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兼施給“文靜”的河流加保障

四川 57℃ 0
摘要:瓊江是涪江的一級支流、嘉陵江的二級支流,全長240公里,發源於資陽市樂至縣,從遂寧市安居區出川,流經重慶市潼南區,最終在重慶市銅梁區安居古鎮匯入涪江。


硬體基礎遂寧市安居區白鶴嘴水庫,除險加固施工現場。


軟件協同遂寧市安居區水利局的瓊江流域數位孿生四預平臺。

點比特檔案

瓊江

瓊江是涪江的一級支流、嘉陵江的二級支流,全長240公里,發源於資陽市樂至縣,從遂寧市安居區出川,流經重慶市潼南區,最終在重慶市銅梁區安居古鎮匯入涪江。

瓊江骨幹位於遂寧市安居區境內,全長122.6公里。

一線探訪

“來得正好,我們剛好要去幾個正在除險加固的水庫,順路檢查一下堤防工程。”7月21日一早,遂寧市安居區水利局,區河湖管理保護中心副主任黃琳淦揣上地圖匆匆出發。

流經遂寧市安居區的瓊江,近些年沒有遭遇過流域性特大洪水。上一次防汛救災,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遂寧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歷史資料看,瓊江並不“易怒”,甚至有些“文靜”,但圍繞這樣一條“文靜”的河流,安居區水利局今年對流域內88個水庫、堤防設施開展了排查梳理,分批啟動了除險加固工程。

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解釋,今年全省降水分佈不均,“沉寂”多年的江河也有可能面臨汛情的挑戰。根據氣象預測,主汛期涪江流域可能出現階段性洪水,需要從硬體基礎和軟件協同著手,繃緊神經以備不時之需。

對88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

讓水庫裝得更多、守得更穩、放得更暢

位於遂寧市安居區東禪鎮的跑馬灘水庫除險加固現場,數臺起重機揚起吊臂在忙碌。綠色的安全網下,改造後的溢洪道主體部分已經完工,工人們正在安裝機械設備。

作為瓊江的主要補充水源之一,跑馬灘水庫主要職責有兩個——灌溉和防洪。其中,水庫的灌溉面積共3.14萬畝,覆蓋東禪、安居、三家等鄉鎮農田;防洪功能則直接影響瓊江下游,直至重慶市潼南區、銅梁區等地的水利安全。

“水庫是1961年建成投用的,60多年的時間裏,雖然經過數次維修,水庫仍然面臨洩洪能力不足、壩體受侵蝕嚴重、安全監測設施老化等問題。”跑馬灘水庫管理所所長鄧瑪莉告訴記者,每個問題都是硬傷。囙此,安居區於去年8月啟動了跑馬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如果把水庫比作一個水壺,那麼除險加固工程就是把水壺的四周加高、壺底加厚,給壺口換裝閘門,讓水壺“裝得更多、守得更穩、放得更暢”。專案業主組織遂寧市三仙湖水庫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工程部部長徐明給記者打了這樣一個比方。

黃琳淦告訴記者,安居區88座中小型水庫大多修建於上世紀60年代,需要不斷排查、加固,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汛情。“此外,我們為每個水庫定制了應急演練‘說明書’和汛情應對‘作戰圖’,聯動上下游水庫的調節能力,將汛情可能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依託數位系統鎖定風險點

資訊化建設助力防汛形成“一盤棋”

在瓊江沿線的白鶴嘴水庫、席家墊水庫和東嶽廟水庫走訪時,記者注意到,在除險加固之外,“資訊化建設”是技術負責人掛在嘴邊的關鍵字之一。

安居區水利局局長李廣介紹,資訊化建設就是將原本分散的水利設施通過監控設備連接起來,形成視覺化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能觀察,還能預測,在汛期幫助鎖定風險點。

“397.5毫米。”7月28日,遂寧市安居區佈設的3個水文監測站向水旱灾害防禦資訊系統傳回監測數據,26日至28日3天,安居區全區平均降雨234.4毫米,降水量最大值達到397.5毫米。與此同時,安居區38處氣象雨量監測站、10處水文資訊監測站相繼傳回了監測和預報數據。安居區防汛辦值班人員結合400餘路視頻監控,不僅準確地掌握了山洪灾害危險區,還對河流、水庫的變化情况有了預判,形成預警資訊發送至相關組織。

這是安居區正在建設的瓊江(遂寧段)流域數位系統的一部分,安居區水利局工作人員更喜歡“孿生系統”這個名字——數位系統依託現實江河的數據而來,又以此為基礎預判水文數據的變動趨勢。

遂寧市河湖管理保護中心主任楊林說,瓊江流域數位孿生系統將實現防洪、治污、水生態監管智能化、日常化,逐步推進跨界河流管理保護信息化。

“孿生系統的建立,有效提升了降水預測數據的精細度。一旦發生汛情,監測數據可以為多部門防汛協同配合、會商研判、聯合調度提供强有力的決策數據支撐,構建起防汛‘一盤棋’。”李廣介紹,現時孿生系統已將遂寧境內的瓊江及重要支流納入其中,覆蓋21個山洪灾害易發的危險區,成為應對汛情的重要支撐。(記者 王培哲文/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