勢》中,就把互聯網娛樂精神融入傳統文化的“文房四潮”列為今年十大生活趨勢之一。這份報告分析認為,經濟高速增長下成長的Z世代有更高的民族自信,他們的趣味在主流審美中的影響力越來越重要。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可以用更輕鬆的管道去傳承。”“90後”施宇記得,自己小時候在傳統節日家庭聚會上經常被點名背誦節令詩詞,“講到傳統節日就是尷尬和緊張”。如今自己已為人父母,“想跟孩子一起玩,想讓他明白傳統節日是一件好玩又很美的事”。

  不過,也有人擔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蓄矜持在商業衝擊下消散。今年春節期間,“一夜爆富”“狂吃不胖”之類的祝福對聯廣為流傳,以傳統書法和水墨畫形式出現的“搞錢”“發財”這樣的商業語彙也讓一些人覺得消解了傳統文化之美而顯得直白粗魯。

  “含蓄矜持是一種美,直接高效是當代生活的需求。”從事教育行業的施宇並不排斥這樣傳承傳統的管道,“傳統文化不該只是紙上的記錄,需要以現代的管道走進生活。傳承不僅是還原,也有進步和改變。”胡瑩也認為傳統文化除了美和教育意義,應更有趣味性。“年輕人以創意管道過傳統節日是積極的,就像漢服一樣,喜歡的人多了,才會有更多人去瞭解和學習。”

标签: 中秋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