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亟需同行“夥伴”

上海 31℃ 0
摘要:現在,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去,他們的身邊,同樣需要來自中國的專業服務機構結伴而行,提供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服務支撐,來幫助他們做大做强。同理,中國企業走出去,當然也是找本國銀行融資更為理想。

  記者張楊

  6年前,印度一家華人小飯店裏,律師劉逸星找到老闆,說想在這開個法律講座。老闆一口答應,在朋友圈一發資訊,來了73個人。沒想到接下來一周,有21家出海中國企業找上劉逸星委託業務,其中不乏國有銀行和通訊公司。

  中國企業出海帶來的機會,讓他不禁想起,改革開放後,一批跨國公司先後進入中國,大量的商業需求,使得外資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隨之而來,成為外資最早進入中國的行業之一。

  現在,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去,他們的身邊,同樣需要來自中國的專業服務機構結伴而行,提供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服務支撐,來幫助他們做大做强。在這一點上,上海已經先行一步。

  時代的需要

  前往外國投資,不僅要看到商業機遇,還要知己知彼,足够瞭解當地的資訊和風險。在一個理想的狀態下,企業可以方便快捷地從本國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諮詢公司等專業服務機構獲得幫助。前提是,這些機构的國際化服務能力足够强。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峰拿外資銀行舉例,這些銀行在中國很大一部分業務,就是幫助本國企業融資。因為中國的銀行很難通盤考慮外資企業在全球的業務佈局,因而也難以按照其國外母公司的資質來授信貸款。同理,中國企業走出去,當然也是找本國銀行融資更為理想。

  “服務業就是跟著企業走,中國企業往哪裡走,我們就應該跟著。”劉逸星說。

  但實際情況是,中國真正走出去、能提供國際化服務能力的專業服務機構還不够多,即便是身處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機构,與世界一流依然差距不小。

  劉逸星感慨,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500强中有很多中國企業,但世界律所排行榜前100名中,只有很少是中國律所。“可以說,中國律師業和中國經濟完全不匹配,市場和時代都需要中國律所走出去。”

  與法律行業類似,會計行業的國際化也迫在眉睫。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優質企業、國際業務幾乎被普華永道、安永、德勤、畢馬威這“四大”壟斷,國內所很難與其競爭。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總裁楊志國坦言,國內所與“四大”的確有差距,這種差距在國際項目上尤為明顯。但這就變成了一個“雞和蛋”的問題——“沒有國際經驗,企業交給你不放心,一直沒企業找你做,你就一直沒經驗,沒方法,沒隊伍……”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引入集聚了大量全球金融機構,但滬上金融機構到境外設立分支機搆的還不多,機构的國際化意識和國際競爭力也不算强,大部分中資機構主要依賴其香港或新加坡子公司開展境外業務。

  金融、法律、會計、諮詢、物流……如果說出海的企業是航空母艦,那麼這些服務機構就是圍繞在周邊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現在,越來越多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在等待著本國的艦隊編組。

  追趕的步伐

  一直以來,很多企業把上海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橋頭堡和走出去的跳板,正如當時外資企業進入中國一樣。可以說,上海有責任,也有能力引領專業服務機構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

  在此背景下,上海於近日發佈了《上海市關於提昇綜合服務能力助力企業高水平“走出去”的若幹措施》,提出以行業龍頭和科技創新企業為主體,以國際化、高品質的專業服務為支撐,服務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新需求,構築“走出去”良性生態圈,助力企業高水准“走出去”,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准,更好地服務本市開放型經濟高品質發展。力爭到2025年,本市專業服務機構跨境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對外投資結構和產業佈局進一步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規模邁上新臺階。

  實際上,不少上海服務機構已經邁開了追趕的步伐,畢竟相比挑戰,機會可能更大。5年前,劉逸星創辦了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從一開始,他就給這家事務所打上了“國際化”的標籤。5年的發展,超出了劉逸星的想像。隨著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佈局,他們最早在北外灘租賃的22平方米辦公室,已經變成了現在的一棟樓。“這樣的發展速度是由於中國經濟的强大,讓我們分享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紅利。”

  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蘭迪正通過“百名律師出征海外”活動,開始陸續派駐律師前往海外各地分所,以便形成更好的海外律所聯動機制。“我們這代律師,要有些家國情懷,力爭打造出一家華人主導的國際大所。”劉逸星說。

  “上海出臺這個措施,是抓在點子上了。”楊志國回憶,多年前在南非,看到很多中國企業在那裡開展業務,他就覺得中資事務所出海大有可為。但以往針對國際項目,更多還是外派團隊和項目組。“立信此前加入了BDO國際聯盟拓展國際業務,未來如果能在國外設所,當然更好。但國際化不是簡單地設個點,還需要品牌、人才、科技、IT、風控、培訓等一整套東西。”最近幾年,立信從“四大”招募了大量人才,組建團隊,出色地完成了許多國際項目,同時,這些引進的人才,又全面帶動了立信國際項目的標準、科技、質量和方法論的提升。

  李峰建議,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關鍵,是金融也要走出去。在這方面,上海發力的覈心,應該是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制度型開放,以“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為突破口,特別是用好臨港新片區的政策優勢,在跨境支付和境外融資領域取得突破。

标签: 金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