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產業生態圈辦實民生實事光明食品集團主題教育圍繞141個課題開展調研

上海 49℃ 0
摘要:作為上海超大型都市主副食品供應底板,光明食品集團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聚焦使命擔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光明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是明芳表示。

  記者束涵

  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服務新模式、農業全產業鏈“卡脖子”技術攻關、“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供應……這些,都是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重點。

  作為上海超大型都市主副食品供應底板,光明食品集團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聚焦使命擔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我們正立足破解糧食安全、鄉村振興、都市保供、康養事業、為職工辦實事等方面存在的瓶頸問題,深入踐行‘讓市民離不開光明’的奮鬥目標。”光明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是明芳表示。

  聚焦關鍵課題前瞻調研

  光明食品集團以讀原文學原著悟原理為根本,遵循“學以致用”“以學促幹”,充分用好光明各類產業實踐現場,在理論學習中積極打造富有產業實踐特色的“光明場景”。

  主題教育伊始,集團第一時間舉辦集中讀書班,為期3天的全封閉學習,覆蓋主題教育全部對象近200人。沉浸式學習把場景放在光明前輩向大海要糧食、誕生光明圍墾精神的主戰場——崇明農場,誕生光明花博拼搏精神的策源地——花博園,以及上海職工“看上海”、建設殷實農場的實踐地——東風老場部,置身生動的實踐場景,加深對理論的認知。

  主題教育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光明食品集團處級以上兩級領導班子成員120餘人,聚焦糧食安全、鄉村振興、都市保供、康養事業、黨建引領、為職工辦實事等141個課題,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探索破題的方法路徑。

  都市康養,是市政府交給光明的重大戰畧任務,集團黨委書記帶頭,從集團所屬東海養老院老病區裝修改造工程切入,結合“走出去”考察,研機析理,著力探索提升養老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的新模式,提升“醫養”專科建設水准及普惠性護理院項目品質。

  錨定“讓市民離不開光明”的奮鬥目標,集團領導班子調研“百萬畝”現代優質糧源基地、“萬畝”蔬菜更新工程、高效生態活豬養殖體系、“四大市場”群落體系、“千萬羽”蛋雞供應能力體系等。同時,注重眼光向外走出去,借鑒他山之石。領導班子成員分別赴北大荒、長三角,走訪養殖業、種源業、食品流通業、優秀上市公司等深入調研,就活豬育種、智能化應用、育繁體系、行銷管道等多領域的合作展開探討,以調研促協同,建設“大光明”產業生態圈。

  開展大家訪把實事辦實

  在上海市民的生活裏,處處都有“光明”:米、面、油、禽、肉、蛋、菜、奶等,“產業+服務”融合共生。

  員工,是光明品牌的靈魂,也是市民食品體驗的“終極供給者”。作為關愛員工常態化機制的新探索,集團近期啟動覆蓋十萬名員工的大家訪,走進他們及家庭,傾聽呼聲訴求,把黨的關懷送到他們的心坎上。

  這一活動也是四年前啟動的退休員工“大家訪”的延續。彼時,光明食品集團黨委提出“退休員工關係可以轉出去,但關愛不能轉出去”,首創退休員工大家訪機制,探索國企承擔社會責任新模式。三年來,累計家訪慰問112353人,覆蓋面達到99.98%,找回近7000名長期“失聯”退休員工,努力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使這個項目常態化,集團黨委專門成立光明“三失”關愛基金,組建管理委員會,依託光明退休員工資訊大數據平臺對“三失”困難人員建檔立卡,形成一人一家一檔案,從對象界定到幫扶標準,從材料準備到資料稽核,從審批流程到資金發放,逐一逐條規範操作,不斷完善“三失”人員關愛專案運作體系。截至2023年4月底,光明關愛基金累計幫扶1807人次,幫扶金額1185.11萬元。

  “只有真正俯身傾聽,才能把實事辦實。”集團工會主席潘建軍說,作為全國總工會提升職工生活品質和幸福環境建設首批試點單位之一,光明一直以來堅持弘揚“員工第一、崇尚奮鬥、愛與尊重”企業文化,已逐步形成以體系化、標準化、協同化、平臺化、品牌化為五大舉措的“五化合一”模式。

  在光明各級企業,一批服務職工品牌項目正在孵化成熟並常態化。比如,上海農場及花卉集團設立的四個職工親子工作室全國示範點,為職工子女提供暑假期託管服務,解决“帶娃難”問題;開展女職工“兩病”篩查,為困難女職工提供免費篩查,已形成長效機制和有效做法;為患大病的困難職工子女實現“微心願”、為光明員工家庭7萬多輛車提供優惠修理服務,溫暖他們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