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成都海關發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629億元。其中,出口3000.5億元,同比增長5.4%;進口1628.5億元,同比下降15.2%。
通過資料對比發現:相較一季度,二季度全省外貿增速明顯回升,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創同期新高,外貿新業態持續展現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採取一系列舉措,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上半年進出口總額重返全國第一;得益於新興產業加快佈局,我省外貿“新三樣”持續釋放新動能,鋰礦石進口額、碳酸鋰出口額均居全國第一位。
民營企業進出口創歷史同期新高
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四川於今年2月印發《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幹政策措施》,其中針對外貿給予全方位支持。此外,成都海關出臺13條措施促進四川外貿保穩提質。
一系列密集政策的出臺,對全省外貿“增量”和“提質”起到關鍵性支撐作用。“今年二季度以來,隨著全省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紅利逐步釋放,民營企業持續發揮‘穩大盤’作用,各市(州)優勢產業競相發力,四川外貿發展勢頭逐步趨好。”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說。
資料顯示,二季度我省外貿進出口2297.5億元,同比增長0.07%,儘管數據“微增”,但與一季度同比下降5.6%相比,增速明顯回升。特別是5月進出口同比增長9.8%,外貿增速與全國差距逐步縮小。
民營企業進出口創歷史同期新高。今年以來,我省聚焦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打出政策“組合拳”,助力民營企業成為四川外貿主力軍。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2213.6億元,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43.5%,占同期全省外貿總額的47.8%,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15.5個百分點,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
外貿發展新動能不斷湧現
得益於新興產業加快佈局,四川外貿發展新動能不斷湧現。
上半年,全省鋰礦石、氫氧化鋰等鋰電上游資料進出口372.3億元,同比增長161%,淨新增229.6億元,鋰礦石進口額、碳酸鋰出口額均列全國第一。與此同時,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等外貿“新三樣”產品出口83.5億元,同比增長72.4%,淨新增35.1億元。“這說明高端製造和服務業正成為四川外貿的新支撐點。”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强分析認為。
不少市(州)憑藉優勢產業競相發力,實現高速增長。上半年,成都進出口3634.5億元,占同期全省外貿總額的78.5%。18個市(州)保持增長,17個市(州)增幅達兩位數及以上。宜賓在鋰電資料、汽車等商品推動下,進出口201.6億元,同比增長42%,占全省外貿比重提升至4.4%。
外貿新業態保持較高增速。上半年,四川市場採購出口155.1億元,同比增長56.9%。此外,對外承包工程出口19.8億元,同比增長37.9%。
貿易夥伴結構進一步調整。上半年,四川對東盟、美國、歐盟分別進出口828億元、748.8億元、642.8億元;對韓國進出口306.1億元,同比增長5.5%。在鋰礦石等產品的推動下,澳大利亞昇為四川第五大貿易夥伴,進出口305.1億元,同比增長155.4%。同時,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別進出口1643.8億元、159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8.2%。
綜保區彰顯穩外貿實力
上半年,綜合保稅區發揮出外貿“穩定器”作用。今年以來,成都海關建立區內重點企業溝通和問題呼應機制,切實解決企業進出口環節的實際困難。同時,大力推行“數智綜保”建設,切實為駐區企業提供更多“智慧”保障。上半年,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實現1873.9億元,在全國149個有實績的綜合保稅區中重返第一。
物流通道持續暢通,同樣為穩外貿發揮重要作用。上半年,成都“兩場一體”高效協同運行。國際客運班機自3月順利轉場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以來,我省國際客運航線快速恢復,貨運班機持續穩定運行。上半年,成都海關累計在雙機場驗放進出境人員92.3萬人次、進出境飛機8903架次,同比分別新增517.2%、51.1%。
中歐班列、中老鐵路物流通道優勢持續發揮。“車邊直提”“抵港直裝”等通關效率更快的業務改革在全省推開,四川於全國率先在中老鐵路應用“鐵路快通”業務模式,節約貨物通關時長24小時以上。上半年,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1436趟次,同比新增68.9%。(記者陳碧紅)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