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便民服務站”需真正對接供需雙方才能將好事辦好

上海 37℃ 0
摘要:對市民來說,集約化的服務網站能够一攬子解决各類問題。“一旦有人因為達不到經營預期而退出,對便民服務站的功能會有一定影響。”

  記者杜晨薇

  居民小劉的自行車胎被圖釘紮破後,一直找不到維修的地方。“地圖上蒐索到的車行,絕大多數只維修電瓶車,說是自行車的補胎手藝和工具都不具備。”

  這恐怕不是小劉獨有的經歷,雖說修車、修鞋、修傘、縫補等小手藝,在當下市場中的需求量不大,但誰家也難免遇上一些類似的小尷尬。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浦東新區濰坊新村街道在自有產權的一座菜場裏,騰出一個鋪面和幾處小隔間,計畫成立一個集中提供生活小手藝的“便民服務站”。

  菜場地處陸家嘴後街中最有烟火氣的嶗山路上。周邊的濰坊五、六、七、九、十村等老舊社區裏,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是老人,還有不少在陸家嘴上班的年輕租客。

  修鞋匠老鬱在濰坊九村的門口擺攤27年。從給老年顧客修鞋,到給年輕顧客貼底,直到去年10月他搬進街道新設的“便民服務站”之前,他的小攤每天還能賺200多元。

  網站如今就設在濰坊五村集貿市場內,從周邊居民常去的菜攤、熟食店走過去,不到10米的距離。網站裏,四比特手藝人常駐,其中包括負責修鞋修傘的老鬱、裁縫陳師傅、鐘錶維修姚師傅以及有繩結編織手藝的李阿姨。

  按理說,將“小修小補”集中管理是一個共贏的做法。從城市管理者角度,减少了亂設攤,也實現了集中工商登記,確保合法經營。從小手藝人角度,政府提供免租場地,改善了以前風吹日曬的經營環境。對市民來說,集約化的服務網站能够一攬子解决各類問題。

  可奇怪的是,“便民服務站”離老鬱以前擺攤的地方不過50米,但自從老鬱挪了地方,生意就沒了。“現在每天最多掙二三十元,以前的老熟客也不來了。”老鬱有些氣餒,想著自己年近70歲,“準備再堅持一段時間就不幹了”。

  這反倒讓街道犯了難。濰坊新村街道社區自治辦工作人員鄭丹告訴記者,徵集手藝人的過程並不容易。儘管前期街道公開發佈了招募令,也廣泛發動社區排摸,但手藝人的數量和種類還是十分有限,且普遍年齡較大,掌握的技能也比較單一。“一旦有人因為達不到經營預期而退出,對便民服務站的功能會有一定影響。”

  現時,街道已經開始想辦法通過引入機器彌補傳統手藝供給的不足,例如磨刀。由於一直尋覓不到合適的磨刀師傅入駐,幾天前,濰坊新村街道購置了一臺電動磨刀器,居民如有需求,可到便民服務站操作。

  “還有像李阿姨這樣興趣驅動的退休手藝人,也是我們持續挖掘的對象。”鄭丹說,自從今年4月入駐網站,李阿姨的“生意”雖然沒做起來,卻每天都準時“上下班”,“反正我也不圖賺多少錢,就是來打發時間”。

  近年,上海在全市範圍內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不少街鎮都在探索讓曾經各處分散的小手藝人,集中在一個地點為市民提供服務。便民同時,也的確提升了市容面貌。不過,服務的內核始終是人,尋找和集中手藝人是第一步,培育和支持手藝人的生存也要提上日程。

  現時,濰坊新村街道正計畫用促進就業、幫困幫扶等政策,幫助强化手藝人的就業保障,確保服務的可持續性;同時,街道也在加緊推廣提升便民服務站的知曉度,並在有條件的情况下探索“門店服務+到家服務”相結合的模式,以期讓供需雙方真正對接上,讓手藝人的“老熟客們”重新歸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