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被稱為“中國低海拔地區珍稀野生動物遇見率最高的地區”。趙輝攝
唐家河大熊猫。馬文虎 攝
唐家河金絲猴。雍玉梅 攝
扭角羚幼崽。俞丹莉攝
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
午後一陣急雨過後,眼前的高山籠罩在雲霧之中。140多條山澗溪水汩汩而下,匯流至山脚的大河中,這條河就是“唐家河”。而面前這片峰巒疊嶂的群山,就是位於廣元市青川縣的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以下簡稱唐家河)。
這裡是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秦嶺山脈西麓的一片4萬公頃的原始山林,現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11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6種,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之一,被稱為“中國低海拔地區珍稀野生動物遇見率最高的地區”。
8月3日,記者來到唐家河,探尋大熊猫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北大門的生物多樣性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之路。
一塊“青團”裏的秘密
這塊來自海拔3822米處的大熊猫“青團”(糞便),時間正好在1個月內,現時已送往成都進行檢驗
隨著大熊猫國家公園的設立,唐家河成為大熊猫國家公園四川片區的北大門,和對面的甘肅省隴南市文縣以及相鄰的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等共同組成大熊猫國家公園的岷山北部區域。
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這一區域內的大熊猫有了更密集的跨區域來往。
今年6月,唐家河科研人員在海拔3822米的流石灘發現大熊猫糞便。這是唐家河開展大熊猫保護工作45年以來,發現大熊猫活動痕迹的最高處,痕迹點位於甘肅省文縣與唐家河交界處的埡口位置。
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管理處處長諶利民介紹,流石灘是一種高山地貌,由草甸和石塊構成,很少有大樹。5年前,唐家河啟動了對流石灘的高山獸類調查,不僅摸清了這一區域的物種分布情况,還意外發現大熊猫活動踪迹。大熊猫一般在海拔2000米—3000米之間、有主食竹分佈的區域活動,流石灘並不是它們常見活動區域。
“2020年,科研人員在海拔3700米的流石灘發現大熊猫糞便,此次又在海拔3822米處發現,意義重大。”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科研監測科科長肖梅分析,唐家河作為連接岷山山系北部大熊猫種群至關重要的走廊地帶,此處應為大熊猫往返甘肅與四川的重要基因交流通道,而且“極有可能是甘肅片區雄性大熊猫發情後前往唐家河途中留下的”。
為何有這樣的推測?“在全國第四次大熊猫調查中,唐家河有大熊猫39只,現在通過DNA檢測,唐家河大熊猫種群數量上升至54只,其中60%是雌性。”肖梅解釋,大熊猫數量增多,一方面是區域內大熊猫生育後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裡雌性大熊猫多,吸引了鄰近片區雄性大熊猫的到來。
肖梅還特別向記者介紹,以往只能在3天內的大熊猫糞便中選取資訊,現在通過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機构開展科研攻關,將時間從3天延長到1個月內。這項成果大大提高了對大熊猫種群的性別、年齡、親緣關係等資訊的判斷,唐家河在此基礎上開始建立大熊猫種群DNA檔案。
這塊來自海拔3822米處的大熊猫“青團”(糞便),時間正好在1個月內,現時已送往成都進行檢驗。
肖梅說,在如此高海拔區域發現大熊猫,重繪了人們對大熊猫活動和分佈的認知,證明了唐家河在生態修復、大熊猫保護工作方面的成效。比如,在摩天嶺區域已連續8年拍攝到野生大熊貓。今年4月,唐家河白熊坪保護站在2023年一季度紅外相機資料中發現兩隻野生大熊貓同框散步的珍貴畫面。
一個“機位”見證物種多樣性
保護區從2001年探索應用紅外線攝像裝置進行區內獸類資源調查至今,累計收集超過100萬條有效資訊,記錄到100餘種野生動物
唐家河白果坪保護站副站長楊俊,正在整理今年二季度紅外相機監測數據。
“整理一季度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發現,安裝在我們巡護監測區域紙廠溝的紅外相機多次拍攝到大熊猫、金猫、扭角羚(四川羚牛)等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在同一獸徑‘同框’的珍貴畫面。”楊俊說,“從一個機位可見唐家河的物種多樣性,期待有更多的發現。”
唐家河是國內首批使用紅外相機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從2001年探索應用紅外線攝像裝置進行區內獸類資源調查至今,累計收集超過100萬條有效資訊,記錄到100餘種野生動物。
“如今走在山裡,偶遇各種珍稀野生動物是常態。”在唐家河從事管護工作已18年的楊俊說,今年5月25日,工作人員對一隻出巢試飛的黃腿漁鴞幼鳥進行駐點跟蹤觀察時,忽然發現林下河道中一對歐亞水獺母子在捕魚進食。歐亞水獺對水質和食物的要求都非常高,對於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及完整有著重要的訓示作用。
這樣的故事在唐家河還有很多,比如連續4年記錄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尾海雕。這裡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扭角羚(四川羚牛)遇見率較高的熱點區域。2012年,四川省扭角羚唐家河野外保護研究中心成立,該中心追跡扭角羚10年,發現現時大約有1300只扭角羚在唐家河繁衍生息。
現時,唐家河以大熊猫、川金絲猴、扭角羚三大物種的保護與研究為主線,持續保護、監測轄區內的野生生物多樣性。
諶利民1982年就到唐家河工作,這41年裏幾乎經歷唐家河保護與發展的全過程。用他的話說,目睹了唐家河森林群落從伐木場採伐過的殘次林和灌木林到如今的喬木林自然恢復,森林覆蓋率從70%到現在的94.7%;也見證了唐家河森林、河水中日漸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數十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一罐蜂蜜帶來的“甜蜜事業”
唐家河蜂蜜各項名額均優於國家以及歐盟標準。除了落衣溝村,保護區周邊村落也都囙此受益
從山脚向唐家河山裡行進時,過了大熊猫國家公園四川青川縣的1號界碑,一座名為“落衣溝村”的村莊沿路兩側分佈。
青川縣委書記、縣長李方甫介紹,落衣溝村是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一般控制區內唯一的行政村。近年來,青川以大熊猫國家公園試點建設為契機,將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入口社區經濟發展相結合,積極引導原住居民合理聚居,探索建立共建共用利益機制,動員廣大群眾在公園保護管護中有序挖掘生態產業價值。
發展蜂蜜產業,是當地保護和發展並重的示範樣本。一般控制區內允許有限的人類的活動,中華蜜蜂養殖則是一種大熊猫友好型產業,對植物種子繁殖發揮積極作用。在這一區域內的樹林裏,可見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蜂箱。
落衣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勇介紹,現時全村從事中華蜜蜂養殖的有50多戶,養蜂是村民重要的增收通路之一。
“唐家河有野生藥材黨參、天麻、杜仲等300餘種蜜源植物,野外放養蜜蜂釀制而成的蜂蜜,風味獨特,深受遊客喜愛。”諶利民說。
為保證蜂蜜質量,唐家河還邀請高校專家製定了一套養蜂和蜂蜜品質標準。“唐家河蜂蜜各項名額均優於國家以及歐盟標準。”諶利民說,除了落衣溝村,保護區周邊村落也都囙此受益,大家將蜜蜂養殖稱為“甜蜜事業”。
為推進入口社區發展,我省推動建立《大熊猫友好產品體系標准》,認證了“唐家河蜂蜜”“平武五味子”等原生態產品,並於去年3月正式獲得特許經營授權。
不僅如此,近年來,唐家河還為落衣溝村民提供天然林保護巡護員、自然生態護林員、環境保潔員、社區共建共管員等公益性崗位128個。村民們轉變生活生產方式,開始吃上“旅遊飯”,村裡有56戶村民開設了農家樂。
在唐家河的入口社區處,還有一座4A級旅遊景區青溪古鎮,依託大熊猫國家公園建設,已初步構建山上旅遊、古城住宿的發展模式。
“我們將繼續聚焦聚力推進大熊猫國家公園和‘熊貓家園、青秀之川’建設,繼續擦亮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的金字招牌,高品質推進大熊猫國家公園建設,進而帶動入口社區乃至縣域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李方甫說。(樂虹辰記者王懷王國平王青山張敏)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