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海勃灣區濱河街道中河源社區是由原綠園村、富園村、中河源村合併而成的涉農社區。今年以來,中河源社區黨委以維護覈心、堅守初心、服務中心、凝聚人心、贏得民心的“五心聚力”黨建品牌為抓手,當好“兩員一雁”,努力開創鄉村振興發展新局面,為居民打造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當好社區居民的“勤務員”
中河源社區黨委將“凝心、塑形、鑄魂”作為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繪就環境美、鄉風好、潜力足的和美鄉村畫卷。
隨著近年來多項惠民政策的實施,中河源社區居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社區黨委扎實落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新農村、發展特色產業等一系列黨的方針政策,著力解决好羣衆身邊的痛點、難點問題。社區黨委堅持用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工作成效回應居民所需所盼,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水准。2021年以來,中河源社區黨委聯合全市16家金融機構,盤活閒置土地1.2公頃,建成金融共亯農場,提供10餘個工作崗位,實現了土地增值和居民增收。
為擦亮人居環境底色,中河源社區黨委扎實落實鄉村建設行動,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佈局,深入落實農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讓居民就地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社區黨委積極協調爭取上級資金,維修揚水站5座、改造水廁9個、修繕引水筦道1.1萬米、新建污水井6個、改善村民出行道路3公里。同時,連續2年發放共計2850噸的暖心煤,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居民心坎裏。
“我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人居環境治理、黨群連心共建共用、美麗鄉村振興、特色產業挖掘等工作,促進農業發展提質增效,努力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濱河街道中河源社區黨委書記張迎新表示。
當好產業發展的“指導員”
中河源社區黨委利用發展近郊農業的區位優勢,通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引進社會資金等管道盤活閒置土地,走出了一條以發展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旅遊業、促進居民增產增收的新路子。
玉米須茶、菊花茶、果品菊花茶……在中河源社區,烏海市海勃灣區領恒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出的產品憑藉好口感成功收穫了一批常客。該合作社成功種植了金絲皇菊、七月菊等菊花品種,又陸續開發出玉米須茶、玉米須桑葉茶等新產品,年產量8萬公斤,可實現銷售利潤16萬元。2021年,社區投入186萬元建設6棟菊花大棚和烘乾車間,經過2年的發展,菊花茶產品頗受市場青睞。“社區黨委始終抓住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這一‘引擎’,把黨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優勢,不斷創新種植模式,壯大集體經濟。”張迎新表示。
近年來,中河源社區數百戶居民陸續完成了异地搬遷,拆遷區域出現大片閒置土地,部分農田也因疏於管理,逐漸變成了撂荒地。社區黨委緊緊抓住這一關鍵問題,積極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關政策,讓“沉睡”土地變成“活力”資源,社區一塊塊閒置土地再“生金”。
如今,中河源社區曾經的荒地被利用起來,變為寬闊整潔的“南北集市”。今年,社區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建設了中河源社區農業文化大集和蔬菜分揀中心,繼續提高社區閒置土地利用效率,打造便民利民新項目。據瞭解,“南北集市”的建設,為社區及周邊農戶提供了蔬菜銷售和分揀集散地,預計年分揀蔬菜達500萬公斤。
距離“南北集市”不遠的麥步研學農場,每到週末都充盈著歡聲笑語,新穎有趣的農事體驗吸引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到來。“社區和內蒙古麥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麥步研學農場’項目,將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戶外拓展、自然教育、科普創新、非遺工坊手作、都市休閒等新興綜合性文旅研學產業,與中河源社區特色相融合,全力打造主題示範基地,通過研學產業新增農區客流量,努力實現引得來人、留得住人。”張迎新表示。據介紹,基地入駐以來,共開展活動30餘次,2000餘人次參與活動。
當好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為開創“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嶄新局面,中河源社區黨委通過强化理論學習、增强政治貭素、提升能力本領、轉變工作作風等管道,著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領頭雁”隊伍,以發展特色產業、興辦實體經濟等為路徑,不斷壯大集體經濟。
社區黨委充分依託濱河街道黨工委“睦鄰黨建”這一品牌特色,以“睦鄰集市”為紐帶,打通農區居民蔬菜銷售管道,通過搭建便民採購平臺,有效解決了轄區居民賣菜難的問題。
“我們將繼續以農文旅商融合為發展方向,充分利用現有農業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因地制宜打造集農耕體驗、旅遊觀光、研學體驗、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鄉村旅遊新模式,實現土地經濟效益最大化,讓土地資源活起來、農區人氣旺起來、居民收入多起來。”張迎新表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