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今年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有何新進展新謀劃?這場發佈會“報成果”“話未來”

四川 73℃ 0
摘要:今年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四個年頭。四川在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接下來還有哪些新打算?


西部(重慶)科學城先進資料中心。記者華小峰攝

今年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四個年頭。四川在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接下來還有哪些新打算?

6月26日,在重慶舉行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成果發佈會給出了答案。

報成果:

實現“全面提速”到“乘勢躍升”

從“全面提速”到“乘勢躍升”——發佈會如此描述今年以來四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成效。

“乘勢躍升”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為四川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强大新動能。

發佈會透露,今年以來,四川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全省經濟呈現穩健發展態勢——上半年全省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財政收入、工業用電量、貸款餘額等名額支撐有力,基礎設施、產業投資穩健增長。

其次,川渝攜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現時,川渝聯合出臺政策檔案100多個,滾動實施合作共建項目248個、累計完成投資超過8400億元。同時,川渝兩省市還加快聯手打造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第四極、聯動建設先進製造業重要集聚地、連袂共建科技創新中心,聯力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聯心搭建同城化便民服務平臺和聯防共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現時,成渝1小時通勤已成常態,西部科學城已佈局19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119個國家(地區),川渝兩省市43項便捷生活行動舉措全面實施,長江幹流川渝段總體水質保持優等。

再次,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的四川發展重大事項有力推進。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方面,川藏鐵路加快建設,規劃投資超過7600億元的電源電網發展規劃項目群,世界最大的雅礱江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國家千億立方米級瓦斯產能基地加快建設。

伴隨著一大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建成投用,電子資訊、食品輕紡、能源化工產業規模已過萬億元,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領域成效同樣顯著。

守牢安全底線、生態紅線、耕地紅線方面,四川下達年度糧食產量715億斤和活豬出欄6500萬頭的“硬任務”,持續推進高品質建設大熊猫國家公園、加快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

最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全國發展比特勢持續提升。

現時,在川渝設立的領事機构達到36家,在川落戶世界500强企業達到381家。

發佈會還提及兩個細節:今年1—5月,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量同比增長51.6%,累計開行突破2.5萬列、穩居全國首位;成渝兩地打造的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共推出18條精品文旅線路,成為今年川渝兩省市的熱門“打卡地”。

話未來:

進一步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乘勢躍升

下半年,四川如何與重慶加強合作、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乘勢躍升?發佈會提及五大重點。

推動成渝中部地區加快崛起被放在首要位置。

發佈會解釋,現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呈現“兩頭大、中間小”“啞鈴式”的經濟結構,甚至是“雙核強勢、中部塌陷”。囙此,必須進一步壯大成渝主軸、挺起中部脊樑。

主要做法上,當務之急是抓好兩地毗鄰地區重大合作平臺的先行發展,發揮以點帶面作用。具體來說,聚焦兩省市毗鄰地區10個合作平臺,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新路徑,攜手建好兩地融合發展的“橋頭堡”。同時,支持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強強聯手,進一步提升對中部地區的經濟輻射力、發展帶動力和能級提升力。

推動全方位互聯互通緊隨其後。“為的是進一步築牢雙方交往交流的堅實底座。”發佈會表示,互聯互通既包括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也包括政策戰畧、民生民心的“軟聯通”。

“硬聯通”方面,重點是推進鐵路、公路和水路項目前期工作,努力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軟聯通”方面,在現時311項“川渝通辦”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線上辦”“馬上辦”“异地辦”,讓兩地羣衆享受更多紅利。

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被擺在重要位置。

發佈會表示,這樣做的出發點有二: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經濟和產業安全的重大使命;進一步培育川渝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主要思路是,四川將抓住落實省委十二届三次全會精神的契機,與重慶協同推進工業轉型陞級、服務業恢復提振、農業提質增效,打造電子資訊、汽車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

推動區域協同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同樣不可忽視。

發佈會介紹,聚焦進一步服務國家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四川和重慶以共建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科學城和推進綿陽科技城建設為牽引,以各類國家級和省級實驗室建設為依託,合力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矩陣。

最後是推動合作機制更加健全完善。

發佈會介紹,川渝將聚焦進一步抓好國家戰畧落地見效,抓好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

具體來說,四川與重慶將聚焦理順體制、打破阻隔、提升效能,進一步完善重點事項推動落實機制,為雙方互利合作提供更加良好的制度環境,以更好承擔起制度創新先行先試、路徑模式開拓創新的重大任務。(記者王成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