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投運光伏水電“打捆”今夏用電將“上新”

四川 70℃ 0
摘要:6月25日,裝機100萬千瓦的雅礱江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在甘孜州雅江縣正式投運。這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也是全球首個百萬千瓦級水光互補電站。


雪後的柯拉一期光伏電站。


柯拉一期光伏電站組件近景。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供圖

6月25日,裝機100萬千瓦的雅礱江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在甘孜州雅江縣正式投運。這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也是全球首個百萬千瓦級水光互補電站。

它的投運,將給四川帶來什麼?記者來到現場一探究竟。

水光互補有多神奇?

組合“出道”,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

從甘孜康定機場驅車,沿著雅礱江溯江而上,約兩個半小時車程後,抵達兩河口水電站。去年3月,裝機300萬千瓦的兩河口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

距兩河口水電站約50公里的柯拉一期光伏電站,200多萬塊光伏板將最高海拔4600米的紮拉托桑山裝點成一片“光伏海”。

柯拉一期光伏電站投運後,對即將到來的夏季用電高峰,將起到怎樣的作用?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集控中心副主任魏鵬介紹,6月至10月是迎峰度夏關鍵時期,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年平均發電量達20億千瓦時,其投運首先將新增電量供應;同時,創新開展雅礱江兩河口—柯拉水光互補調度運行,同期發電量預計將再新增9億千瓦時,使雅礱江流域清潔電力保供能力將超過500億千瓦時,可滿足1600萬戶家庭年用電需求。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柯拉一期光伏電站發出的電,通過輸電線路接入兩河口水電站,實現光伏和水電“打捆”送出,首次將全球水光互補規模提升到百萬千瓦級。水光互補是怎麼實現的?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兩河口建設管理局局長王金國介紹,水光互補,即將光伏接入水電站,用水電優异的調節效能平抑光伏輸出功率的波動性。以柯拉一期光伏電站為例,當光照好、光伏出力大時,兩河口水電站减少機組出力,將水儲存起來;當受多雲降雨等因素影響、光伏出力减小時,兩河口水電站引水發電,增大水電出力。通過水電站的調節,水光“打捆”後將輸出更為穩定的電能,更有利於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水電像一根强有力的杠杆,撬動更多的新能源開發。“一般常規水電可配套開發相當於自身裝機規模1—1.5倍的新能源,抽水蓄能可將這一數值提升到3—4倍。”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緒元說。記者瞭解到,柯拉光伏電站規劃共三期,裝機規模有望擴展到300萬千瓦以上,相當於再造一個兩河口。未來以兩河口水電站為覈心,接入周邊的光伏、風電、抽水蓄能等,多種新能源組合出道,總裝機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工程建設有多難?

相當於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再造一座“鳥巢”

6月21日,記者在海拔4600米的“柯拉之極”——柯拉一期光伏電站項目現場,遭遇大風和冰雹的雙重夾擊。風大得差點能把人吹走,風聲蓋過說話聲,交談變得困難;天空瞬間“變臉”,黑雲壓頂,鵪鶉蛋大小的冰雹傾瀉而下,打在光伏板上發出“鐺鐺鐺”的聲音。

“惡劣的氣候條件給工程建設帶來極大挑戰。”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柯拉光伏項目部經理楊志偉對記者說,柯拉一期光伏電站所在地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晝夜溫差最高達30攝氏度,風力高達10級,施工人員、機械降效嚴重。

作為省內最大的光伏電站,柯拉一期光伏電站的工程量特別大。場址面積約16平方公里,相當於2000多個標準足球場拼接在一起;200多萬塊光伏組件,其支架用鋼量近5萬噸,相當於在4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區再造一座“鳥巢”。

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條件艱苦等多重難題,兩萬多名建設者創造了大型光伏項目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冬季連續大規模施工的先例。“高寒高海拔地區施工一般有3—4個月冬歇期,為了趕在夏季用電高峰到來前投運,我們只能冬季不停工。”楊志偉說,在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30.6攝氏度、最大積雪深度達24釐米、最大凍土深度達50釐米的條件下施工,“比想像中還要難。”

以變電站主體工程混凝土澆築為例,為保證混凝土不結冰,施工人員採取多層保溫方案——混凝土澆築後迅速蓋上三層“被子”:第一層用防水布防止滲水,第二層用電毯加熱,第三層用棉被保溫。

柯拉一期光伏電站機電設備需求量極大,機電設備及物資運輸總量超過1萬車次,由重卡組成的鋼鐵長龍在險峻的318川藏線運送物料,累計行程約1000萬公里,相當於往返地球與月球之間13次。

“建設者在地質條件複雜的川西高海拔地區,積累了大規模地面光伏的開發經驗。”天津大學建築與都市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左進說,柯拉一期光伏電站通過開展高寒高海拔光伏電站生態效應評估與修護對策研究,製定生態保護和恢復對策,為國內類似專案開發提供了寶貴經驗。

電站有多智慧?

光伏支架變身向日葵,跟著太陽轉

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地處高寒高海拔地區,為提高電站建設和運維管理效率、减少運維人員工作强度,電站採取多種“黑科技”,打造全球領先的“數智化”光伏電站。

擁有能够追光的“眼睛”。楊志偉帶記者走進一塊平整的光伏板安裝區,“你看這個支架,它叫平單軸跟踪支架。”楊志偉說,與固定式支架不同,這種支架就像向日葵一樣,能主動分析識別最佳跟踪角度,跟著太陽轉,保證最高的光照條件,提高發電效率,一般可新增大約10%的發電量。

擁有智慧互聯的“心臟”。5300多臺逆變器分為17個組串,預留相關智慧設備介面,可與智慧巡檢無人機進行互聯,實現巡檢數據實时收集分析,達到“組串級別”的精准運維。

擁有主動思考的“大腦”。柯拉一期光伏電站構建智慧運維平臺,首次應用“雲邊協同+運檢分離+智慧調度”模式,聯合整站智能化執行終端,實現整站生產運行無人化;佈置高點全景、熱成像、人臉識別等智慧攝像機,實現電站安全預警。

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駱劍承表示,柯拉一期光伏電站通過融合應用人工智慧、云計算等先進科技,建成一體化協調運行控制系統,打造全球領先的水光一體“數智化”光伏電站,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記者李欣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