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事關每個家庭和個人的利益,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從今日起,雲南日報開設“抓今天的教育就是抓雲南的未來”專欄,圍繞省委“3815”戰畧發展目標和全省教育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全面展現雲南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的舉措、成效和亮點,為推進教育强省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今年高考,德宏教育捷報頻傳,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的成績單。這對於經歷“疫情大考”,總人口只有131萬、高考考生8000餘人的邊疆民族地區來說,尤為不易。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教育工作要求,教育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近5年來,德宏州累計向清華、北大輸送學生44人,為全國“985”、“211”、“雙一流”等重點高校輸送學生6000餘人。
“教育是極為重要的社會軟環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是邊疆民族地區實現後來居上的根本之策。”德宏州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地方黨委、政府在創造良好的教育工作環境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激發教育工作者的熱情和創新精神,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教育改革目標實現的關鍵之舉。
圍繞“優先發展教育”這一共識,全州上下錨定邊疆民族地區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一手抓普及水准,一手抓質量提高,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公平更加彰顯,教育品質顯著提高。
堅持把教育支出作為重點,全力優先保障。在財力並不寬裕的條件下,德宏州持續加大財政投入,為教育高品質發展奠定基礎。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支出兩個“只增不减”政策要求,按照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不低於4%,新增財政收入優先用於教育,全力保障財政教育經費。近年來,全州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41億元,先後實施了中小學校舍安全、薄弱學校改造、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專項工程,新建校舍246.73萬平方米,新建學校116所。德宏師專新校區建設完成投資10億元,學校提質昇本工作穩步推進;綜合州內5所中職學校成功申籌德宏職業學院,完成投資12.8億元,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有學上”問題基本解决。
“在‘有學上’的基礎上狠抓改革,不斷提高教育品質,讓‘上好學’的期待逐漸變成現實。”德宏州教體局負責人介紹,通過啟動課堂教學、高中複習備考、聯盟辦學、職教園區建設、縣管校聘、校長職級制、招生制度等改革,出臺提高鄉村教育教學品質15條措施,實施提高品質和教師培訓兩個三年行動計畫,以高考為標誌的基礎教育躋身全省中上游水准。
莘莘學子走向全國
現時,德宏州共有各類學校567所,在校學生27萬餘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5萬餘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54.94%。“讓邊疆各族學子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是德宏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願望。
曾經對於邊疆學子遙不可及的名校,如今年年都有學生考上,並逐年增加。甚至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全國頂尖高校,都有德宏5個世居少數民族學子求學的身影。
這樣的變化在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尤為突出,這所全州辦學最早的中學,已成為全國多所名校的優質生源基地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少數民族人才。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我們在教育方面沒有優勢,不能一味照搬發達地區經驗,要堅持走不一樣的路,走自己的路才是出路。”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校長劉江愚表示,學校抓住“‘教’有質量、‘育’有成效”兩個覈心問題,提出了以自律文化建設、智慧課堂建設為抓手,提升教育教學品質。不讓德育空泛化,要將德育重心下移,成為有剛性制度、具體條款的規矩,讓自律文化有落脚的基石,才能真正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在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438班,由班代杜一郎帶領全班同學討論擬定的20條“我們的承諾”和“陪伴我們成長的55條班規”掛在教室最顯眼的位置。“每週班會,我們自己對照承諾,總結這一周做到了什麼、沒有做到什麼,然後提出下一周該怎麼做。”杜一郎說,小小承諾讓“老師要我怎麼做”變為“我自己應該怎麼做”,讓自律文化融入了全班同學的生活習慣和意識中。
德宏的地理位置、教育環境等因素導致很多名校優秀畢業生不願意選擇到德宏就業,造成師資水准存在差距。經過多次外出考察、總結,劉江愚結合實際,總結探索了“八步教學法”、“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以集體備課、小組研討陞級教師知識儲備,以學科團隊陞級教師技能,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打破填塞式學習,用標準、流程規範教師教學行為,解决了教師如何教、學生學什麼的問題,讓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教育理念“邊而不僵”。
今年高考,距州府芒市100公里外的邊境小城瑞麗也傳來喜報。經歷疫情期間長時間網路教學、優質生源流失等多重挑戰的瑞麗市民族第一中學,取得了整體成績、各項名額穩步提升的喜人成績。
德宏,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全省、全國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擔當和使命,走出了一條邊疆民族地區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創新之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