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鄔林樺
深夜,虹口公安分局凉城新村派出所接到一起“110”報警:劉女士的弟弟沖到她家中大打出手。
親姐弟怎會如此水火不容?原來,兩人因房產糾紛已多次發生爭執,這次事態陞級。警察柯佳清楚:如果不穩妥及時處置,衝突有進一步激化的可能。“要不要請律師來幫你們分析一下?”柯佳為姐弟倆引入了由公安派出所牽頭,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共同參與的“三所聯動”衝突糾紛化解機制,合力為他們分清是非、化解心結,也讓事件有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
在上海這座現代化大都市,大量的衝突糾紛都蘊含著複雜的經濟關係和法律關係,只有依“法”用“法”,才能從根本上解决問題。近年來,在市警察局黨委領導下,虹口公安分局不斷探索完善“三所聯動”機制,綜合多方力量、傾聽羣衆訴求、提供法律服務,努力將衝突糾紛消弭在源頭、化解在基層,用法治思維書寫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篇章。
法律服務容易觸達
今年3月,跟劉家姐弟一起走進“三所聯動”人民調解室的,除了警察柯佳,還有律師李錦洲和區司法局委派的調解員。
這是一個簡潔的房間,門口掛著一塊“三所聯動調解工作室”的牌子,靠牆的展示板上是值班警察、律師和調解員的照片和名牌。屋裡擺了一張檯子、六把椅子,劉家姐弟分坐檯子兩側,警察挨著姐姐,律師挨著弟弟,聽他們細訴過往。
姐弟倆有個獨身的叔叔,已年過八旬,之前十多年一直由劉女士照顧養老。最近兩年,劉女士開始做鐘點工掙錢養家,抽不出時間,弟弟劉先生照顧叔叔更多一些。叔叔名下有一套房,眼看自己年事已高,就約定把房子留給姐姐,房價的30%由姐姐給弟弟作為補償。
原本已經安排妥當,不料,去年底劉女士把房子過戶到自己名下後就沒了下文。劉先生多次找姐姐討說法,但姐姐一時也拿不出錢來。一來二去,姐弟倆矛盾激化,逐漸演變為爭吵和衝突。
律師李錦洲逐步分清了雙方的訴求,也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姐姐貿然將房產過戶的行為,讓弟弟產生不安和不滿,“雖然姐姐承諾一定會給錢,但弟弟擔心叔叔百年之後,自己口說無憑,權益缺乏保障。”
打消劉先生的疑慮,是解决衝突的關鍵。李錦洲告訴劉先生,不妨簽訂一份雙方都認可的協定,“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雙方都能得到保障”。
姐弟倆再次走進“三所聯動”調解室時,就在警察、人民調解員和律師的見證下,簽訂了協定,約定姐姐按月分期支付補償弟弟的款項,5年內付完;在此期間,房產不能出售;期間如果叔叔去世,姐姐必須一次性付清剩下的所有欠款;對叔叔的贍養責任,由姐姐承擔90%,弟弟承擔10%。“協定一簽,大家都松了一口氣。”柯佳印象深刻,還沒走出調解室,姐弟倆的手又重新握在了一起。
劉家姐弟的“一波三折”是基層衝突糾紛多樣化、複雜化的縮影。資料顯示,2020—2022年,虹口區糾紛警情年均2.4萬餘起,約占總警情的20%。社區裏的鄰里關係、物業服務,社區外的勞務薪酬、工程鄰避等衝突糾紛,逐漸成為派出所民警最常面對的情况。長期以來,社區民警和人民調解員是調解基層衝突糾紛的主力,為何派出所要引入律師這支力量?在虹口公安分局凉城新村派出所所長許黎明看來,傳統“老娘舅”式的糾紛調解,往往側重說理述情,“但隨著市民法治意識的提升,訴求更多元,‘有法可依’‘於法有據’更能切中利益各方的共識點,也能提升衝突糾紛化解的效率”。
“很多衝突糾紛激化,不是羣衆故意要鬧,而是法律服務離他們太遠,大家不知道去哪裡找‘法’,加之訴訟等手段成本高、時間長,部分人無奈放弃走法律途徑。”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局長柳國青介紹,“三所聯動”機制的初衷,是要推動警察警務、司法調解和律師力量主動深入基層,“提供易觸達、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服務和司法保障,引導居民羣衆用法治思維和法治路徑來解决問題。”
多元主體理性參與
從去年開始,接到因加裝電梯產生的衝突糾紛警情,凉城派出所社區民警方芳會把當事人請到社區的“三所聯動”調解室裏。
近兩年,因加裝電梯產生的衝突糾紛,成為上海不少基層社區普遍面臨的難題。虹口區水電社區建於1983年,常住人口4000餘人,60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一半。對高樓層居民來說,加裝電梯成了剛需。但社區自2021年啟動加梯以來,居民衝突不斷凸顯,加梯惠民工程一度遇阻。到2022年3月,社區僅成功加裝兩部電梯。
前期徵詢意見時,同意的業主占比已經達到法定比例,衝突衝突往往出現在施工階段:有一棟樓的底樓居民認為雜訊干擾自家生活,堵住怪手不讓進場開工;另一棟樓有居民認為電梯會影響自家採光,躺在地上阻擋施工……居委幹部對此十分無奈。
“封锁施工的行為,直接造成這部分居民與有加梯需求居民之間的衝突。”方芳說,警察到場只能勸解疏導,防止矛盾激化,“但如果不能從根源上解决,這樣的情况還會再三發生。”
啟動“三所聯動”機制後,上海思濟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健炯加入了調解組。“一件事情是不是占理,不是比誰的嗓門大,而是看合不合規、合不合法。”他和封锁施工的居民坐在一起,向他們普及民法典和上海市相關法規的詳細條款。“既然這棟樓加梯的整個程式都合法合規,那麼阻礙施工隊進場,在法律上肯定不占理。哪怕鬧到法院,也不會得到支持……”聽完釋法說理,不少居民心裡有了一本賬。
“如果對電梯加裝有什麼具體訴求和想法,可以說出來。”接著周健炯的話,調解員仇相琴向居民徵集意見和建議。這時,很多人不再一味反對,而是順勢提出了自己的訴求。
居民願意理性表達意見了,衝突糾紛的化解就有了基礎。依託“三所聯動”機制,街道房管辦、電梯公司、業委會、居民自治小組不斷參與進來,組成“加梯專班”,先後舉辦6場加裝電梯文宣會和徵詢會,為居民集中解讀加裝電梯政策、惠民條款,提供技術諮詢等服務;先後走訪有意見的居民600餘戶,收集匯總每棟樓電梯加裝的難點,製定“一梯一方案”。如今,水電社區29個樓棟居民全部完成意見徵詢,現時已有7個樓棟完成電梯加裝,10個樓棟正在施工,12個樓棟正開展專家評審。
在廣電社區居委幹部看來,不僅化解了加梯衝突,“三所聯動”機制也為各方協商議事提供了新平臺。“通過一次次衝突的協商化解,大家的溝通更加深入。這樣既能讓我們瞭解到居民的真實訴求,也讓居民成為社區治理真正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類似感受並非個例。一些受訪者認為,“三所聯動”衝突糾紛多元化解的過程,無形中也在不斷推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投身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亯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
將工作觸角深深紮到羣衆之中,才能築牢平安的基石。現時,虹口全區8個街道建成9個派出所衝突糾紛調處室、198個居委會法律服務室,並在10個商圈、3家醫院和31所學校建立“三所聯動”調解室,為羣衆提供免費、便捷的法律服務和司法保障。
把衝突糾紛化解在基層
把衝突糾紛化解在基層,看似是一件件小事,卻是關乎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大事。
今年4月,四川北路派出所接報一起討薪類警情:一家海鮮店有十多名裝修工人因勞資糾紛向店主邵先生討薪。可邵先生不但不理,手機也一直關機。討薪工人群情激憤,一個不慎就可能釀成群體性治安事件。
警察將工人們帶到派出所,把店主邵先生也傳喚至派出所。“三所聯動”機制立即啟動。這次,除了調解員、律師外,警方還引入了勞動監察部門。
從釋法說理到責備教育,經過各方努力,勞資雙方當天就談妥了薪資支付方式,店主簽訂承諾書,很快就把工人的工資發放到位。一場群體性事件的風險消弭於無形。
隨著機制建設的探索不斷深入,“三所聯動”正逐漸構建“3+N”的新格局。現時,虹口區已經引入了教育、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房屋管理等職能部門加入“三所聯動”機制,根據衝突糾紛的類型,由不同組織的行家裡手共同參與調解,共商化解良策,增進調處實效。
今年4月,“三所聯動”小程式正式上線,設定“法律援助”“調解預約”“線索舉報”等欄目。有法律問題諮詢,律師會在24小時內回復;有需要調解的衝突糾紛,可以線上預約。“對於很多年輕居民來說,及時響應、事事回應的線上法律服務,更貼近他們的需求。”虹口公安分局治安支隊副支隊長李棟庭介紹,自上線以來,平臺每月都能收到340多個線上的衝突糾紛調解預約和200多個線上法律諮詢。
不斷適應新變化,積極回應新問題,才能讓“三所聯動”機制葆有持久生命力。為了主動挖掘更多“隱性”衝突,虹口公安部門一方面運用重複警情核查等資料模型,對110警情、12345熱線、視窗接報、來信來訪等資訊進行排查、分析,同時依靠社區、樓宇、組織等2萬餘名群防群治力量及時發現身邊隱患,第一時間推動屬地主動介入,力爭從源頭消除各類衝突風險。
虹口警察在不斷完善“三所聯動”機制中積累的寶貴經驗,為上海健全多元調解格局提供了新方向。今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印發《關於推廣“三所聯動”機制加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實施方案》,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廣“三所聯動”工作機制,分類落實調處化解措施,進一步健全多元調解格局。今年以來,全市衝突糾紛化解率超99%。7月至今,全市衝突糾紛排查化解量同比新增4.17%。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