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上游”使命厚植“綠色”基底新征程上奮力譜寫美麗四川新篇章

四川 53℃ 0
摘要:“開門見山”成為常態,“治沙拐點”首次出現,“清潔能源”源源不斷……過去一年,不斷湧現的“綠色”故事,是四川堅定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牢固樹立上游意識,不斷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生動寫照,為徐徐繪就的美麗四川新畫卷增添了濃重一筆。


3月3日,在大熊猫國家公園四川唐家河片區,兩隻野生大熊貓在同一棵樹上玩耍。胡明中 攝

7月21日拍攝的宜賓市三江口。在宜賓三江口,金沙江、岷江匯流成長江。莊歌爾 攝(C視覺)


7月20日清晨,在第一縷陽光照耀下,成都又見雪山。作為全球唯一一座能够遙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級人口都市,隨著空氣品質的日益改善,成都的“雪山指數”已經常穩定在每年70天左右。

雪山背後,距離成都約500公里車程的若爾蓋大草原,盛夏時節,沙化土地治理點上一片鬱鬱蔥蔥。在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中,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面積首次出現負增長,迎來歷史性拐點。

川西高原,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柯拉一期光伏電站6月建成投產,首次將全球“水光互補”規模提升到百萬千瓦級。四川向建設全國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又邁出堅實一步。

“開門見山”成為常態,“治沙拐點”首次出現,“清潔能源”源源不斷……過去一年,不斷湧現的“綠色”故事,是四川堅定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牢固樹立上游意識,不斷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生動寫照,為徐徐繪就的美麗四川新畫卷增添了濃重一筆。

胸懷“國之大者”

不斷強化上游意識堅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7月24日,一場驟雨過後,從宜賓城市上空俯瞰,岷江、金沙江奔湧彙聚,長江從這裡始稱“長江”,滾滾向東。

2022年6月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宜賓視察,來到三江口,眺望三江交匯處。“四川地處長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殷殷囑託,字字千鈞,充分體現出綠水青山在總書記心中沉甸甸的分量,也賦予四川不斷強化上游意識,築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戰畧屏障的重大責任。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發佈《關於支持宜賓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宜賓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以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為首要責任,以構建綠色低碳生產體系為著力重點,以創造高品質生活為根本目的,全面推動高品質發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探索走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順長江而下,從宜賓到瀘州再到重慶,不斷強化的上游意識在奔湧的水浪中絲毫不减。2022年1月,《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重慶市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的决定》同步實施,川渝兩省市推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立法有了首次嘗試。“决定+條例”實施後,根據相關規定,重慶、四川兩地聯合啟動專項行動,治理突出問題,化解跨界河流治理不同步、解决不及時、側重不統一等癥結。兩地還建立橫向生態補償、突發水污染事件處置等工作機制,實現跨界河流毗鄰地區的資訊互通、聯合監測、資料共用、聯防聯治。

不只與重慶,近年來,四川聯合周邊省份協同立法,完善美麗四川建設保障體系的舉措層見疊出。

“高原明珠”瀘沽湖是川滇兩省共有的高原湖泊。為助力瀘沽湖保護實現從“兩治”到“共治”、從“分治”到“合治”的躍升,今年5月,在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四川省瀘沽湖保護條例(草案)》提請審議。這是繼赤水河流域保護雲貴川三省共同立法、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川渝協同立法之後對跨區域地方立法工作的繼續探索。

牢記囑託,砥礪前行。四川省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任。不斷強化“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擔當”,四川的努力與探索從未停止。

堅持生態優先

保衛藍天碧水淨土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請立即停止露天刷膠!”7月17日,四川省氣象環境工作督察執法組在對成都崇州市連創傢俱有限公司現場檢查時,發現該公司正在生產,一臺封邊機未安裝廢氣收集裝置,工人正在露天刷膠。執法人員要求該公司立即停止露天刷膠行為,並對涉嫌環境違法行為開展調查。7月以來,四川一系列夏季大氣環境質量攻堅行動,通過源頭防治、精准施治,不斷提升天空“氣質”。

回看過去一年,四川在面對極端高溫天氣等多重不利因素衝擊下,仍咬緊目標不放鬆,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去年,全省實現PM2.5和重度污染天數“雙下降”、PM2.5達標都市和達標縣(市、區)“雙新增”——全省PM2.5平均濃度3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數大幅减少到7天,PM2.5達標都市總數達到15個。

“從6.2%到100%,一滴水見證沱江‘逆襲’。”今年7月18日,四川沱江登上央視新聞。在一套全流域治理“組合拳”之下,沱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從2017年的6.2%升至2022年的100%,一躍成為四川省水環境改善幅度最明顯的主要河流。

碧水不僅沱江。去年,全省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9.5%、排名躍居全國第2比特,創近20年來最好水準。

今年7月1日,四川省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針對四川主要土壤環境問題和薄弱環節,著力解决農用地、工礦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壤環境問題,在“國藥”的基礎上再添“川方”,為打贏淨土保衛戰提供四川路徑。

去年,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穩步推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的四川模式加快探索,9個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項目入選“國家102項重大工程”,8個“無廢都市”建設加快推進。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土更淨了,綠意也越來越濃了。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四川科學綠化試點示範省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年)》。作為全國首批7個科學綠化試點示範省之一,四川把全省劃分為5個國土綠化實施區,提出7項具體實施任務,計畫打造10個示範專案,並推出一系列支持、保障政策。7月24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麗四川”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資料顯示,近年來四川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持續增强,全省林木覆蓋率達51.84%,森林覆蓋率達35.72%,森林蓄積量達到18.95億立方米。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空間的結構和功能有效優化提升,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正在不斷鞏固。

7月中旬,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佈蘭科植物科考最新成果,蘭科植物大家庭又增新成員——臥龍卷瓣蘭。臥龍保護區管理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團隊對該物種進行形態學研究及DNA分子分析,證實其為植物新種,並根據分佈區域的唯一性,確定為四川特有種。這是該保護區管理局自2020年啟動植物多樣性野外監測調查以來,科研人員發現並命名的第6個植物新物種。

在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偶遇”野生大熊貓,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雪豹頻繁穿梭,在眉山洪雅發現多枝黴草,在宜賓江安發現豐都車前……近年來,珍稀動植物在四川頻頻“露面”,印證了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成果,充分體現了美麗四川的生態魅力。

踐行綠色發展

厚植高品質發展綠色基底奮力譜寫美麗四川新篇章

“我們利用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培育食用菌,菌包廢料又用於生產有機肥。全村日產菌品60噸,出口東南亞地區12噸。”說起村裡的綠色發展,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黨委書記高德敏滿是自豪。

近年來,戰旗村下大力氣關閉搬遷一批污染企業和規模養殖場,開展高標準農田整治,實施垃圾分類收運處理,實現農藥化肥零增長,建成柏條河生態濕地,繪就了“田成方、樹成簇、水成網”茂林修竹、美田彌望的鄉村畫卷。

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基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四川經濟的“含綠量”正在全面提升。

在“大熊猫老家”雅安,搶抓大熊猫國家公園建設歷史機遇,眾多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一躍成為“大熊猫文旅目的地”;在被黃河滋養的甘孜、阿壩,紅原草原、松潘草原、甘孜草原等一大批文旅產品跨山越海;在流經攀西的安寧河流域,四川正著力打造“天府第二糧倉”。過去一年,清潔能源裝備、鋰電資料、動力電池、晶矽光伏、釩鈦、新能源汽車等特色產業園正在四川各地加速佈局,集聚形成產業生態圈。

今年一季度,四川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其中晶矽光伏、動力電池產業分別增長57.7%、27.9%。到2025年,全省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38億千瓦以上,基本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7月17日至18日,時隔5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必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書記的囑託,凝聚起描繪美麗中國大美畫卷、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嶄新篇章的决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川必將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美麗四川新篇章。(記者 付真卿 田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