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比特頂尖科學家齊聚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寄語——“上海要打造基礎研究世界重鎮”

上海 32℃ 0
摘要: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丘成桐是獲得這一獎項的首位華人數學家。

  記者俞陶然黃海華

  昨天,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在上海開幕,包括三比特菲爾茲獎得主在內的國內外近40比特頂尖科學家齊聚上海,共同探討“基礎科學的現狀與未來”。

  開幕式上,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談了數學與物理學、生物學、人工智慧等學科交叉的價值,以及對基礎研究政策和環境的看法。他表示,上海要打造成基礎研究尤其是數學研究的世界重鎮。“打造數學研究重鎮,不能只盯著數學的應用領域,更要推動數學本身的基礎研究。沒有數論、代數、幾何等數學基礎的強勢,應用是做不出來的。交叉學科的發展,也需要兩個學科都很强,這樣才能交叉出成果。”

  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丘成桐是獲得這一獎項的首位華人數學家。他證明了卡拉比猜想和正質量猜想,是幾何分析學科的奠基人,以他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對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對於上海的基礎研究,丘成桐認為,長三角既有數學研究的歷史沉澱,也有如今足够的經濟能力支撐,應該吸引集聚來自中國乃至全球最好的學者和學生。“基礎研究的關鍵是人才引入。”丘成桐說,上海要積極打造適合做學問的環境,讓學者能發揮所長。

  在丘成桐看來,科學的應用價值是建立在基礎科學本身之上的,如果數學等學科的理論研究不加强,沒有弄明白科技問題的底層科學原理,那麼如今越來越重要的學科交叉就會缺乏後勁。只有當兩個學科都有很强的理論儲備,交叉後才能產生豐碩的成果。

  他表示,數學是學科交叉的重要基礎。數學與物理學有很長的交叉歷史,催生了數學物理這門交叉學科。高能物理、凝聚態物理、弦理論……很多物理學分支都有數學家投身其中,為探索新的理論提供數學支撐。在提供支撐的同時,數學家們也受到物理學發展的刺激,根據物理學家的科研需求完成了很多重要工作,為數學理論體系增添了新的知識。

  人工智慧也離不開“數學家的幫忙”。丘成桐表示,人工智慧的發展近年來雖然日新月异,但很多基本原理還沒完全搞清楚,比如神經網路、大模型是如何運行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處於“黑箱”狀態。科學家不能滿足於人工智慧“黑箱”輸出的結果,而是要弄清其運行機制,這樣才能讓AI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慧科技取得更大發展,也更安全可靠。

  “數學家和人工智慧科學家要相互幫忙。”丘成桐說,舉辦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的一大價值,就是搭建數學家和人工智慧等相關學科專家交流的高端平臺,促進更多的跨學科合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在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間隙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上海在數學、物理、人工智慧等領域擁有前沿科研力量,這一以“基礎科學”為關鍵字的論壇在上海舉行,許多在上海工作的基礎科學領域科學家得以參會,其本身就很有意義。

  作為數學家,李駿的研究方向是“代數幾何”。在數學家的世界,直覺很重要,他告訴記者,最近有一些靈感不斷地在閃現,但還有待驗證,至於最後能不能派上用場,現在並不知道。這正是基礎科學的不確定性和魅力所在。

  副市長劉多、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在開幕式上致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