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配寘資源功能——上海高品質發展觀察(二)

上海 35℃ 0
摘要:研究者認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是全球都市的覈心功能,也是全球都市高品質發展的特徵標誌。這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連接,正是上海高品質發展、配寘全球資源的寫照。

  記者宰飛張楊

  “流量”,學者和上海政府部門談論上海經濟時,時常用到這個詞。“流量型經濟”“流量型都市”“國際流量”……不少人在問:大城市也在追求流量?想做網紅都市嗎?提問如此密集,以至於央視《新聞聯播》主播寶曉峰在一次新聞播報後專門做了名詞解釋。

  她說:“其實,流量型經濟和我們通常所說的網路流量,還不太一樣。流量型經濟當中的‘流’主要是指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發展流量型經濟就是要扮演樞紐的角色。”

  這些流經樞紐的人、物、資訊、資金,如果用一個術語概況的話就是“資源要素”。資源要素配寘是全球都市的覈心功能。進入新發展階段,上海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著力點之一就是要做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

  十九世紀,倫敦港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每年成千上萬的貨船運來西印度群島的糖、東印度群島的茶葉、俄羅斯的皮革、美洲的烟草。那時候,倫敦港是全球航運中心。

  現在,倫敦港的集裝箱輸送量跌出了全球港口前100,曾經最出色的碼頭——金絲雀早與輪船、貨物無關。論輸送量,倫敦港早已不在全球大港之列,但倫敦始終是公認的全球航運中心。

  時代變遷,倫敦港隨之變遷,但它對關鍵航運資源的配寘能力沒有變。二十世紀中後期,倫敦在港口功能逐步退化後,轉向了仲裁、諮詢、保險等高端航運服務產業。這裡聚集了全球20%的船級管理機構,完成全球20%的航運保險業務、50%的船隻交易業務,處理90%的海事爭端。懸掛著各國方便旗的船舶航行在全球海域,但它們的決策中樞可能都在倫敦。

  今日倫敦,仍居於中心,憑藉的不是體量,而是配寘全球資源的能力——對資本、科技、人才、貨物、資訊等資源要素在流動、組合、分配、管理中發揮决定性影響的能力。

  研究者認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是全球都市的覈心功能,也是全球都市高品質發展的特徵標誌。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一座城市在全球都市網絡中的地位。

  上海把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都市發展目標,全方位對標頂級全球都市、全面融入全球分工合作。在開放發展中,上海已嵌入全球體系,自然產生了對全球資源的配寘需求。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工作時,強調要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求上海强化“四大功能”,其中第一條就是全球資源配置功能。

  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資源配置問題尤顯迫切。世界經濟版圖正發生深刻變化,上一輪全球化形成的價值鏈分工有可能重新洗牌,相應地,全球資源配置也將調整。這樣的調整在歷史上不乏先例:隨著大量移民湧入,一些城市隨之增强了對人才要素的配寘能力;隨著內河航運被鐵路貨運替代,一些因河而興的都市失去了對貨物要素的配寘能力;隨著跨國公司產業鏈外包,一些原本落後的都市獲得了對科技要素的配寘能力。

  歷史不斷證明,大變局中,一些城市將從舞臺中央黯然退場,而另一些城市將從邊緣走向中央。

  上海洋山港,一個年輕的港口,站在了世界航運業的中央。

  它就像一座橋,一邊是上海,一邊是世界。

  每天,來自世界各國的集裝箱在這裡裝卸進出,資源從全球流向這裡,也從這裡流向全球。作為全球航運新樞紐,洋山港已連結全球200餘個重要港口,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達145.68,位列全球第一。

  除了實體航線,運達這裡的大宗商品,不少與“上海價格”緊密相連。上海基於原油、銅等推出的國際期貨合約,已經開始在全球打響名號。

  全球知名大宗商品交易公司複瑞渤的團隊每天都要關心“上海油”的價格波動。2020年,當國際原油定價基準之一——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跌到負數時,國際貿易商把幾千萬桶原油運往中國,正是因為上海原油期貨的價格相對穩定。這些原油在中國賣出了好價錢,等到海外市場復蘇後,又有一部分出口到日本等國家。

  這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連接,正是上海高品質發展、配寘全球資源的寫照。上海金融要素市場齊備,大宗商品市場豐富,航運資源高度聚集,科技資源佈局前瞻,資訊交流互動頻繁……上海已經成為全球資源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但需要承認的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准,上海仍有瓶頸。比如,“上海價格”儘管已經起步,但國際影響力仍有局限,想要獲得話語權和定價權任重道遠。放眼全上海,外資機构雖然很多,但仍然需要更多供應鏈骨幹企業、高能級投資主體。通過總部在上海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人民幣正在流通到更多國家,但想要成為貿易主流貨幣,亟待更多制度性改革突破。

  在上海數據交易所國際板,來自多個國家的數據已經可以在這裡交易流動,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瓶頸也是空間。面對日益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上海需要進一步增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讓資源在流動和交換中為都市和國家產生能量、發揮價值,這是上海的使命。

  每年年初,全球最好的醫學醫藥科技公司、人才、投資人,都會從各地飛往舊金山,參加摩根大通舉辦的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年會。開會時,人多到方圓30公里以內的飯店都一房難求。在這裡,人們帶來的醫療資源碰撞出很多火花,舊金山也成了生命醫學的創業聖地。

  這是人才集聚的力量。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資金、科技、資訊、貨物等其他資源要素,其實都是圍繞著人才來流動。來自全球的頂尖金融人才,讓十七世紀荷蘭人建造的一道城牆(wall)演變為永不休眠的紐約華爾街(Wall Street)。一批在車庫前仆後繼創業的天才程式師,讓平淡無奇的矽谷成為創新之源。這些人彙聚在一起迸發出驚人的能量,全球為之矚目。有了這樣的人,一座城市就有了配寘全球資源的基礎,就有了持續高品質發展的可能。

  人類歷史上,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活躍的地方集聚。上海開埠至今,憑藉開放、創新、包容的都市品格,享受了全國乃至全球人才的紅利。外灘、陸家嘴、臨港,每一處發展既是大勢所趨,更是人力推動。

  走進陸家嘴的辦公大樓,不難發現中外員工共事的場景。有時候為了與分散在全球的員工開會,大家還要商議一個最合適的時間。擁有數百家外資企業的張江,上萬名外籍人士在此工作、生活。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講著不同的語言,讓這裡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小聯合國”。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是上海過往的優勢,也是未來進一步配寘全球資源的關鍵。

  疫情後,在經濟恢復、提振階段,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國際一流的高層次人才就顯得更為重要。金融、貿易、航運、科技,每一個領域都在虛位以待。近期,上海推出了一系列“招才引智”服務舉措。5月初,上海面向全球集中發佈了8000多個博士後和事業單位高層次緊缺崗位。

  當然,招攬人才只是起始,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

  在全世界尚存的七八千種語言裏,有七八百種可以在紐約找到。走在紐約街頭,傳到你耳中的某些小語種可能在它的起源地都已消亡。這裡是全世界語言最多樣化的地方,同時也是人口最多樣化的地方。

  是什麼讓人向紐約彙聚?首先是都市的綜合經濟實力。紐約等全球經濟中心都市是最具經濟活力、資源最密集的地方,因而也是就業機會最多的地方。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說:“一方面,都市發展有利於人力資本的積累,最終提高生產率和收入;另一方面,現代經濟發展中人才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只有大規模的都市才能提供特別專業化的工作崗位。”

  更强的都市經濟實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而更多的人才反過來又進一步增強都市經濟實力、促進都市高品質發展。紐約、倫敦、東京是全球僅有的三座經濟總量在2萬億美元左右的都市;據日本森紀念財團發佈的2022年《全球城市實力指數》,紐約、倫敦、東京也是全球最具“磁力”(即對各類資源要素的吸引力)的都市。

  一座城市的“磁力”依賴經濟硬實力,但僅有硬實力還不够。都市硬實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會遇到天花板,决定都市“磁力”的因素逐漸轉到價值觀、文化、社會交往等構成的軟實力。軟實力不像硬實力那樣具象、易感知,它更依靠個人體驗,因而也更有召喚人心的力量。

  都市軟實力映射到生活在其間的人身上,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他們的生活品質——親和的人際關係、公正的法治環境、精深的文化講座、世界級的藝術展覽……陸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城市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一個都市如果生活品質很好,就可能對人口形成吸引力;如果再加上創業和企業經營的環境好,那就有可能對這個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並且留下相應的人才。”而人才的彙集是所有其他資源要素彙集的基礎,也是都市高品質發展的基礎。

  兩年前,上海提出全面提升都市軟實力、讓天下英才近悅遠來。相關檔表達了這樣的願景:“都市成為品質生活的高地、成就夢想的舞臺,使在上海者引以為豪、來上海者為之傾心、未到過上海者充滿嚮往。”未來的上海,是高品質發展的上海,是海納百川的上海,是彙聚了全球資源的上海。

  這是對“都市”二字本源上的呼應:“城”,由牆圍成的空間;“市”,人在空間內交易。“都市”,一個彙聚人流、配寘資源的地方。

标签: 航運 經濟學 經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