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行生態大理濕地如玉秀美

云南 38℃ 0
摘要:近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準予,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羅時江濕地被認定為省級重要濕地,列入雲南省省級重要濕地名錄。

近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準予,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羅時江濕地被認定為省級重要濕地,列入雲南省省級重要濕地名錄。

近年來,大理州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認定,將全州濕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納入法律法規框架內,逐步建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和濕地管控長效機制,劃定保護紅線,不斷健全濕地分級管理體系,科學規範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大理州通過提供資金保障,加强省級重要濕地標樁立界工作,明確濕地邊界和執法範圍,嚴厲打擊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每年組織開展“世界濕地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文宣月等濕地保護宣傳活動,讓廣大群眾深入瞭解濕地的功能作用,激發大家尊重自然、熱愛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熱情,關注和支持濕地保護工作。以洱源西湖國家濕地公園、鶴慶東草海國家濕地公園,洱海、茈碧湖、劍湖、上滄海等省級重要濕地為重點,大理州實施了水污染治理、退耕還林、退化濕地恢復、水源地保護、農村面源污染整治、庫塘濕地生態修復、小流域治理等項目,全州濕地保護管理力度不斷加大,生態功能退化的趨勢逐步得到遏制。濕地在物種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態服務功能得到了較好體現。由於濕地保護成效顯著,國內外科研機構、友好城市多次到大理州考察交流學習“大理經驗”。2016年,全國長江網絡年會在大理召開,以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為載體,各參會代表就長江流域濕地保護進行廣泛交流、深入探討,最終達成共識,共同發表《聚焦高原濕地攜手長江大保護——大理宣言》。

《雲南省2021年濕地資源監測報告》顯示,2021年大理州濕地面積為67112.31公頃,比2012年新增7473.17公頃。全州12個縣(市)均已認定完成並公佈了第一批一般濕地名錄,共認定濕地面積52580.03公頃,其中省級重要濕地27956.66公頃,一般濕地24623.37公頃,認定面積占全州濕地總面積的78.35%。隨著各類濕地保護地的建設,全州濕地受保護面積已達到44373.51公頃,濕地保護率從2012年的48.02%上升到66.12%;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7.66%,超額完成了省級下達的要在“十三五”末濕地保護率達到52%的目標。

截至目前,大理州已擁有大理洱海、洱源西湖、洱源茈碧湖、劍川劍湖、鶴慶東草海、賓川上滄海、大理羅時江7處省級重要濕地。其中,大理市濕地總面積267.82平方公里,濕地率為15.40%,濕地保護率94.13%,大理市濕地率和保護率位於全省前列。

2022年,武漢《國際濕地公約》第十四届締約方大會宣佈,第三批國際濕地都市將於2024年開放申請。國際濕地都市是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於2015年提出的新型認證體系,是在都市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規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張“國際名片”和“金字招牌”。為促進都市發展與城鎮化過程中濕地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向世界展現大理以洱海保護為主體的生態建設成果,大理市作為雲南省唯一的“國際濕地都市”創建申報都市,正在積極啟動申報程式。

洱海濕地——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和諧共生

一湖清澈見底的洱海上,一朵朵冰清玉潔的海菜花隨波蕩漾,猶如一個個穿著潔白紗裙面帶嬌羞的美麗少女在翩翩起舞,洱海始終向世人展示著生態和諧之美。正是高原濕地的自然地理地貌和生物多樣性,造就了洱海的獨特之美。

洱海濕地

洱海是雲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處於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上,是我國西南山地發育典型的高原斷陷湖泊。洱海濕地總面積252平方公里,屬於典型的高原斷陷淡水湖泊濕地生態系統,是以大理鯉、海菜花等中國特有物種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和越冬候鳥棲息地。洱海水質總體穩定在Ⅲ類,並在Ⅱ至Ⅲ類間呈波動變化,總體情況較好。2021年、2022年水質均為優,總體為Ⅱ類。洱海盆地保存著第四紀冰川活動時期該區完整的沉積記錄,為研究區域第四紀冰川活動規律、第四紀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一個標準對比地。洱海濕地範圍內記錄分佈的洱海特有魚類、濕地動植物等,對於研究高原斷陷湖對物種演化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2018年,經省政府公佈為省級重要濕地。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由於人類活動的高强度干擾,洱海的水下森林曾一度瀕臨消失。‘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在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國家隊’針對洱海水生態系統退化問題,研發了一系列洱海湖泊生態系統修復科技,這些科技當前已在實踐中得到應用,正在助力洱海的生態環境逐步恢復。海菜花是水鱉科水車前屬的一種沉水植物,是洱海流域的特色物種,同時也是珍稀瀕危野生物種,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列為二級保護,曾一度在洱海消失。近年來,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特團隊的不斷攻堅下,已完全掌握海菜花的恢復科技,現時已在全湖42個點比特恢復海菜花,共計恢復面積29萬平方米。”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副局長吳興座介紹,近年來,隨著洱海流域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的開展,沿湖阻斷污水流入、調節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優化了洱海濕地生物群落結構,湖泊生態系統正向著更好的方向良性迴圈。當前正在實施的環洱海湖濱帶清退魚塘濕地保護和修復項目,是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的子項目之一,將對洱海水下森林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理洱海曾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沿洱海湖邊建起了400多處大大小小的魚塘。2001年,洱海實施退塘還湖,魚塘沉積物卻被遺留了下來。“鑒於當時的科技水准和經濟條件,只是把魚塘開了一個口,不再養魚,沉積物仍然停留在水底。隨著環洱海湖濱帶清退魚塘濕地保護和修復項目的啟動,環洱海周邊魚塘沉積物被清理,修復後的濕地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優化了生物群落結構,提高了生物多樣性。”吳興座說。

去年啟動生態修復的大理鎮下雞邑村洱海湖濱岸灘,已完成底泥清除、殘留塘埂清理、湖濱灘地修復、水生植物種植等工作,原來魚塘的內源污染得到清理,新的健康完善的湖濱帶生態系統逐漸形成。清澈的湖面上,朵朵黃色的小花燦然開放,那是《詩經》中“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所描寫的荇菜。風景如畫的湖濱水岸,已成為遊人追捧的拍照“打卡”地。

洱海濕地因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位於全國西南高山峽谷橫斷山南段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內,分佈有野生濕地維管束植物60科173屬260種,記錄有野生動物物種19目52科193種,包括魚類4目14科32種、兩栖類2目9科21種、爬行類2目3科8種、鳥類10目23科111種、哺乳類1目3科7種。

夏天成片盛開的海菜花、草叢中邁著修長的雙腿悠閒覓食的白鷺,冬天成群結隊在海灘曬太陽的肥碩的水鳥、成排站立在水岸邊的火紅水杉,洱海濕地一年四季都以其獨特的姿態,呈現著生物多樣性之美。

洱海濕地範圍內記錄有野生濕地高等植物260種,其中海菜花、雲南莎草、金錢蒲、拔毒散、滇苦菜等為中國特有植物,滇水金鳳為雲南特有植物;野生濕地脊椎動物193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18種。洱海濕地為動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地和繁殖地,是我國西部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和越冬地。

2017至2022年,洱海濕地平均越冬鳥類種群數量超過4萬只,且越冬候鳥數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越冬期間,優勢種為骨頂雞、鳳頭潛鴨,常見種有紅嘴鷗、棕頭鷗、黑水雞、白眼潛鴨和赤麻鴨。

洱海濕地及其周邊沼澤濕地是以杞麓鯉、洱海鯉、大理鯉、大眼鯉等13種中國特有魚類和8種洱海特有魚類為代表的魚類的重要食源地。同時也是洱海流域其他常見魚類依賴的產卵、育幼的重要場所,對於研究高原斷陷湖對物種演化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

今年以來,大理州制定出臺《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三年精准提昇工作實施方案》,1至6月,洱海水質綜合評價為“優”,27條入湖河流水質優良率均達100%,洱海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大理白族與洱海獨特的關係,形成了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和諧共生的景象。火把節賽龍舟、耍海會等與洱海有關的民族節慶,以洱海為表現主題的白族歌謠曲調、大理白劇、民間舞蹈、演唱等民族文化藝術,小普陀、南詔風情島、羅荃半島、金梭島、玉幾島等獨特的水上景觀,為洱海濕地錦上添花。隨著連續三届“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的成功舉辦,洱海保護國際影響力、傳播力顯著提升。

羅時江濕地——人工與大自然結合的美麗生命體

陣雨初歇,羅時江濕地中央的80多畝荷花早已競相開放,七八月間恰是開得最美的時候。濕地管護員蘇勝昌蕩起小舟,在擠擠挨挨的荷葉間穿行。荷葉在水波中輕輕搖擺,一顆顆晶瑩透亮的露珠在翠綠的葉面上徐徐滾動。青灰色的天空下,雲層堆疊,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

羅時江濕地鮮花盛放

“我們17名濕地管護員每天收割蘆葦、茭草,清理枯死的水草、浮萍,進行日常管護。濕地裏的荷花每年4月開放,花期一直持續到10月。水面上這一片片盛開的睡蓮,也是我們修整成形的。”蘇勝昌是17名濕地管護員的小隊長,他每天統籌安排羅時江濕地管護工作,對眼前的濕地美景流露出滿心的自豪。

羅時江是雲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洱海的主要入湖河流及補給水源之一,占洱海總來水量的13%。羅時江濕地位於洱海北部的羅時江入湖口沙坪村九孔橋附近,大理市上關鎮大麗公路以北洱海水位消落帶,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羅時江濕地建設前,曾經是垃圾成堆、蚊蠅滋生的廢棄魚塘,以及洱海水位漲落形成的沼澤地和少量季節性耕作農田。

2009年,通過水網改建、植物優化配置、鳥類棲息地構建等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改造建設工作,恢復建成植被群落結構較為完善、淨化功能較强的河口濕地,對削减羅時江徑流所攜帶的氮磷,降低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淨化入湖水質,恢復洱海生態功能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是本地居民及外來遊客觀景、遊憩、觀鳥等活動開展的重要場所。

“經過一系列修復建設,現在的羅時江濕地淨化功能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不斷提升,已經觀測到的鳥類有66種,數量達到5000多只。”大理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孫家榮介紹,羅時江濕地建成後,羅時江入湖口區域從原有的單一生態變化為森林沼澤、沼澤草地、沼澤地、河流和坑塘水面等多種濕地生態,為更多的水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

截至目前,羅時江濕地共有野生濕地維管束植物116種,其中優勢種和常見種主要有垂柳、蘆葦、茭草、鳳眼蓮、細果野菱、水芹、浮萍、水莎草等數十種;濕地區域內共記錄到野生濕地脊椎動物18目27科101種,其中濕地鳥類9目14科66種,常見鳥類有普通鸕鷀、蒼鷺、牛背鷺、白鷺、黃葦鳽、大麻鳽、綠頭鴨、斑嘴鴨、赤膀鴨、骨頂雞等,是觀鳥愛好者的最佳攝影地。

棲息在濕地裏的紅瘰疣螈、白胸翡翠、紫水雞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雙團棘胸蛙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製定的物種瀕危等級標準中的易危野生物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級別物種、《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確定的易危物種。

羅時江濕地由大理市洱海管理局作為保護管理機構,具體由大理洱海保護投資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日常維護管理,主要管護內容為:清理濕地內水面及岸上枯死植物,適時打撈浮萍、滿江紅等水面漂浮物並及時清運,清除濕地內過於密集的水生植物,確保濕地內水道暢通;每年定期開展兩次濕地水生植物清理工作,每年4至6月對濕地內保留的候鳥棲息地和新生長出過於密集的水生植物進行一次清理工作,保證濕地水系通暢;每年11月至次年1月,除保留的候鳥棲息地植物外,對所有濕地進行一次冬季死亡水生植物收割清理工作;開展濕地內水面保潔船、管護通道、攔汙柵等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等。

2023年7月底,羅時江濕地被省人民政府準予認定為省級重要濕地,認定濕地總面積為60.21公頃。其中濕地面積57.9公頃、森林沼澤7.52公頃、沼澤草地7.48公頃、沼澤地11.93公頃、河流水面0.06公頃、坑塘水面30.91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洱海入湖口濕地生態系統,洱海流域越冬鳥類及棲息地。

“根據大理市洱海管理局2022年12月的羅時江濕地生態監測報告,羅時江水質綜合為Ⅲ類。”大理州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鄭興介紹,下一步工作中,將加强對羅時江省級重要濕地標樁立界,明確濕地邊界和執法範圍,將濕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納入法律法規框架內,依法將重要濕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建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和濕地管控長效機制,科學規範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堅持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編制《羅時江省級重要濕地修複方案》,發揮羅時江濕地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加强科普宣教,讓社會公眾深入瞭解認識濕地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濕地動植物與濕地的關係,樹立保護濕地、關愛濕地的理念,弘揚濕地文化,增强羣衆保護濕地的意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