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片秧田見豐年

四川 50℃ 0
摘要: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永豐村考察調研時強調,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准的“天府糧倉”。牢記囑託,勇毅前行。


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的高標準農田。記者郝飛攝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永豐村考察調研時強調,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准的“天府糧倉”。牢記囑託,勇毅前行。一年間,記者多次走進永豐村的田間地頭,從一片秧田看四川如何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風吹稻浪,萬物生長。5月24日,記者走進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目之所及皆是風景:延伸至公路邊的稻田綠意蔥蘢,高鐵從高架橋上呼嘯而過,遊客乘坐608路公交車來到田邊,穿行阡陌間觀光拍照;農田裏,農戶正搶抓農時育秧移栽……一幅農忙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永豐村地處我省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覈心區,有耕地6320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760畝;全村土地流轉率超過96%,是全省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高標準農田示範模範之一。

藏糧於地

科技+政策

確保耕地面積“只增不减”

5月24日一早,永豐村黨委書記李雪平騎著電瓶車出門。作為村級“田長”,每天上班前去田裡巡查已成為他的習慣。村裡和他一起做這份工作的還有12名“網格長”。

去年,眉山發射了10顆遙感衛星,依託衛星,眉山開發“東坡巡田”智慧系統,實現對轄區內基本農田、一般耕地、宜耕地塊的全覆蓋監測;系統還能同步上傳巡查情况,能更方便動態掌握農田變化。“有手機,一眼就能‘巡’遍所有田地!”李雪平說。

永豐村還想辦法“擠”出來兩百餘畝耕地——

今年,永豐村開啟高標準農田覈心區內影響規模化生產的房屋搬遷騰退工作。在充分尊重羣衆意願的前提下,村子以補償或流轉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等形式,搬遷騰退房屋61套,加上園地退出、林盤整理等,實現新增耕地239畝。

“這些新增耕地,複墾後將全部用來種糧,確保耕地面積‘只增不减’。”李雪平說。

為深入踐行“藏糧於地”,永豐村從去年11月開始推進3340畝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項目。東坡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張鈺介紹,項目計畫投資1200餘萬元,包括田間基礎設施改造、耕地品質提升、智慧農業平臺搭建等,“將更好地發揮高標準農田在穩糧豐產方面的作用”。

《眉山市東坡區永豐片區“天府糧倉”核心區建設專項規劃》明確,當地將聚焦完善農業空間保護體系,推進耕地挖潜增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目標,提升種糧組織化、社會化程度,增强種業和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准的“天府糧倉”樣本。

藏糧於技

機械+智慧

增產增收有牢固科技支撐

糧食收成怎麼樣,種子是關鍵和基礎。

宜優1611、惠和優566、川康優粵農絲苗……在永豐村1500畝水稻中試基地稻田裏,多個不同品種的標牌引人注目。當下,79個水稻新品種正在這裡開展選育試驗。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研究生楊永剛一大早便來到中試基地,記錄水稻生長情况。“現在可通過無人機遙感技術進行葉色診斷,根據葉片顏色調整施肥數量和頻次,確保每塊試驗田都實現高效施肥。”

川農大教授孫永健表示,今年,中試基地的試驗品種主要從產量高、品質優、適合機械化、抗性强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確保優中選優,爭取能選育出3—5個與當地生長環境匹配度更高的優良品種。

今年中試基地還推行了多項水稻栽種新技術——

春耕育秧階段,永豐村引進雜交稻精准條播育秧科技,通過全自動育秧機大幅度提高秧苗貭素。孫永健介紹,新設備能一次性壓20條小槽,每小時可製作秧盤800盤,工作效率提高50%,還能减少用種量。

永豐村種糧大戶王元威算了一筆賬:過去一個秧盤需要85克種子,現在一個秧盤僅需50克種子,按每畝種子成本節省40元、產量新增增收40元左右計算,種1000畝地能增收約8萬元。

“我們把機械設備與智慧科技融合陞級,力爭在水稻種植培育科技推廣上取得更大突破。”孫永健說,隨著新技術應用,永豐村精細化工作水准進一步提高,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准的“天府糧倉”有了牢固科技支撐。

新增收益

新模式+新探索

新的“豐收”不斷孕育生長

永豐村一處田邊,“90後”新型職業農民曾利正操控無人機進行田間管理。“在川芎藥材陸續搶收完成後,我們趕在春耕最後階段完成了插秧……”

種糧有賺頭,農民種地才有勁頭。永豐村確定了“稻—菜—菜”“稻—菜—藥”“稻—藥—麥”3種糧經作物輪作

模式,最大化提升耕地利用率。

經濟作物賣給誰?永豐村搭建“兩單”模式——

通過訂單簽約,將青菜賣給本地泡菜生產廠家,將中藥材賣給製藥企業;同時完善農業“保單”,推廣一批成熟的農業保險模式,解農民種糧後顧之憂。此外,東坡區在兌現國家現有補貼基礎上,每畝水稻再新增200元補貼。

如今,在種糧大戶帶動下,永豐村耕地流轉率超96%,每畝地每年流轉費用1000元左右;村民把土地流轉出去後又能就近務工,進一步拓寬增收通路。

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永豐村探索的脚步也未停歇——

日前,“豐收裏”項目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永豐村綜合服務中心,“豐收裏”承載著村集體經濟發展、遊客集散、便民服務等功能。面向全國招聘的“豐收裏”CEO上任後,將負責永豐供銷社、永豐商貿公司等村辦企業運營,為永豐大米等農特產品提供更好的銷售平臺。

永豐村還有一塊占地15畝、被分成約520個小田塊的“共亯田園”。“這是永豐村農旅融合的承載地。”太和鎮黨委書記張曾翔介紹,城裡人做“田主”,除了體驗農耕文化外,村子還配套提供週末親子研學活動等多項服務;對於村民來說,不僅能獲得租金,還可通過當“農田管家”再獲一份收益。預計,該項目全年可產生10萬元純利。

永豐村的實踐與探索,是四川抓緊抓牢糧食生產的一個“切片”。聚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准的“天府糧倉”,把農業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今年一開年,四川就出臺了《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勾勒出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並以實際行動將其變為一張張施工圖、實景圖。

當記者結束採訪離開永豐村時,又一輛滿載乘客的大巴車駛入村子。放眼這片禾苗豐茂的秧田,新的“豐收”正不斷孕育、萌發、生長。(記者張蒙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