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與“不變”中傳承與創新

天津 42℃ 0
摘要:用好“金鑰匙”,打開基層治理“新天地”,天津在“變”與“不變”中走出特色發展之路,賦予“楓橋經驗”新的時代內涵。

發源於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的“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不斷發展創新的今天,如一壇佳釀歷久彌新、愈陳愈香。因為,它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一把“金鑰匙”。

用好“金鑰匙”,打開基層治理“新天地”,天津在“變”與“不變”中走出特色發展之路,賦予“楓橋經驗”新的時代內涵。

構建“大調解”格局

柔性解紛促和諧

什麼是“楓橋經驗”?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諸暨幹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衝突不上交”的“楓橋經驗”,有效解決了基層各類衝突和問題。

面對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多元化趨勢,直面紛繁複雜的糾紛解决需求,如何用好“楓橋經驗”這一長盛不衰的“傳家寶”?天津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大調解”工作體系。

“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楓橋經驗’的覈心是人民調解制度。這個制度之所以有強勁的生命力,是因為與訴訟相比,其優越性首先在於變‘事後處理’為‘事前解决’,能够及時把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衝突的進一步惡化。而且,比之於打官司的程式複雜,人民調解具有便捷的長處,它就在百姓身邊,有了糾紛在家門口就可以解决。”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楊建全說。

信訪人張某是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職工,他與其所屬集團勞動爭議信訪事項,已持續“折騰”了7年未果。

2015年,我市探索建立信訪與人民調解對接機制,市訪調委由此產生。此後,一批“訪調對接”調解員上崗,他們充分運用豐富的工作經驗、突出的專業優勢和羣衆認可的管道說理調事、化解矛盾。

針對張某反映的問題,市信訪辦與市訪調委聯合接待,做了大量調查取證工作,經過與當事人數十次艱難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雙方當事人終於回到了依法理性地處理衝突糾紛上來。

信訪部門的職責是受理、交辦、轉辦和督辦,代表的是一級黨委、政府,是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具有中立性,是區別於當事人之外的協力廠商。將人民調解與信訪化解深度融合,是以柔性管道化解信訪事項,它既可以講清“法理”、講明“事理”,又可以感同身受講透“情理”,有利於减少社會對抗與衝突,有效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

融入人民調解的,不僅僅是“訪調”,還有“公調”“訴調”“檢調”。“公調對接”由街鄉鎮延伸到社區村,在部分區試點開展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人民調解工作,在村居探索建立一站式調解中心,組建“檢調對接”調解組織10個,建立市、區兩級訪調委17個,設立訴前調解組織36個。出臺實施《天津市行政調解規定》,推動具有行政調解職責的相關部門依法依規開展調解。截至目前,全市現有調解員2萬餘人,其中專職人民調解員4200餘人,人民調解委員會6000餘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600餘個,特色個人(品牌)調解室300餘個。全市社區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涉及醫療、交通事故、物業等近百個領域。多方參與的“大調解”格局方便群眾“找說法”,也把糾紛化解在羣衆家門口。

各級黨政“一把手”進中心解决問題

讓來訪羣衆看上“專家號”

楓橋,是一座橋,它不僅是一座通向和諧安寧的平安橋,還是一座連接黨心民心的同心橋。

“楓橋經驗”覈心在於“民”,如何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轉變為强大的行動自覺?在市、區、街鄉鎮創建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以下簡稱“矛調中心”),各級黨政“一把手”進中心上手解决問題,讓羣衆“只進一扇門、解難化心結”。

“推開這扇門,無論反映的問題涉及多少部門,都要做到一站式接待、一攬子調處、一條龍服務。”這是“矛調中心”設立之初,立下的軍令狀。3年來,多少年越系越亂、越系越死的扣兒,在“矛調中心”解開了。

因糖丸造成脊髓灰質炎,只有二百萬分之一到千萬分之一的概率,卻讓李琳(化名)一家趕上了。孩子從小不能行走,按照政策,李琳是得到了一些補償。但四處求醫花光了家裡的積蓄,無奈之下,她開始了信訪之路,而“矛調中心”的出現,讓她多年緊繃的神經終於鬆弛了下來。

“孩子怎麼治療?能不能正常入學?……”看到領導親自接訪,李琳將這些年憋在心裡的委屈和無奈全部倒出來,回到家後,李琳把孩子摟在懷裡,覺得希望即將到來,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李琳的生活“塵埃”終於迎來“落定”時刻。

針對李琳的問題,“一把手”親自抓,並組織各部門共同召開10餘次會議,最終,她的困難都在合法框架內解决了。專家為孩子製定了康復方案,孩子正常上學了;街道還專門派了大學生志願者每週給孩子補課……

創新機制。構建一站式平臺,讓“矛調中心”服務真正走進羣衆心中。過去羣衆遇到問題,找了東家找西家,跑了南城跑北城,見得到的管不了,管得了的見不到,建立三級“矛調中心”,不但要讓羣衆有說話的地方,更要讓羣衆反映的問題有人管,還要一管到底。黨委總管、主官主責的衝突糾紛調處化解格局基本形成,各級黨政“一把手”進中心上手解决問題。工作中,條塊結合,屬事屬地聯動;調解優先,多元化解聯合;類案指導,政策資源聯通,讓進門時一肚子怨氣的羣衆,出門時心平氣和。

“捱一個晚上沒關係,最緊要的是能見到領導,解决問題。”過去,對於信訪羣衆而言,一般的接訪也能解决問題,而他們覺得“見到領導”後往往能更快地得到解决,如今,在“矛調中心”,“領導”接訪的身影隨處可見。製定《天津市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規範》和閉環工作流程等配套檔案,確定了統籌聯辦、分級負責、“一把手”主辦、調解進中心、派單辦理、領導接訪和包案、類案指導、掛牌督辦、情況通報、責任查究10項工作機制,市級部門、各區、街鄉鎮領導班子輪班到各級“矛調中心”接訪約訪,讓來訪羣衆看上“專家號”,這是天津為各級黨政“一把手”接訪羣衆下達的“硬指標”。

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資源下沉守好“家門口”的幸福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傳承“楓橋經驗”,重心在於源頭固本夯根基。如何從源頭防範化解社會風險?天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家門口”,持續守好“家門口”的幸福,用 “小和諧”彙聚“大平安”。

派出所處於公安機關最基層、維護穩定最前沿、服務羣衆第一線,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力軍。針對派出所警力少負擔重、社區民警不能沉入社區,“大輪班式”勤務、“派工式”警務工作效能不足等突出問題,我市全面啟動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

減負!把社區民警從繁雜繁重的警務工作中剝離出去,不再參與派出所辦案,並為每個警務區配備兩名責任心强的輔警;

增援!市局、分局先後有3880名警力下沉派出所,為基層社會治理充實力量;

賦能!權力下放、資源下沉、保障下傾。

如今,派出所變“坐等服務”為“主動上門”,社區民警從“下社區”變“駐社區”,服務“視窗”開到了百姓家。

紅橋區和苑街道夢和園社區,包括夢和園、國和園兩個自然社區。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左手邊便是警察和苑派出所社區民警周建軍每天工作的地方。社區警務室與黨群服務中心合署辦公,讓居民“進一扇門”解决煩心事。不僅是“物理融合”,更需要“化學聚變”,社區警務和網格化服務管理實現“四合四聯”,就是平臺綜合、力量聯結;職能耦合、管理聯動;系統聚合、資訊聯通;服務融合、風險聯控。

除了社區民警這個頭銜,周建軍還兼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遇到百姓的事,“警格+網格”同頻共振,讓糾紛調處高效化、羣衆辦事便捷化。

社區內一比特大爺反映樓上的小孩跑來跑去,弄得他心神不寧。過去像這樣的鄰里糾紛,社區工作者做工作若是不見效,就報警。而社區民警出面就不一樣了,因為之前入戶彼此瞭解,更能找准“癥結”,再加上以法說理,心結更容易被打開。

在天津,將“視窗”開到百姓家,除了一抹藏藍,還有法院,他們把最優質的司法資源送到羣衆身邊。截至目前,在推動司法解紛資源重心下移、前移方面,我市在街鄉鎮、社區村及重點行業設定法官工作室、訴訟服務站138個,為羣衆提供“家門口”的解紛服務。

大力開展訴源治理,積極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在全國率先成立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頒佈實施《天津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天津努力讓“楓橋經驗”綻放新光彩,以“楓橋經驗”為牽引,托舉津城百姓“穩穩的幸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