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合作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覈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自1994年對口支援西藏拉薩以來,江蘇已累計選派10批次981名援藏幹部人才奔赴雪域高原,構建起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援藏格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續寫新時代“山海情”。
在拉薩市林周縣人民醫院,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CT檢查,通過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數千公里外的蘇州專家也通過遠程系統幫助他們進行讀片和診斷,有力提升了本地醫生的診療水准。
拉薩市林周縣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普布次仁說:“以前我們只有普片X光,然後我們CT觸的也比少,所以在診斷方面是非常有困難的。我們這邊比如說腦出血這方面,以前診斷不了,直接讓病人到拉薩去檢查,現在馬上就能看到。”
與此同時,“組團式”教育援藏正帶給當地學生更加美好的未來。在江蘇教師組團式援助的拉薩江蘇實驗中學和拉薩市第一中學,每位援藏教師都和本校的老師進行了青藍結對,在積極指導徒弟備課、評課、開展教學的同時,援藏教師還帶著他們一起進行教改實踐,做課題。在有限的援藏時間裏,帶給當地教育無限的可能。
拉薩市第一中學初三教研組組長、援藏教師陳曉明說:“通過教學過程中的瞭解和調研,發現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就搞一個分層工作的探索研究,目前為止效果很顯著,我們比第二名班級要高出十分的均分,那麼在同組的藏族的老師共同努力下,把這個課題進行了立項。希望為西藏教學進一步的提高,做一點微薄的貢獻。”
拉薩江蘇實驗中學高二學生白瑪央宗卓嘎說:“學習氛圍很好,授課方式比較新穎,我爸媽就覺得我到了拉薩江蘇實驗中學以後,我的前途一片燦爛。”
江蘇援藏工作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80%以上的項目和資金注重向基層、民生項目傾斜。穩步推進的“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已經惠及43個村(居),在拉薩河畔,曾經人畜混居的協榮村在援藏資金的支持下成為一座具有獨特民族風情的現代化新農村;“格桑花開·民生微實事”項目則聚焦當地百姓生活的堵點痛點,在墨竹工卡縣,100多座便民“溪橋”,打通了5.6萬戶農牧民家門口的“微交通”,讓羣衆的幸福感更有保障。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吉古村村黨支部書記米瑪說:“我們以前的橋就是石頭和木頭壘起來的,一到雨季就會被衝垮,我已經記不清橋被沖了多少次,我們又修了多少次,一修就是十幾天,非常耽誤時間。現在修的水泥橋,非常結實,承重又好,汽車走都沒問題。”
一直以來,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精准定位西藏自治區和拉薩市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重點方向,幫助受援地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在拉薩市達孜區,總投資十億元的洋河朗熱酒村項目正在施工建設。作為江蘇援藏引進的最大產業項目,建成後將為拉薩市東翼的發展新增一個重要的產業板塊和產業方向。在曲水縣,才納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向全縣推廣經濟作物十多種,帶動增收三億多元。在墨竹工卡縣,格桑花開產業園成為大學生就業創業和農牧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有效通路。越來越多具有標杆性、示範性、帶動性的援藏產業項目綻放在青藏高原,為當地發展注入强大活力,譜寫東西部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拉薩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靜說:“我們按照總書記提出的援藏工作要有形、有感、有效來開展工作,去年所有的項目都實現了100%的開工,投資都100%的達到了序時進度,與西藏各民族人民一道,按照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共同奮鬥。”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