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產業鏈上游補鏈需求楓涇醫學裝備產業園找准錯位發展空間

上海 51℃ 0
摘要:記者近日前往探訪,卻發現這個產業園的名字變成了“楓涇醫學裝備產業園覈心示範區”。今年上半年,園區明確產業定位,並正式更名為“楓涇醫學裝備產業園覈心示範區”。

  記者黃勇娣

  幾年前,記者到金山區楓涇鎮採訪,曾多次聽當地幹部對一個產業園津津樂道:一期廠房還沒竣工,已完成了全部招商。這個園區名叫臨港金山先進製造業基地,是金山區與臨港集團“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的產物。

  記者近日前往探訪,卻發現這個產業園的名字變成了“楓涇醫學裝備產業園覈心示範區”。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這個園區二期、三期廠房總去化率達到70%左右,“戰績”在臨港集團幾十個產業基地中名列前茅。

  一頭承接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對於上游“製造裝備”環節的補鏈需求,另一頭承接長三角生物醫藥企業謀求“陞級發展”的需求——在園區負責人看來,改名的背後,是沿著特色產業園邏輯進行產業開發的探索,也是一個遠郊產業園謀求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

  改名打造產業鏈“節點”

  安及義是在園區從零成長起來的醫藥設備企業。2017年,公司在園區一期租下1棟3000平方米的廠房;之後又在隔壁租下2棟廠房;去年在園區三期再租1棟5500平方米的廠房。短短幾年,廠房面積增到最初的5倍。與此同時,產值也成倍增長——2018年建成投產,2019年產值超1億元,2020年產值超2億元,2021年產值突破4億元,去年和今年產值仍不低於4億元。

  作為園區的代表企業,安及義快速成長的故事,印證了園區開發團隊對於醫學裝備產業的預判,也為產業園改名作了注腳。

  園區負責人王佳迪告訴記者,園區和楓涇周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醫療器械產業基礎,只不過還比較分散。臨港集團向來十分關注生物醫藥產業,但其基地各有側重,比如奉賢主要圍繞“藥”、松江主要圍繞“檢測”。如果楓涇聚焦“醫學裝備”,正好可以補上生物醫藥產業對於上游裝備製造的佈局,從而在看似同質化的產業導向中找到更精准的錯位發展空間。

  他們在調研中也發現,長三角不少生物醫藥企業到了“陞級發展”階段,正謀劃搬到上海,以更好地綜合人才、科技、資本、市場等要素,楓涇作為滬杭大通道上的節點性城鎮,無疑是一個成本較低的價值高地。這個園區的定位進一步明晰,也讓滬上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成果的產業轉化有了更多承載空間。

  由此,在整個長三角的生物醫藥產業鏈上,園區找到了一個“節點”性的功能定位。今年上半年,園區明確產業定位,並正式更名為“楓涇醫學裝備產業園覈心示範區”。找准賽道,鎖定目標客戶,精准對接產業資源,廣泛開展文宣推介,園區的招商引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園區三期廠房共有16棟廠房,總面積9萬平方米,現時去化率已達到80%。

  勸退選擇更合適的項目

  園區一期一棟廠房的租約將於今年底到期,落戶其中的企業是園區當年引進的首批客戶之一。但王佳迪告訴記者,“我們勸他別續簽了,現時已幫其找到了新去處。”

  在大多數產業園招商艱難的當口,敢於“勸退”老客戶也是有底氣的。今年上半年,園區已婉拒了五六家意向客戶,並把資訊“轉”給了金山區有關部門,這幾家企業的廠房需求超過1萬平方米。婉拒的理由,都是與產業定位不匹配。“從前期招商形勢來看,我們已基本沒有招商壓力,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選擇更合適的項目,如何做强產業集群,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園區看來,當年一期廠房受歡迎,是因為其明顯優於遠郊傳統廠房,不僅外觀大氣漂亮,“火車頭”設計也十分獨特,車間跨度大、高度達11米,充分滿足了裝備製造類企業的需求。如今隨著產業定位進一步明晰,園區空間也需要進一步陞級,才能更好地滿足醫學裝備類企業的需求。

  最近,園區正在醞釀對三期廠房進行電力增容。因為,醫學裝備類企業不少有製冷、GMP車間等配寘,每平方米用電需求至少要翻一番。園區還將對排風筦道、物流通道等進行調整、改造。“我們開發產業園,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要深耕區域,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

  8月2日,園區二期綜合樓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區房管局牽頭的8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此番前來是對這棟樓的使用性質調整進行聯合核驗。核驗完成後,這棟樓3—6層的使用性質,將由原來的工業廠房調整為保障用房,不久後可以打造出總面積1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這是根據特色產業園的特點和需求而爭取的調整。”王佳迪告訴記者,隨著醫學裝備類企業在此佈局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越來越多,他們經常需要加班到很晚……配套人才公寓等功能,也是產業園陞級的需要。

  集羣高效匹配產業資源

  中午時分,園區食堂熱鬧起來。此時,宏景智駕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廠長牛培路趕了過來,應邀和園區招商經理楊鵬一起吃飯,開起了微型“企業午餐會”。

  原來,產業園有一項“企業午餐會”制度,每週二、週四中午,園區運營服務團隊會邀請1—2比特企業負責人到食堂邊吃邊聊,傾聽企業對園區綠化、停車、維修等方面的意見,對職能部門服務的訴求和建議,以及在人才、融資等方面遇到的難題。既不耽誤企業家的時間,也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

  在園區負責人看來,集中做一個特色產業集羣,也能更精准地提供服務,更高效地匹配產業資源。春宜藥包總經理助理周志莉告訴記者,園區服務團隊通過綜合臨港集團的生物醫藥產業資源,幫助企業“連結”上產業鏈,不僅介紹了一些技術交流機會,還推薦了好幾比特研發人才。

  今年3月,園區成立金山區首個產業集群工作專班——醫學裝備產業工作專班,搭建企業導入組、產業研究組、企業服務組、政策服務組、綜合協調組5個小組,圍繞一個特色產業,協同發力做要素集聚。以前產業園開發的抓手是“項目”,現在的抓手則變成了“產業研究”。工作專班成立後,每週都會組織學習會,一起學習最前沿的產業知識和優秀案例等,從打造特色產業園的角度考慮產品、服務與客戶、產業之間的適配性,並形成了頭部企業、投資機構、科學家三張“作戰圖”,按圖索驥開展招商引資、精准服務。

  隨著工作專班的高效運轉,金山區還在園區試點探索企業准入由“審批制”變為“備案制”,使項目落地效率大大提升,從1個月縮短至2—3天。上個月,園區就有3個產業項目通過“備案制”落地,其中一家特種照明公司現時已進入廠房裝修階段。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