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分會場遍佈16個區閱讀之地擴展到更多都市空間

上海 36℃ 0
摘要:今年,上海16個區都有各自區域特色的書展分會場,閱讀之地從書店、圖書館擴展到園林、民宿等更多都市文旅空間。崇明分會場“書香瀛洲”今年首次推出“名家民宿行”。

  記者施晨露

  西班牙作家洛倫佐·席爾瓦受《孫子兵法》啟發,寫了一部推理小說《水之道》。那麼,上海的水會給這位異國作家帶來什麼樣的靈感?17日晚,洛倫佐·席爾瓦和兩位奧地利、阿根廷同行來到新開業的朵雲書院·滴水湖店,與兩位中國作家、評論家一起“在書的世界打開世界的書”。第一次落地臨港新片區的上海國際文學周,讓上海書展的觸角伸向這座城市的最東角。

  時下,用脚步丈量都市的Citywalk(城市漫步),是年輕人深度體驗都市的熱門管道。今年,上海16個區都有各自區域特色的書展分會場,閱讀之地從書店、圖書館擴展到園林、民宿等更多都市文旅空間。書展期間與讀者見面的一批著力挖掘都市內涵的新書,成為引領人們讀懂上海這本“大書”的嚮導。書香滿城,讓一座“可閱讀的都市”更有吸引力。

  在馬路“蚌殼”找精神“珍珠”

  “活動結束以後在附近走一走,不要‘放過’這個地方。”17日上午,《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新書分享會尾聲,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於海向讀者建議。他說的是活動舉辦地“思南文學之家”,“附近有劉海粟舊居,有史沫特萊在上海住過的呂班公寓,現在叫重慶公寓”。

  《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由作家陳丹燕、媒體人陳保平合著。新書在“思南文學之家”與讀者見面,陳丹燕說“就像鳥回到了巢”。今年,“思南文學之家”首次在上海展覽中心開設“閱讀之光”空間,思南公館建築特色的拱門呼應著場外的書展分會場——那裡不僅有於海所說的有故事的歷史建築,上海書展、上海國際文學周、思南讀書會的持續效應,為歷史建築的當代“閱讀”形成了一個具有樣本性的探索,一批高品質活動和特色書店、空間組成了市民心中的“文化思南”。

  如果要安排一條上海的Citywalk路線,途經武康大樓是很多人的選擇。新書分享會上,有讀者好奇“為什麼武康大樓這幾年‘網紅’熱度越來越高”。這個問題,陳丹燕請教過建築師童明。“五條馬路交會處的武康大樓,很像處於歐洲城市廣場上的紀念碑位置。從空中俯瞰整個衡複風貌區,武康大樓也像一個紀念碑,記錄著上海的都市發展和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更新利用。”

  在上海書展的一本本新書中讀懂都市,猶如發掘出一顆顆閃耀著光澤的珍珠。由專業建築師創作的“都市風景線·徒步上海”系列叢書,以都市徒步線路為線索,通過建築師視角還原日常龐雜景物遮擋中的歷史建築,今年書展推出第四輯聚焦外灘。

  《上海城記》則以愚園路為切入點,專注於上海馬路研究的學者徐錦江總結出閱讀一條路的“五步法”,有讀者感慨,從一條路的發展路徑輻射開來的是一座城的記憶。今年上海書展,愚園路上的沉浸式廣播實體空間“愚園路電臺”與多家出版社策劃推出“今夜,我們讀好書”名家對話系列。一連七夜,上海的馬路上有不一樣的屬於閱讀的風景。

  從主場“趕集”到全城“可讀”

  “經典的唐詩總能給人審美的薰陶和智慧的啟迪,古代詩詞所描繪的人生百味,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總能引起人的共鳴。”17日晚,閔行區圖書館和都市書房閔圖館燈火通明,“一書一世界”上海書展·閔行夜讀周“唐詩離我們有多遠”閱讀分享會上,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查清華啟發現場讀者,“不僅要讀懂文字背後的含義,更要體味詩人的情感,領略其中的人生智慧”。

  即便沒有走進上海書展主會場,也可以體驗書展之樂。

  在徐家匯書院中庭,20多米長的“海上書桌”上盤踞飛舞著一條由整本書做成的“紙龍”,通體青綠、龍鱗華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裝幀藝術家張曉棟以流傳於唐宋時期的中國古代書籍藝術裝幀技藝“龍鱗裝”“經折裝”加上紙雕藝術,創作出《千裏江山圖》《二遊大觀園》等當代書籍裝置藝術作品,令讀者驚歎。

  在有著近500年歷史的古典園林古猗園,嘉定區書展分會場推出古籍展、茶藝秀、沉浸式表演等多個跨界融合的閱讀和文化體驗活動。崇明分會場“書香瀛洲”今年首次推出“名家民宿行”。散文創作分享會上,生於崇明島的上海作協創聯室副主任楊繡麗笑道:“這是第一次在我家村子裏舉辦的書展活動,參加活動的四比特作家都是從這個鎮上走出來的,和鄉親們交流,格外親切。”

  “上海書展正從打卡主會場的‘趕集’模式,轉向全城可讀、可遊、可買的沉浸模式。”徐家匯書院負責人房芸芳觀察到今年書展新氣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