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我禁塑”到“我要禁塑”

海南 35℃ 0
摘要:從“要我禁塑”到“我要禁塑”——這場不“塑”之約,需要人人共赴海南日報陳蔚林周曉夢買把青菜,喝杯奶茶,打包便当……日常生活中,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曾經無處不在。不要小看這些不可降解的塑膠製品。一個塑胶袋、一根塑膠吸管、一片聚乙烯農用地膜,它們進入土地後,需要上百年時間才能降解,勢必會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從“要我禁塑”到“我要禁塑”——
這場不“塑”之約,需要人人共赴

海南日報記者陳蔚林周曉夢

買把青菜,喝杯奶茶,打包便当……日常生活中,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曾經無處不在。

不要小看這些不可降解的塑膠製品。一個塑胶袋、一根塑膠吸管、一片聚乙烯農用地膜,它們進入土地後,需要上百年時間才能降解,勢必會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7月23日,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全省禁塑工作,強調做好禁塑工作不可急躁、不可懈怠,要久久為功、抓在日常,確保不斷實現階段性目標、爭取突破性進展。

《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發佈已兩年有餘,省政府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召開禁塑專題會議?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來認識,當前,海南禁塑工作正在進行時,這場不“塑”之約,需要人人共赴。

為什麼要禁塑?

喝奶茶換了紙吸管,購物袋也換了生物降解資料……大家可能一時難以習慣悄然變化的購物環境,也可能會對替代產品有顧慮,比如是否物美價廉、是否結實耐用等等。

但從長遠來看,這場變革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塑膠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是重要的基礎資料。但不規範生產、使用塑膠製品和回收處置塑膠廢棄物,會造成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加大資源環境壓力。

聯合國公佈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生產的塑膠超過4億噸,約有上千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另有研究顯示,現時海洋裏漂浮著5.25萬億個塑膠碎片,在北緯三十五度到北緯四十二度之間的太平洋海域,甚至匯成了一片由400萬噸、1.8萬億個塑膠碎片組成的“垃圾大陸”。

海洋裏的塑膠垃圾,會纏繞海洋動物或被其攝食,直接或間接致其死亡。這些塑膠碎片,還會被分解為塑膠微粒,成為魚類和浮游生物的食物,最終在人類體內富集。並非危言聳聽,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全球人均每週攝入近5克的微塑膠,相當於每週吃掉一張信用卡。

實際上,限塑、禁塑並非新鮮事,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實施過,但成功的卻不多。限塑、禁塑“如同一陣風、風過就反彈”的現象時常發生。

主動擔當大國責任,引領全球塑膠污染防治,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在2020年、2022年和2025年底分階段限制使用部分塑膠製品。

2020年8月,當其他省(區、市)在出臺或醞釀落地舉措時,海南正式公佈首批禁塑名錄,並在重點行業和場所開展禁塑試點工作。

之所以先行一步,是因為海南早已做好準備——自2018年以來,海南把禁塑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標誌性工程,在推動該項工作中經歷了“三部曲”的考驗:

第一階段是前期準備階段,從2018年4月中央12號檔案正式提出禁塑到2020年3月底,主要是做立法、標準製定、執法體系建設、替代品保障供應等方面工作;

第二階段是試點試行階段,從2020年8月到11月,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等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試行禁塑工作,為當年底正式全面禁塑的實施打好基礎;

第三階段是正式實施階段,從2020年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施行開始,海南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列入禁塑名錄中的所有塑膠製品。

經受了重重考驗,海南終於正式進入“禁塑時代”。

禁塑帶來哪些變化?

自從定下這場不“塑”之約,海南就開始逐步“告別”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

兩年多來,海南始終高度重視禁塑工作,將之確定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標誌性工程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先導性項目高位推動,以地方立法破題,構建了“法規+名錄+標準+可追溯平臺+替代品產業”的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形成了一套具有海南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塑膠污染治理方案。

如今,各大商超的連卷袋被換成了符合新規的可降解塑胶袋;不少餐飲店裡,打包用的杯具、餐具,也不再是原來的不可降解塑膠製品。“禁塑令”帶來的綠色生活新主張,正在滲透各式各樣的場景——全省黨政機關、環衛系統、公立醫院、學校等已基本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全省55家3A級以上景區也已基本實現全面禁塑。

更多變化,體現在群眾身上——禁塑之後,有人自發地使用布袋替代塑胶袋,有人有針對性地選購生物降解塑膠製品,還有漁民在出海打魚時順帶打撈帶走海面漂浮的塑膠垃圾……

每一個看似日常微小的選擇,都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當下和未來。

禁塑還要怎麼做?

但是,和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告別”並非易事。

禁塑,不僅需要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還有可能觸及部分人群的利益,阻力大、難度大、系統性强。“禁塑令”從成果初顯到全面落實,無疑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時至今日,依舊有人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製品,並對囙此帶來的環境污染不以為意;有商家通過偽裝包裝、虛假申報,將違規塑膠製品運入海南;有電商平臺履行禁塑承諾不到位,對進駐企業的巡查、通報、約談等措施不落實……

面對這場“大考”,我們必須迎難而上。

之所以稱之為“大考”,是因為禁塑工作在國際上還沒有完全成功的經驗可循,海南把這項工作開拓好、開展好,能够有力推進自貿港建設和高品質發展,更能為世界塑膠污染治理提供中國智慧、海南方案,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體現大國擔當、海南作為。

如何進一步突圍?

日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實踐經驗,分析當前面臨的新情况新問題,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幾個重大關係。

這幾個重大關係中,包含了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係——要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同時要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禁塑,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上下同欲、“內外兼修”,對指導海南推動該項工作至關重要。囙此,省政府專題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凝聚共識,處理好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係,毫不放鬆抓好禁塑工作和高水准生態環境保護。

這意味著,在禁塑這場“馬拉松賽”中,我們不僅要清醒地分析研判存在問題,不斷壓實市縣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更要創新文宣管道,加強宣傳的廣度、頻度、深度,喚醒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千家萬戶群策群力參與禁塑工作的熱情。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我們呼籲大家把觀念從“要我禁塑”轉變為“我要禁塑”,在全社會形成“海南禁塑,我要盡責”的良好氛圍,共赴這場不“塑”之約,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說“NO”!

(海南日報海口7月24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