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號”大氣田完成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工作

海南 46℃ 0
摘要:8月20日,中國海油對外宣佈,位於海南陵水海域的“深海一號”大氣田順利完成投產以來的首次海管清管工作,這標誌著我國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工作取得圓滿成功,對於保障超深水氣田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和能源供給、進一步推動我國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義。

“深海一號”工作團隊作業人員把清管球放入發球筒。周宇攝

海南日報訊(記者 邵長春通訊員 吳盛龍)8月20日,中國海油對外宣佈,位於海南陵水海域的“深海一號”大氣田順利完成投產以來的首次海管清管工作,這標誌著我國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工作取得圓滿成功,對於保障超深水氣田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和能源供給、進一步推動我國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義。

“海管被稱為‘海上油氣田的血管’,保障海洋油氣平穩輸送的同時,有可能出現‘血栓’阻塞或‘斑塊’腐蝕等問題。”“深海一號”大氣田生產監督張寶表示,為保證海管的安全暢通,海上油氣田會定期開展清管工作,清理海管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沉積物和積液,同時檢測管線內部情况,在業內俗稱“通球”。

據介紹,“深海一號”大氣田設計部署了3套海管“通球”裝置,分別用於實施氣田東區、西區內部生產設施海管和外輸海管的清管工作。本次實施的超深水海管清管工作僅針對氣田內部生產設施海管,通球總里程超過100公里。

“瓦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極易形成水合物,囙此超深水氣田海管在輸氣過程中會出現管線‘冰堵’現象,讓清管工作‘卡球’的風險急劇增加。”“深海一號”大氣田總監李治表示,實施超深水氣田海管清管工作的難度遠大於淺水油氣田,中國海油科技團隊從科技原理入手,結合超深水氣田實際製定了完整的科技應對方案,確保每一種工作風險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在超過72小時的“通球”過程中,“深海一號”工作團隊始終保持對平臺水下生產系統狀況的嚴密監控,及時調整不同氣井的運行狀態、改變平臺工藝處理系統的運行參數,有效應對海管液湧、堵塞、壓力大幅波動等極端工况,在保證氣田向下遊民生用戶持續穩定供氣的同時,推動清管球以約每小時5至6公里的速度在海管中前進,圓滿完成了工作計畫全部內容。

經過對本次清管工作產出物的分析,中國海油科技團隊認證“深海一號”大氣田生產海管處於良好運行狀態,與設計預期相符,再次驗證了我國首個超深水氣田水下設施設計與質量的可靠性。

據悉,“深海一號”大氣田採用“超深水水下生產系統+半潜式生產平臺”模式開發海洋瓦斯資源,在水深1500米海域分東、西兩個區域部署水下生產系統,並通過海管連接水面和水下生產設施,高峰年產氣量超過30億立方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