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為鄉村振興“變”出更多土地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累計新增6.75萬畝耕地、5.25萬畝林地,還為產業提級預留空間

上海 72℃ 0
摘要:在空間資源緊張的都市裏,陸續“變”出6.75萬畝耕地、5.25萬畝林地,為鄉村產業提級預留了承載空間。現時全市已完成規劃開發邊界外低效建設用地拆除複墾總規模15.15萬畝,其中,新增6.75萬畝耕地、5.25萬畝林地。

  記者戚穎璞

  傳統養豬場不僅污染重,碳排放也大,是許多鄉村避之不及的產業,不過,上海廊下鎮卻要打破此傳統。落戶廊下的松林樓房養豬場不僅養豬能“上樓”,而且有機肥可供農田菜地,在沼氣發電的同時還能减排。

  如此全能的高科技養豬場,是上海探索鄉村土地整治的一個側影。近年來,上海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現了卓有成效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機制。在空間資源緊張的都市裏,陸續“變”出6.75萬畝耕地、5.25萬畝林地,為鄉村產業提級預留了承載空間。

  為鄉村振興打好底子

  上海農業GDP占比不到1%,但比重不能說明地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鄉村是都市覈心功能重要承載地和都市核心競爭力的戰畧空間,具有重大作用和獨特價值。

  不過,上海鄉村也面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生態空間數量質量難以滿足市民高品質追求等痛點。

  讓耕地增量提質,為鄉村振興打好底子,就是上海土地整治的第一步。2010年起,上海啟動市級土地整治項目、郊野公園和低效建設用地减量化等不同類型的土地整治工程。10個郊野公園,是聚焦上海生態功能重要節點打造的46平方公里生態野趣開敞空間,接待遊客超過2800萬人次。

  與此同時,上海還把小作坊聚集、生產效率低下、污染嚴重的低效建設用地進行减量複墾。現時全市已完成規劃開發邊界外低效建設用地拆除複墾總規模15.15萬畝,其中,新增6.75萬畝耕地、5.25萬畝林地。减量騰挪出的土地名額,也有了新用途,其中48%用於市政民生項目,29%用於六類經營性項目,23%用於產業項目。

  松林樓房養豬場所在的金山廊下鎮,就是最早的試點之一。2013年,廊下鎮中部區域啟動一期市級土地整治項目,把零散的各類農用地重新規整,形成集中連片的萬畝生態林、良田、菜田、農宅的空間格局。2015年,廊下郊野公園在全市率先開園,同年西部區域啟動二期市級土地整治項目,同時進行郊野公園景觀營造提升、農林水一體化建設示範和建設用地减量。

  經過近十年整治,廊下鎮共完成低效建設用地减量750畝,新增耕地面積約1200畝,年平均接待遊客70萬人次,實現1000餘戶農民相對集中居住。

  廊下鎮友好村的“農林水鄉”就是二期市級土地整治項目重點打造的生態節點工程。這裡不僅風景如畫,還承擔了生態修復和自然保護的功能。“原來農業尾水直接排到河道裏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現在通過農林濕複合系統進行淨化,不僅有效减少農業面源污染,而且尾水裡面的氮磷變成營養物質,區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長期在此進行科研示範的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陳雪初說。

  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清楚

  單純新增耕地,並不能滿足大都市鄉村振興的需求。農村的土地類型多且複雜,閒置資源一般佈局散、單體小,不盤活很浪費,可又很難滿足大企業直接進駐的發展體量。還有的企業,對土地有多元化需求,如果不提前規劃對接,很難找到合適的選址。

  松林樓房養豬場就是典型,它雖效益顯著,但對土地要求極高,需要設施農用地,搭配一定量的菜田和科研用地。廊下鎮通過前期的項目策劃和空間規劃設計,把土地進行組合供應,從而滿足企業需求。

  根據規劃,松林樓房養豬場一方面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騰挪設施農用地名額102畝,建設4層樓式商品猪育肥舍,實現年出欄12萬頭,解决全區產能目標,而傳統平房養豬要達到這個出欄量則需要640畝;另一方面在周邊同步配寘設施菜田,將豬場的糞尿“變廢為寶”,構建“猪—沼—蔬”迴圈生態模式,利用沼氣可發電解决豬場職工生活用電需求,還可以提純瓦斯並管使用,沼液和幹糞輸送到農田及蔬菜基地用作有機肥料。

  據測算,豬場滿負荷全年發電量360萬度,瓦斯並管後每天可節約成本1萬元左右,年產有機肥料3000噸,近9000畝蔬菜基地的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50%左右,每年二氧化碳可减排20000噸,真正做到成本有降低、環境低污染、資源高利用和生態迴圈、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

  以松林樓房養豬場為代表,廊下鎮正在搭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平臺,規劃為先優化格局,讓各方力量有序參與、各類資源有效整合。現時,廊下鎮已經成為上海僅有的兩大報自然資源部試點項目之一,探索打造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上海經驗”“上海模範”。

  另一個試點,松江區泖港鎮也已初具成效。市、區、鎮協同配合,通過搭建規劃行動平臺,協調各類空間要素,策劃安排各類建設行動,做到“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預計到2025年,淨增耕地面積超過5%,5畝以下零碎耕地斑塊數量和面積均大幅度减少,永久基本農田佈局更加集中連片。同時實現黃橋村、腰涇村和曹家浜村農民全部集中居住,配寘公共服務設施,改善生態環境,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鄉村新社區。

  此外,泖港鎮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點狀供地”等規劃土地政策,吸引優質鄉村產業儘快落地,壯大集體經濟活力,讓村民們在家門口打工成為現實,為年輕人留在鄉村創造條件。

  一張藍圖繪到底

  基於泖港鎮和廊下鎮兩處試點探索,上海進一步複製推廣。

  2022年,上海出臺《關於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意見》,逐步建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機制和政策框架,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模式,由點及面、由表及裡,基本建成具有江南田園風貌特徵和超大都市特點的鄉村國土空間新格局。

  一方面,搭建高效實施平臺。上海前不久已搭建社會資本參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平臺,為企業發展“量身定制”土地資源。“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鄉村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正式上線,集中發佈屬地政府的各類招商資訊,並提供交易撮合等市場化服務。

  “我們協助各個鎮梳理相關的招商資訊,通過產權交易和資本運作積累多年的投資人資源,開展進一步的精准推介和洽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副總裁趙紅光表示。

  另一方面,穩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在松江區泖港鎮和金山區廊下鎮2個試點基礎上,聯動一江一河、兩翼齊飛、五個新城、南北轉型、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等戰畧空間,按照全域規劃、整體設計和綜合實施的路徑持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