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讓“寸土”變“寸金”探明跨省交易路徑發揮土地名額增資效應

内蒙古 47℃ 0
摘要:安置社區內12個門市房,每戶年租金5000元,還能增收6萬。2022年,興安盟共完成37個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名額跨省交易項目,複墾新增長期穩定優質耕地8812畝。

初秋的興安盟紮賚特旗努文木仁鄉新民村安置社區,多了些凉爽的氣息,卻未能掩蓋現場施工熱度。高架吊塔揮臂起落,運輸車輛來回穿梭,怪手轟鳴工作……順著新民村黨支部書記徐洪波所指的方向,只見新建的8棟居民樓已經封頂,一個嶄新的宜居新家園已現雛形。

“這裡公攤小、採光好,房前是倉庫,屋後有菜園,還有幼儿園和衛生室。距離社區不到一公里就是養殖區和農機糧食倉儲區,社區對面就是各家的田間地頭。”看著拔地而起、即將完工的安置社區,徐洪波眼中盡是喜悅。

曾經的新民村空巢老人多,宅基地空置率高,集體收入少,村裡連一條好水泥路都沒有。徐洪波說,多虧了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政策給村裡帶來一筆“好買賣”。羣衆搬遷意願强烈的新民村被列為整村集中搬遷的試點,3個自然屯近300戶村民將搬遷上樓,通過複墾形成增减掛鉤節餘名額861.88畝。“騰”出的耕地承包出去,承包的資金將用於補助村民的物業費,讓村民在新房裏住得安心又舒心。

“用活政策,一舉多得!”徐洪波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城鄉建設用地新增掛鉤政策將資產盤活後,新民村交易的800多畝耕地的使用權還歸村集體所有,每畝每年流轉資金600元。安置社區內12個門市房,每戶年租金5000元,還能增收6萬。“這些都算到村集體收入,後續為村民全額繳納物業費,補貼取暖費,剩下的還能發展種養殖產業。”

“吃水不用擔,煮飯不冒煙,出門泥不沾,養老醫保服務在身邊!”如今,新民村村民把他們對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項目實施的滿意和認可編成了順口溜。對於現在的日子,大家個個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既讓我們住上新房,又為我們創造工作崗位,我每天在安置點務工能掙200元,生活越過越有奔頭。”56歲的村民宋振祥說。

“我們堅持以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條件為宗旨,將安置區規劃為居住區、養殖區、農機糧食倉儲區、基礎設施配套區、公共服務區、殯儀區六大功能區。”紮賚特旗副旗長劉國民說,“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名額跨省交易項目給我們帶來四大收益,耕地得新增、財政得收入、集體得收益、羣衆得實惠,為紮賚特旗發展補足了後勁兒。”

土地,是農業的根基,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興安盟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大,可開發利用潜力充足。如何盤活農村土地,讓羣衆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興安盟探明跨省交易路徑,發揮土地名額增資效應,將增减掛鉤與危舊房屋改造、易地搬遷、廢棄工礦用地複墾、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機結合,全面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2022年,興安盟共完成37個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名額跨省交易項目,複墾新增長期穩定優質耕地8812畝。第一筆跨省名額交易就達到3654.38畝,占全區項目數的近一半,僅此一筆就為當地新增10.96億元財政收入。

在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望向海力森百年古榆民俗旅遊度假村的方向,有一片300多畝的高標準梯田。7層高低錯落的梯田盤踞在當地人口中的“南山”上,每級臺階間高度差在2至4米,每層覆土深度超50釐米。

過去,“南山”廢棄的老礦坑雜草叢生、破敗不堪、溝壑縱橫、臭味熏天,是一個“遍地坑石不長草,路經此地人人避”的地方。如今,梯田“披綠重生”種上了放心糧,輸配電等農業生產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增减掛鉤節餘名額跨省調劑項目的實施讓這裡留住了青山,穩住了糧食生產。

2022年以來,科右前旗破題礦山生態修復、複墾和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節餘名額跨省調劑相結合,盤活閒置工礦廢棄地資源,推進“增减掛鉤+生態修復”模式,讓工礦廢棄地變身“聚寶盆”。

興安盟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春武表示,廢棄農村宅基地變良田,良田變名額,名額變成實實在在的收益,這是國家在原深度貧困地區推行的土地增减掛鉤政策,也是剛性土地規劃的彈性創新。興安盟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名額跨省交易項目實施有效盤活了農村閒置宅基地、“空心村”、工礦廢棄地等閒置資源,複墾新增耕地保障了糧食安全,改善了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新增了農牧民收入。

“通過土地名額交易,也為地方耕地保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戰畧拓寬了資金來源。”王春武說,眼下,興安盟已經啟動紮賚特旗好力保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範區建設、推進“生態修復+”模式,實施增减掛鉤跨省調劑項目建設1.2萬畝,打造增减掛鉤“升級版”,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