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軟體園聚集了大量科技企業。記者吳傳明攝(資料圖片)
5月最後一天,一條來自成都天府軟體園的消息激起行業熱議——投影行業龍頭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米科技)透露,未來5年極米科技擬在成都投資15億元,强化公司在基礎光學研發、精密光學元件等方向的科技能力。成都以南,天府軟體園,這裡不僅是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區,更是科技創新企業的聚集地。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推進科技創新,要在各領域積極培育高精尖特企業,打造更多“隱形冠軍”,形成科技創新體集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一年來,四川聚力推進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聚焦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體集羣。
6月初,記者走進成都天府軟體園,從一個個初創型高科技民企中感受川企高品質發展的澎湃動能。
看園區
已集聚1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天府軟體園A區內,坐落著投影行業龍頭企業極米科技。記者走進極米科技的研發部門,和一年前相比,這裡多了不少新面孔。產品總監唐傳奇笑著說:“一年來,我們吸引了不少‘海歸’的加盟。”
研發團隊的擴張,源自創新戰畧的調整。“應用創新讓極米做到了國內行業第一,而基礎研究將支撐我們開啟‘做世界第一投影品牌’的新征程。”極米科技首席行銷官田峰說。
科技基礎研究需要人才支撐。“過去,我們的研發人才大多來自成都本地。今年3月,極米啟動了全球博士招募計畫,組成博士團隊,優化人才的金字塔結構,在垂直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唐傳奇說。
2022年,這家企業的研發投入達到3.77億元,占收入比重從2021年的6.51%提升至8.93%,當年取得授權發明專利72項。
一街之隔的“鄰居”成都飛英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鄒珂一下午接待不斷。自從今年2月發佈國內首款環境微能量採集與管理晶片以來,到訪者絡繹不絕。因為,他們的手中握著萬物互聯資料獲取的科技“密碼”。
萬物互聯,需要佈局海量的資料獲取節點,物聯網的未來是節點的無源化。能否讓感測器不用電池供電或佈線供電,而是從環境中採集獲取能量,轉化為電能供其自身工作使用?
2018年,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舊金山分校的幾個中國留學生成立了研發團隊。次年,考察國內幾個都市後,幾個年輕人帶著他們攻克核心技術的樣機落戶成都,成立飛英思特。
經過持續科技攻堅,飛英思特成功完成了對環境中多種微能量的採集和應用,徹底改變了物聯網低功耗設備佈線或者電池供能的管道。
2021年,他們在川發佈國內首款環境微能管理模組,2023年發佈了國內首款環境微能量採集與管理晶片。結合了環境能量採集、超低功耗電源管理、邊緣智慧設備、低功耗無線傳感網絡等核心技術的產品,已在工業監測、農業監測、資產風險管理等領域落地應用。
不論是先佔領市場,再走向底層科技,還是手握底層科技,再持續開拓市場,天府軟體園始終是硬科技創業的熱土。據瞭解,這裡每年吸引超過5000名研發人才加入,現時已集聚1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近百家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看四川
三個“90%+”,民營企業成創新“大戶”
中關村論壇、世界光子產業發展大會……最近,來自天府軟體園AI創新中心的成都玖錦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玖錦科技”)在各大展會上頻頻亮相。
這家2012年創立在居民樓裏的企業,主打高端儀器儀錶。他們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攻關,掌握了數百項關鍵核心技術,在實現進口替代和自主可控方面,為國產高端儀器行業崛起貢獻力量。
市場部負責人張瑩穎介紹,現時公司研發人才占比66%,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專案數十項,部分科技已達國內國際先進水準。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在四川,民營經濟日益成為創新的“大戶”,民營企業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舞臺上越來越活躍的角色。
科技廳提供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省共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8693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達98.34%;全省有效高新技術企業在2022年總數達14668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97.59%;2022年全省瞪羚企業總數達214家,民營科技企業占比93.46%。
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楠分析,近年來我省民營企業不斷加大產品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對既有產品進行改良陞級,開拓創造全新的尖端產品。這個過程不僅逐步增强了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填補了國內許多領域的科技空白並獲得科技話語權,也直接推動了一些傳統產業實現數位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據科技廳廳長吳群剛介紹,全省科技系統堅持企業培優提質、科技創新政策、創新園區建設等方面協同發力,持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體集羣。
梯次培育强聚集。針對科技型民營企業“小散弱”問題,科技廳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行動、高新技術企業“擴容倍增”行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行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起科技護城河。
綜合行業創新資源,由龍頭企業牽頭、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同時,四川的巧勁還在於建好企業集聚載體。背後的邏輯,是推動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生態圈的發展格局。去年以來,四川著力推動企業向高新區集聚,全省高新區已集聚全省50%的高新技術企業、43%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63%的瞪羚企業。全省高新區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今年一季度達到2786.8億元、同比增長5.4%。(記者徐莉莎肖瑩佩)
數據·科技
全省高新區已集聚全省50%的高新技術企業、43%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63%的瞪羚企業。全省高新區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今年一季度達到2786.8億元、同比增長5.4%
●擁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0個、居全國第3比特
●在川國家級創新平臺達195個
●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6萬家、同比增長42.3%
●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87萬家、同比增長26.2%
●瞪羚企業總數達214家,民營科技企業占比93.46%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8家、居西部第1比特
●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7萬億元、同比增長12.8%
●組建動力電池、先進水電裝備、氫能、釩鈦產業等創新聯合體4個
●省級科技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科研經費7.5億元、同比增長38.9%
●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達3551.4億元、同比增長40.1%
●“天府科創貸”累計向1324家科技企業發放貸款77.4億元
(數據來源:科技廳;截止時間:2022年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