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俊傑
“好多年沒來上海了,這次能來大家都非常高興。”在洋山港碼頭,臺灣TVBS新聞台記者華紹平邊調試設備邊告訴記者,台媒記者8月28日抵達上海,當晚就相約逛了田子坊。
時隔3年,上海臺北都市論壇再次線下舉行,吸引了海峽兩岸眾多目光。各方都期待,通過這一兩岸間重要的機制化城際交流平臺,加深兩座都市間人員、市政等領域交流,以實實在在成果提升雙城群眾獲得感。
期待臺灣海運與上海有更多合作
洋山港是臺北市代表團抵滬後參訪的第一站。
當天中午,細雨霏霏,一到洋山港碼頭17樓中控塔,台媒記者就扛著攝像機奔向戶外平臺,占住有利地形拍攝碼頭全景。從高空俯瞰洋山港四期碼頭,遠處,紅白相間的巨型橋吊排成一列,延伸直至海邊;近處,碼頭工作區空無一人,現代化橋吊、軌道吊自行揮動巨臂,沒有駕駛室的自動導引小車載著集裝箱來回穿梭。
“與洋山港前三期碼頭夜晚燈火通明不同,這裡的夜晚黑漆漆的。”上港集團董事長顧金山告訴臺北市市長蔣萬安等臺灣嘉賓,洋山港四期碼頭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之一。上海港去年集裝箱輸送量突破4730萬標準箱,今年有望達到4800萬標準箱,港口通達度繼續位列全球第一。
聽到洋山港與臺灣長榮、陽明、萬海三大海運公司有密切業務聯繫,並且業務量已占洋山港總量的一成時,臺北客人非常高興。他們告訴上海朋友,“陽明海運”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873年在上海成立的輪船招商局,“臺北與上海的關係源遠流長,期待臺灣海運企業能與上海有更多的合作”。
對於蔣萬安本人而言,洋山港也有特別意義。2008年,蔣萬安的父親蔣孝嚴專程來此見證兩岸海運直航,當時的洋山港建設如火如荼,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港。“洋山港的無人駕駛、智慧碼頭讓我印象深刻、深受啟發。”蔣萬安告訴兩岸媒體,兩座都市對創新開放的態度是一致的,臺北市也在推廣無人駕駛科技,希望兩市能攜手合作,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多突破。
進一步加強兩市市政交流
從洋山港出發,臺北市代表團來到了東海之濱的老港生態環保基地。這裡是上海最重要的生活垃圾處置基地之一,進入後,一路上綠蔭環繞、鳥鳴聲聲,臺灣朋友不停地用手機拍照。
“老港基地化腐朽為神奇,把一座垃圾掩埋場改造成了生態基地。”來到基地中控室外,臺北市代表團隔窗瞭解上海生活垃圾處置流程。“你們說我們臺北‘垃圾不落地’‘垃圾减量化’做得好,我看你們做得也很好。”一比特代表團成員告訴記者,這次雙城論壇要討論“低碳永續”,先來老港基地參訪,就是想瞭解上海的先進做法,帶回臺北分享。
“透過雙城論壇,臺北與上海已簽署了42項備忘錄,雙方在文化、體育、觀光、藝術等領域進行一系列交流。”蔣萬安在老港基地接受兩岸媒體聯訪時表示,希望臺北與上海能在過去交往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兩市市政交流,造福兩地市民。
昨晚,上海與臺北市領導互贈了禮物。臺北贈送的是以回收玻璃原料製作而成的“春池玻璃—靚瓶”,呼應本届論壇的主題“新趨勢新發展”,展現都市永續共融的無限可能。上海贈送的是瓷器“玉蘭花開”,瓶身描繪浦江兩岸建築群和上海市市花白玉蘭,寓意兩市群眾合作共贏,共同追求美好生活。
“第一天的參訪很順利,開了個好頭。期待明天論壇上會有更多真知灼見。”不少臺灣媒體記者期待。也有臺灣朋友提到,上海方面一直參加臺北燈節,“明年就是參展第九年了,期待臺北與上海的情誼也能够長長久久。”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