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全國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海派都市考古之尋迹閔行第一站——“尋訪火柴大王”在閔行老街百年項家宅院火熱上演,“考古”隊員們化身偵探,與NPC展開沉浸式角色扮演互動,通過趣味遊戲尋找線索,瞭解並還原項家宅院背後的歷史故事。記者蔣迪雯攝
記者李寶花
漫步龍華鑒賞國家級非遺文化、探索音樂街區、欣賞傳統戲曲深厚底蘊、在筆墨宮坊體驗曹素功墨錠和周虎臣毛筆製作兩項非遺技藝……昨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開展多項文旅活動,市民遊客在“發現最上海文脈,體驗不一般非遺”時發現,原來家門口藏著這麼多內涵豐富又好玩的去處。
“最上海”微遊詮釋都市文脈
昨天一早,20多名慕名而來的市民遊客在汾陽路上音歌劇院門口集合,開啟一場“享非遺,匯生活之點亮音樂傳奇”線路之旅。這條線路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羅婧專業講解,依託音樂街區,古今交融演繹出東西方音樂在徐匯譜寫的篇章。上音音樂城堡、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國劇傳習館等頗具亮點。
專程帶著8歲女兒趕來的市民張先生說,自己家住楊浦,平時對徐匯瞭解不多。這次跟著專業人士聽講解,發現徐匯不僅歷史建築雲集,每幢建築還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小白樓”上海市工藝美術博物館,遊客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體驗起了非遺剪紙技藝。一張紅紙對折,邊看視頻邊聽老師講解和演示,老師寥寥幾剪刀就剪出一隻可愛的兔子,遊客們卻顯得有些忙亂,一邊剪一邊互相討論從哪裡下手、紙張如何翻轉。十多分鐘後,大家都完成了“工作”,每個人剪出來的兔子形態不一、“百花齊放”。
“音樂傳奇”,是徐匯策劃的三條最上海文脈微遊線路之一。另外兩條分別是由全國特級導遊朱懋耀帶隊的“沉浸古韻龍華”線和徐家匯源景區金牌講解員郭雯怡帶隊的“海派尋源之旅”線。這三條微遊線路,串聯起徐匯區經典建築、文博場館、非遺活動、文化空間等,彰顯徐匯海派文化發源地之美。活動上線後,參與名額被秒殺一空。
優質文化資源送到家門口
昨天的黃浦江畔,市民遊客也通過聆聽、徒步、騎遊、車觀等管道全面感受了楊浦的人文和美景。
在曾經的黃浦碼頭舊址——秦皇島路碼頭,百年前革命先輩曾在這裡踏上尋求真理的征程。這裡的候船大廳內,有一處“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上海港碼頭號子展示區”。音響播放的碼頭號子原音,將人們的思緒帶回了遠去的時代。
一路騎行或步行,依次路過毛麻倉庫舊址、楊樹浦水廠和網紅打卡勝地“綠之丘”,市民遊客在導遊講解中一一瞭解這些印刻著百年工業文明記憶的歷史建築。“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楊浦濱江,發現這裡不僅自然景觀美,沿江的建築也非常有特色,顏值也很高!”一名參與體驗的市民說。
在4A級景區筆墨宮坊,這裡展示的曹素功墨錠製作技藝與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兩項非遺,距今已有300餘年的發展史。走進筆墨宮坊,人們不僅可以看到最大的如意墨錠和最長的狼毫筆這兩大鎮館之寶,還能看到中國最大的墨模寶庫、體驗墨錠描金,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所在,濃郁的翰墨書香令人流連忘返。
各項與非遺有關的活動在這個週末紛紛推出,把優質的文化資源送到居民們的家門口。6月10日至11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非遺主題日活動攜手上海京劇院、上海昆劇團、上海滬劇院、上海越劇院、上海淮劇團、上海評彈團、上海宛平劇院,在宛平劇院內外空間呈現集戲曲市集、沙龍、演出、電影、手作為一體的一站式體驗;來自上海博物館的館員、非遺項目傳承人帶著“寶藏”技藝來到康健街道,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近距離感受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墨拓古今”金石傳拓技藝、“匠心神韻”古陶瓷修復技藝、“匣中境界”古錦囊匣製作技藝等,觀眾還有機會參與現場體驗,活動不斷。
把非遺“故事”帶回家
泱泱華夏,文明傳承。從婉轉動人的古琴,到巧奪天工的窗花剪紙;從古老說唱藝術的評彈,到韻味悠長的絲竹管弦;從入木三分的黃楊木雕到“化腐朽為神奇”的青銅器修復與複製技藝……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市民遊客將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充分感受傳統文化及非遺之美。
在朵雲軒藝術中心,一場“箋紙的前世今生——非遺木版浮水印箋紙製作體驗”拉開帷幕,通過對箋紙、木版浮水印製作工藝的簡要介紹,讓社區居民現場體驗這一非遺文化的藝術風采;“琴韻徐家匯上海斫琴藝術展”彙集12家上海斫琴師的古琴作品,展覽當代斫琴藝術品,慶祝古琴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周年;在家門口的咖啡店裏品一杯絲滑醇香,聽一曲評彈醉江南,通過傳統江南文化與時尚海派文化的混搭讓大家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眾多非遺老字型大小還將通過非遺購物節形式,舉辦豐富多彩的優惠活動。每一個老字型大小,都是一個流轉在歲月中的“中華故事”。如龍華素齋展出龍華禪食製作技藝,喬家柵現場表演糕點製作技藝,各色口味粽子、桂花條頭糕、三丁蛋黃燒麥等美食推出優惠價格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