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邂逅”非遺之美

天津 32℃ 0
摘要:芒種已過,仲夏之始,千年古鎮楊柳青迎來一場非遺“盛宴”。昨天上午,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津非遺主場活動暨第五届“運河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宣展示活動在楊柳青古鎮景區拉開序幕,活動從6月8日至12日。

現場來自江蘇、河南、河北等8個省市的近百個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楊柳青。

芒種已過,仲夏之始,千年古鎮楊柳青迎來一場非遺“盛宴”。昨天上午,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津非遺主場活動暨第五届“運河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宣展示活動在楊柳青古鎮景區拉開序幕,活動從6月8日至12日。其間,來自運河沿線8省市的近百個非遺項目集中亮相,豐富多彩的展覽、展售、展演活動,為遊客打造全方位文旅體驗。

漫步在綠樹成蔭的如意大街,踏上悠悠石板路,徜徉在非遺文化市集,西湖綢傘、揚州竹刻、濟寧剪紙……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省市的非遺精品令人目不暇接。在西湖綢傘展臺前,身著漢服的遊人爭相撐著綢傘拍照。精美的綢傘、華麗的漢服、精緻的梳發妝容,再加上古鎮特有的建築為背景,構成一幅幅國色天香的動人畫面。

“西湖綢傘是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它以竹作骨、以綢張面,18道主要製作工序全都是手工打造,多達100多個細節步驟,選料更是考究,只有杭嘉湖地區特有絲綢和淡竹才可以選用。”西湖綢傘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宋志明在現場一邊展示套色刷花技藝,一邊向遊人介紹。

眾多遊客中,來自委內瑞拉的遊客蘇小安和吳瑞龍對市集上的展品感到十分新奇。他們不僅有好聽的中文名字,更著迷中國文化。兩人逛完市集,又在戲樓前駐足欣賞戲曲曲藝。“在中國學習工作很多年,我每次來楊柳青都有新感受。這次看到了很多其他城市的展品,聽了大運河的故事,對中國文化又有了新瞭解。”在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的吳瑞龍說。

與市集的熱鬧不同,藏在胡同裏的非遺大師活態傳承體驗區,成為學生們的實踐課堂。來自楊柳青鎮第一小學的孩子們,跟著非遺傳承人有模有樣地學起泥塑製作。“我們學習了‘唐三彩’造型,不僅動手體驗,還知道很多作品背後的歷史文化,既新奇又有趣,收穫特別多。”五年級學生王莘然說。

作為西青區文化旅遊年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非遺展除了開設文化市集,展示各省市非遺展品、美食、文創之外,還原了古代水陸碼頭和倉坊文化的部分實景,將大運河及沿岸風采搬進楊柳青古鎮。“通過打造京津冀風華、齊魯風雅、中州古韻、八皖秀美、姑蘇清雅、余杭烟雨等6個非遺寶藏館,設立多個通關打卡點,開展體驗課程、漢服巡遊等,讓遊客沉浸式感受運河文化韻味。”西青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萬松說。

标签: 文化 手工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