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數位化等領域彙聚全球資源和人才兩個主體互相賦能

上海 53℃ 0
摘要:作為上海市政府與清華大學2019年共同發起設立的新型研發機構,當下,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正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數位化等領域彙聚全球創新資源和人才,推動創新策源和產業發展。

  記者黃海華

  在上海集成電路“圈”,有一個現象近來引發關注——普陀區同普路602號,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集成電路研究平臺所在地,吸引了不少晶片企業入駐,比如全球首家可重構計算晶片商用企業清微智慧,擁有世界領先的高速類比電路設計科技的瑞發科電晶體,還有剛注册的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及正在辦理注册的芯車無限等。

  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的吸引力還不止於此。今年4月,“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集成電路專題賽在這裡開賽。除了常規賽,大賽還設定了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科學研究與科技服務業4個市級專題賽,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是集成電路專題賽唯一賽點。

  一個以清華大學為關鍵字的集成電路生態圈在普陀區初露崢嶸。作為上海市政府與清華大學2019年共同發起設立的新型研發機構,當下,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正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數位化等領域彙聚全球創新資源和人才,推動創新策源和產業發展。

  助力集成電路跨越式發展

  “謀什麼事,是由定位來决定的,中心瞄準的正是‘國家戰畧、上海重點、清華優勢’。”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主任王有强告訴記者,集成電路研究平臺是依託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建設的重點研發平臺,已成立人工智慧晶片、車規晶片、光刻膠三個實驗室。

  “上海有著很好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我們希望能夠和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助力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集成電路研究平臺主任助理程寶忠告訴記者。

  比如,我國高端車規晶片幾乎完全依賴進口。車規晶片實驗室正在開展的汽車晶片研究工作,將有助於汽車晶片供應鏈安全。與聞泰科技合作開發的基於RISC-V(注:一種開源的指令集架構)內核的工業及車規電機驅動晶片,採用全國產供應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準,即將實現產業化應用。

  “今年暑假,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和未央書院的20多位大學生在這裡實習,我帶他們參觀了紫光展銳等企業。平時,許多集成電路學院的研究生就在這裡做研發。”程寶忠說,“築巢引鳳”是為了集聚更多一流創新人才。

  如何讓人工智慧以人為本

  數位化養老生態下,不同的智慧養老科技對於老人、服務管理者、服務提供者等有何影響?這正是華師大電腦系教授孫玉靈團隊與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合作開展的人工智慧治理研究課題。

  “人工智慧科技作為新興技術之一,應用領域眾多,如何讓科技以人為本,激發其‘善’的一面,需要有人工智慧治理。”王有强介紹,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聯合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大資料中心、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多家組織,共同承擔上海市科技計畫項目“人工智慧治理的理論、設計與實踐”研究。他們結合“人臉識別”“隨申碼應用拓展”“醫療診斷輔助決策支援”等場景應用,持續積累社會實驗數據,監測瞭解人工智慧賦能應用中公眾關注和反映較多的問題,以推動人工智慧科技標準規範和風險預警監測體系建設。

  寬鬆自由研究環境引才

  沒有隔斷的開闊空間,就連實驗室也是透明的,像在無聲地鼓勵探索和交流,這是記者走進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集成電路研究平臺的第一感受。中午時分,正值午餐時間,青年研究人員趙爍還在埋頭工作,T恤上印著“keep moving”(保持前進)的他告訴記者,平臺有著比較寬鬆自由的研究環境,吸引他留下來。

  “能做出什麼事情是一流人才特別關注的,我們要讓他們感覺到在這裡可以大有作為。”王有强介紹,中心把選人、用人和考核權都下放給了集成電路研究平臺。

  機制創新不止於此。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實施“三不機制”,是一家不明確機构規格、不核定事業編制、不受崗位設置和工資總額限制的事業單位。

  “新機制給了我們更多探索的可能性,以及寬鬆的科研環境,這有利於開展科研,更能體現專業性。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探索有效應對資金來源不確定性的運行模式。”王有强說,中心“兩條腿”走路,一靠市區支持,二通過市場力量,“兩者協同起來才能走得更好”。

  “我們追求的是‘上海×清華=國際’的乘數效應。乘法代表創新,兩個主體相乘後互相賦能,發揮各自優勢,有成倍的效應,達到國際水准。”王有强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