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勾畫“强富美高”新圖景

江苏 43℃ 0
摘要:南京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畧科技力量佈局,蘇州工業園區在國家經開區綜合考評中“七連冠”,無錫再唱太湖美,南通五山地區“滄桑巨變”,連雲港“後發先至”其勢漸成,全省擁有1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新時代的十年,是江蘇以大地作紙、以奮鬥作筆,把高品質發展的畫卷一筆一筆寫實的十年。

南京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畧科技力量佈局,蘇州工業園區在國家經開區綜合考評中“七連冠”,無錫再唱太湖美,南通五山地區“滄桑巨變”,連雲港“後發先至”其勢漸成,全省擁有1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

新時代的十年,是江蘇以大地作紙、以奮鬥作筆,把高品質發展的畫卷一筆一筆寫實的十年。過去五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四個萬億元臺階達到12.29萬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長42.3%,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根本性變化,文化强省建設躍上新的臺階,“强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踔厲奮發,策馬征程。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表示,“在高品質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現代化建設全域賦予江蘇的重大任務,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江蘇發展的總目標,建設“强富美高”新江蘇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總藍圖。

强——科技賦能產業領跑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2年,江蘇有這樣兩組數據引人矚目:其一,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700億元,研發投入强度超過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准;其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8.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

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表示,江蘇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持續加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級計算、物聯網、生物醫藥等產業技術創新水准位居全國前列。

走進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機房,每個機櫃都容納了上千塊處理器,超過4萬顆國產晶片進行著高速運算。中心主任助理吳吉明介紹說,超算在地震類比、氣象氣候、先進製造等領域都有用武之地,目前正在推動構建“超算互聯網”,以加速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行程。

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無錫的物聯網產業在國內首屈一指。其中,無錫高新區已經聚集超過1500家物聯網企業,產業規模突破2300億元,到2025年其物聯網產業營收力爭超過3000億元。

南通通江達海,造船是其傳統優勢產業。當地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內,一艘世界最大噸位級新型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船正在加緊建造,其主船體總長335米,排水量達46萬噸,設計最大儲油能力為200萬桶原油。“建成後可同時連接15口油井進行油氣開發工作。”啟東中遠海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仇明說,該公司累計設計建造及交付50餘座海工裝備,產品幾乎覆蓋了從淺海到深海、從採油到生產和生活輔助全類型。

“實體經濟是江蘇的家底,製造業是江蘇的根基。”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徐軍介紹,2022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達4.6萬億元,約占全國13.7%、全球4%。無錫物聯網、徐州工程機械、通泰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等10個先進製造業集羣獲評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數量居全國第一。

富——城鄉一體生活和美

經濟强帶動百姓富。蘇州常熟蔣巷村,改革開放前還是一個落後閉塞的江南鄉村,歷經半個多世紀奮鬥拼搏走出了一條“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鄉村振興之路。雖然村裡人口不足千人,週末的蔣巷村卻异常熱鬧。除了周邊的市民攜家帶口遊玩,還有不少蘇南企業來此組織員工團建活動。

2022年,蔣巷村總產值達10億元,村級穩定性收入285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25萬元,人均股份制分紅1萬元。居住有鄉村別墅,出行有私家車,養老醫療無憂,生活處處豐足。“村裡生活好、保障好、空氣好,城裡人來看了也羡慕。”年届八旬的老書記常德盛自豪地說。

難能可貴的是,蔣巷村富不離農,規模化的農田在春季換茬的間歇或種草養鵝,或放養綠萍,鹅糞和綠萍最終都演化為土壤的肥力,為有機稻積蓄了豐富的營養。

鏡頭轉向都市。8年前,位於南京老城南的小西湖街區開啟更新改造,改造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尊重居民的意願,努力留住老城烟火氣。最終,810戶居民中402戶選擇留下,小西湖片區成為鬧市區的一塊“實驗田”。在“小尺度、漸進式、微更新”的改造理念下,庭院舊貌換新顏,有了現代元素;昔日老套的室內佈局反覆運算,進行了適老化改造。現代化的生活場景由此得以惠及老城居民。

“老南京”秦柳昆是留下來的住戶之一,她家的後院在房屋改造過程中進行了景觀陞級,遊人可以透過鏤空樣式的牆壁看到裡面的四時花景——上百年的石榴樹、60多年的枇杷樹、40多年的紅楓,還有一株20多年的曇花。在設計師的匠心傾注之下,一步一景,古今交融,也難怪這個“網紅”街區得以斬獲202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產保護獎。

多年來,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持續保障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了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品質生活成為人們新的追求。

美——生態友好環境靚麗

南京浦口區,是萬里長江進入江蘇後的第一站。曾經,當地橋林街道臨江佈滿了數十家造船企業,廠棚林立、機器轟鳴、污染嚴重。2018年起,浦口全力整治長江岸線,昔日“十裏造船帶”現已蝶變為濱江生態風光帶。附近周營村的村民們也從過去在臨江企業打零工、賣苦力,轉變為開民宿、“賣風景”。

在無錫江陰市,當地推動沿江碼頭、工廠、輪渡等搬遷退讓、綠色轉型,騰出濱江空間,打造8公里沿江公園、10公里生態運河組成的“一江一河”都市生態T臺。

南通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站,五山及沿江地區擁有沿江岸線約14公里,是長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態腹地。近年來,五山地區全面實施生態修復保護工程,拆遷“散亂污”企業、拆除河道周邊各類違建、退出沿線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修復岸線……如今,五山地區也已成為市民遊客休閒的都市後花園。

這些地區長江岸線的變化,是江蘇在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堅持“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的生動寫照。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大力整治沿江生態,累計關停化工企業3876家,騰退長江生產岸線81公里,生態岸線占比提升到64.1%,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

江豚逐浪揚子江,桃花水母再現太湖,四鰓鱸魚批量洄游燕尾港,偽虎鯨來到灌河口……作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江河湖海的省份,江蘇生態環境和水生態治理的效果正在陸續彰顯。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表示,江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經濟增長與污染排放有效“脫鉤”。五年來,在全省GDP連跨4個萬億元臺階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準。

高——文明傳承精神充盈

在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上,江蘇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並湧現出趙亞夫、王繼才等一批“時代楷模”。

直到2003年,鎮江句容市戴莊村還是茅山革命老區的一個貧困村。20年來,原鎮江農科所所長趙亞夫退休人不休,紮根最基層“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銷,實現農民富”,在帶動村强民富的同時也帶來了社會治理的全面提升,貧困村脫胎成了全國文明村,戴莊經驗在全省推廣。

如今,“要想富,找亞夫”在鎮江傳為佳話,該市範圍內的“戴莊經驗示範村”已達27個。與此同時,更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成為“亞夫精神”的傳承人,競相活躍在助農富民一線,把論文書寫在了鄉村振興的大地上。

在鹽城東台黃海濕地上,坐落著一片6.8萬畝的綠色林海——黃海國家森林公園。這裡是全國沿海地區最大的平原人工生態林,被譽為蘇北塞罕壩。殊不知,這裡曾經是寸草難生的鹽鹼地。

從上世紀60年代“十八勇士”闖荒灘,到上山下鄉的知青群體紛至遝來,再到新一輩黃海林工開創新業,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拿出戰天鬥地的精神,創造了荒灘變林海的奇迹。老林工巴建華如今經常在森林公園教育館裡給孩子們講述知青、林工用雙手改造大自然的故事。“改堿拓荒,關鍵在人!黃海林工精神在一代代林場青年中傳承。”巴建華感慨。

歷經滄海桑田,採煤塌陷區變身為美麗的潘安湖。馬莊人臨湖而居,手握香包這個國家級非遺,在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同時,也引來各地的遊客。“女兒是虎年寶寶,買只小老虎造型的給她帶回去。”遊客孫女士提著一隻香包說。

香包之外,樂團也是“馬莊三寶”之一。成立於1988年的馬莊樂團是一支農民樂團,30多年來這些地道地道的農民,用拿過鋤頭的手撥弄著西洋樂器,把羣衆喜聞樂見的節目送到田間地頭。週末舞會、國慶歌會、元宵燈會……樂團編排出貼近人民群眾的文藝作品,為農村生活帶來了歡聲笑語,也提振著大傢伙兒的精氣神。

古語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高品質發展的成果在江蘇澆灌出絢麗的社會文明之花。面向未來,江蘇各界幹群正在以當表率、做示範、走在前的果敢擔當,進一步擦亮“强富美高”的時代標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