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羣衆增收動力足鄉村振興畫卷美

云南 57℃ 0
摘要: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有8.26萬戶35.47萬人,外出務工是促進搬遷羣衆增收的主要通路。現時,全市19.71萬搬遷羣衆轉移就業18萬餘人,務工收入占搬遷羣衆人均純收入的79.53%。

6月的昭通,山川疊翠,綠意盎然。從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就業幫扶車間到昭通蘋果產業基地,從昭陽區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到彝良縣雲中苗寨脫貧致富示範先導工程,一項項穩就業促增收的生動實踐不斷湧現,一個個富民强村產業展現生機活力,一座座和美宜居村莊綻放新顏。

昭通市歡送外出務工羣衆集中返崗。

作為全國脫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昭通市堅持把185.07萬脫貧人口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頭等大事,抓實就業幫扶,發展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業態,拓寬增收通路,千方百計推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全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轉移就業穩住增收基本盤

藍天白雲下,昭陽區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香葱產業基地滿眼皆綠,機耕路、供水渠、噴灌設施一應俱全,百餘名務工羣衆有分工有合作,補苗、除草、鬆土,拔葱、分揀、裝箱,忙得熱火朝天。“在家門口的香葱基地務工,每天的薪水在80元至120元之間,實現了照顧家庭、務工增收兩不誤。”從永善縣搬遷到靖安安置區的羣衆李生貴高興地說。

靖安安置區是全國最大的跨縣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承接昭通6個縣區的偏遠山區搬遷羣衆4萬餘人。為拓寬搬遷羣衆增收通路,靖安安置區黨工委在抓好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同時,採取“黨組織+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因地制宜打造香葱產業基地2000畝,幫助500餘名不能外出的搬遷羣衆就近就業、務工增收。

除了香葱產業外,靖安安置區周邊還佈局了蔬菜大棚3000個、中藥材基地1500畝、臨街商鋪4.9萬平方米、就業幫扶車間2.5萬平方米,開發公益性就業兜底保障崗位1379個,全力促進不能外出的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業。“現時,安置區有勞動力22382人,已就業21441人,其中就近就業3200餘人。”靖安安置區黨工委副書記朱榮明說。

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有8.26萬戶35.47萬人,外出務工是促進搬遷羣衆增收的主要通路。為讓搬遷羣衆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昭通市緊扣羣衆增收主線,先後在800人以上集中安置點設立30個就業創業服務站,强化技能培訓,優化就業服務,深化與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勞務合作,千方百計促進搬遷羣衆就業增收。現時,全市19.71萬搬遷羣衆轉移就業18萬餘人,務工收入占搬遷羣衆人均純收入的79.53%。

作為我省勞務輸出大市,昭通市農村勞動力有305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05萬人,全市常年外出務工人員在250萬人以上。穩住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就穩住了全市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脫貧人口增收的基本盤。近年來,昭通市堅持把勞動力轉移就業促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圍繞有組織、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務“四有”目標,市外構建“地域合作+行業合作+企業合作”的勞務合作體系,市內搭建“勞務企業+服務網站+基層網格”的就業服務體系,全力推動農村勞動力想轉能轉、應轉盡轉、就業增收。

今年以來,昭通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60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實現就業93萬人,較2022年新增2.4萬人,一季度全市脫貧戶和“三類對象”人均薪水性收入3080元,同比新增36.6%。通過實施訂單式、定向式、定制式職業技能培訓,全市技能勞動力達56.03萬人,技能勞動力年均收入較普通勞動力新增1.2萬元以上;打造“昭陽建工”、“金江船員”等勞務品牌18個,從業人員達32.17萬人。

特色產業夯實發展硬支撐

夏日午後,走進昭通超越現代蘋果產業示範園,數萬畝集中連片種植的矮砧密植蘋果長勢喜人,不時可見來自周邊村社務工羣衆拉枝、除草、整理果園防雹網的繁忙身影,正處於果實膨脹期的紅露、華碩等早熟蘋果壓彎枝頭,空氣中彌漫著蘋果的芳香。

作為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高標準蘋果矮砧密植示範園,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採用國際領先的自根砧矮化密植科技,高標準打造10萬畝現代蘋果產業示範園,全園安裝果樹穩定格架、防雹减灾網,推廣水肥一體化智慧滴灌,使用成套的現代化果園管理機械設備,成為引領昭通蘋果產業發展的示範和標杆。

昭陽區靖安安置區香葱種植基地。

“我家承包管理90畝果園,還負責管理果園抽水站,加上土地流轉費等,每年總收入超過10萬元。”昭陽區永豐鎮新民社區村民孔令昆高興地說,他把家裡的幾畝土地流轉給昭陽超越農業有限公司種植蘋果,又從公司承包了90畝果園來管理,公司以每年每畝650元的標準支付託管費,農忙時節他還要聘請七八個工人來幫忙,他從傳統農民變成了有穩定收入的產業工人。

為延伸蘋果產業鏈,昭陽超越農業有限公司在蘋果基地配套建成4萬噸蘋果保鮮氣調庫、1000噸保鮮氣調試驗庫、每小時20噸蘋果智慧分選線。每年蘋果採收高峰期,開叉車的務工村民有20多人,在分選車間務工的村民有300多人。“我在蘋果分選車間上班3年多了,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帶班小組長,丈夫在園區開叉車裝卸貨物,我和丈夫每年的工資收入超過6萬元。”說起蘋果產業帶來的增收機遇,新民社區村民孔維豔滿心歡喜。

蘋果產業是昭陽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昭陽區委、區政府出臺政策支持土地流轉,綜合資金對產業經營主體開展基礎設施支持、銀行貸款貼息、聯農帶農獎補等,培育壯大蘋果產銷重點企業81個,全區蘋果種植面積達73萬畝,蘋果總產量85萬噸,綜合產值90億元。

昭陽區委主要負責人介紹:“現時,昭陽區蘋果產業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群眾參與的聯動發展新格局,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勞動就業等7種聯農帶農促增收管道,帶動農戶11.7萬戶45.6萬人增收,其中脫貧戶和監測對象1.8萬戶72萬人,戶均收入達7萬元以上,人均收入1.8萬元以上。”

昭通是農業大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種類繁多的地形地貌、豐富的農作物品種資源,孕育了豐富多樣、品質優良、四季飄香的農特產品。近年來,昭通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蘋果、竹子、馬鈴薯、天麻、花椒、特色養殖“六大高原特色產業”,成功創建了全國農業產業强鎮5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13個,全省“一縣一業”示範縣3個、特色縣2個。去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1.4億元,產業增加值256.02億元。

現時,通過建立完善產業聯農帶動促增收機制,全市農業產業覆蓋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脫貧戶和“三類對象”44.31萬戶,覆蓋率100%;853個企業、1685個合作社與41.39萬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脫貧戶和“三類對象”建立了“雙綁”利益聯結機制,“雙綁”覆蓋率達93.6%,高原特色產業夯實了脫貧羣衆增收的硬支撐。

先導工程啟動鄉村新動能

月亮廣場、苗寨新韻、民族文化牆,看得見的鄉愁令人流連忘返;雲中山居、花園餐飲、雲中咖啡廳、百米燒烤長廊,鄉村新業態啟動發展新動能。作為昭通市首批3個脫貧致富示範先導工程之一,彝良縣洛澤河鎮龍潭社區大苗寨村民小組盤活村莊資源、變身“雲中苗寨”、邁向“美麗經濟”,全村脫貧羣衆增收通路實現新拓展。

“剛剛結束的苗族花山節期間,‘雲中苗寨’3天時間實現營業收入33萬元,鄉村新業態發展漸入佳境。”彝良縣“雲中苗寨”鄉村職業經理人柏令介紹,除了他是來自彝良縣龍街鄉的外鄉人外,“雲中苗寨”運營管理團隊20餘人全部都是本村人,每人月薪水在2800元左右。自去年5月開園運營以來,共接待遊客2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210萬元,帶動苗寨羣衆戶均增收5000元。

“雲中苗寨”是彝良縣洛澤河鎮龍潭社區的一個村民小組,現有苗族123戶574人,其中脫貧戶有108戶503人,曾是昭通市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貧困發生率最高、鞏固脫貧成果最難、返貧風險最高的自然村之一。2021年7月,在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教授團隊的指導下,當地黨委政府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理念,從鄉村環境整治入手,統籌推進基礎設施、業態培育、基層治理等工作,著力打造“雲中苗寨”脫貧致富示範先導工程,促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彝良縣“雲中苗寨”咖啡屋。

培育鄉村新業態,啟動發展新動能。近年來,昭通市認真落實國家和省“百千萬”鄉村振興示範創建要求,突出脫貧人口集中區域,緊扣脫貧羣衆增收主線,以脫貧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落為基本單元,充分考慮其區位、資源、產業、文化、人口等因素,按照黨建引領、政府統籌、專家指導、幹部規劃、羣衆主體的總體思路,率先打造了“雲中苗寨”、“雲中樂穀”、“壩上花海·七彩壩塘”3個脫貧致富示範先導工程。

“3個先導工程開園運營不到一年時間,累計接待遊客40餘萬人次,營收400餘萬元,帶動442戶羣衆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新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0餘萬元。”昭通市鄉村振興局負責人介紹,昭通市在推進先導工程建設中,堅持把脫貧人口增收作為主攻方向,採取“黨支部+先導工程+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加工作坊,植入民宿、咖啡館、便利商店、餐飲店等經營業態,形成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新業態。

一個個實驗示範村莊不斷湧現,一幅幅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昭通大地正深刻演繹著以鄉村面貌之變、產業形態之變引領羣衆思想觀念之變、社會文明風尚之變、農村發展格局之變的生動實踐。截至目前,全市先導工程已開園運營4個、完工8個、正在建設33個,計畫到“十四五”末建成實驗示範村莊100個,輻射帶動建設鄉村振興示範鄉鎮30個、精品示範村300個、美麗村莊3000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