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四輪驅動”深化京蒙合作

内蒙古 49℃ 0
摘要:2022年,北京市及各區投入京蒙合作資金4.6億元,安排項目159個,現已完工146個。全市京蒙合作共建產業園區14個,入園企業24家。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東西部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優先位置,以高位推動、產業聯動、示範帶動、人才互動,全面深化京蒙合作,不斷開創京蒙全方位、高水准合作新局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高位推動,搭建京蒙合作“連心橋”

統籌謀劃、系統部署。烏蘭察布市縣兩級主要負責同志始終堅持“三個保持”“四個不摘”,把京蒙合作作為重點工作不可以使用部署,組織召開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統籌安排部署京蒙合作工作,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解决推進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推動形成各部門、各旗縣市區協同聯動合力。市縣兩級主要領導不可以使用抓、現場督、要進展、推進度,為京蒙合作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確保京蒙合作工作精准聚焦、取得實效,有效推進了京蒙合作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高頻互訪、共話合作。北京市各結對區與烏蘭察布市及各旗縣建立了多層級對接互訪機制,相互走訪、互通有無。2022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兩地互訪對話仍然保持高頻次,北京市對口區各級領導到烏蘭察布市各對口旗縣開展調研對接工作65人次,烏蘭察布市各旗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赴北京各結對區對接135人次,召開聯席會議11次,京蒙雙方共謀合作、共商發展、共同推動京蒙合作走深走實。

完善機制、加強監管。圍繞產業合作、就業培訓、人才交流、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在科學謀劃合作項目同時,重點提高專案管理水准,積極探索資金專案精細化管理模式,加强項目可行性論證、資金專案監管等鏈條式管理,建立了“實施前調研,建設中監管,完工後評估”的資金專案監管機制,規範項目實施程式、京蒙資金使用和項目檔案管理,嚴格落實項目資金使用公示公告制度,做好清產核資工作,科學合理分配京蒙產業項目的收益使用方向和比例,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用在“關鍵處”。2022年,北京市及各區投入京蒙合作資金4.6億元,安排項目159個,現已完工146個。

產業聯動,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搭建平臺、引企落地。立足雙方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加强區域互聯、互通、互動,圍繞數據資訊、商貿物流、康養醫藥、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裝備製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做優供應鏈、補强創新鏈。市各旗縣市區和開發區(園區)與北京市國企、民企通過“烏蘭察布招商引資京津冀推介會”“京蒙百企情”產業對接活動等形式,開展雙向推介,搭建京蒙企業產業合作平臺,鼓勵和引導北京非首都功能企業向烏蘭察布市疏解轉移,構建多部門聯動、全領域合作、精細化對接、常態化推進的京蒙產業合作機制。2022年,全市新引入北京企業23家,落實投資額26.58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195人,其中脫貧人口272人,宏福農業、希森種薯、薯都凱達等一批現代農業企業先後落戶烏蘭察布,商都縣雛雞散養、興和縣“淨菜工廠”等一批科技支農項目先後上馬,為當地農業產業化注入了科技動力。

共建園區、打造基地。圍繞建設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畧資源基地“兩大任務”,按照“資源互補、協同發展”的原則,以綠能進京、淨菜進京為抓手,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共建產業園區等管道,不斷帶動綠色經濟和現代能源經濟發展,加快“兩個基地”建設步伐。全市京蒙合作共建產業園區14個,入園企業24家。2022年,新增入園企業13家,新增投資7.25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715人,其中脫貧人口161人。四子王旗依託“京蒙合作”機制,會同國家電投集團,重點建設了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專案,年平均發電量約180億千瓦時,所發電量通過烏蘭察布至張北3回500千伏線路外送,實現“綠電進京”。察右前旗京蒙合作產業園內的薯都凱達,充分發揮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優勢,把先進的裝備、科技、管理與當地馬鈴薯、冷凉蔬菜種植優勢相結合,生產薯條、薯片、脫水蔬菜等休閒食品。

馬鈴薯年加工能力達67萬噸。察右中旗裝備製造產業園區的京一根(內蒙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產的“馬鈴薯無明礬鮮粉條深加工”項目年產無明礬鮮粉條26000噸,每年可消化20萬畝的馬鈴薯產量。察右前旗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約30萬平方米的“全智慧溫室”,打造高品質的“蕃茄小鎮”,日產量達到30噸,年產達1.2萬噸,提供近300個就業崗位,“小蕃茄”寫成了“大文章”。內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在京蒙資金的援助下,建設高標準馬鈴薯“原原種”溫室大棚300多個,著力打造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帶動60多個脫貧村農民實現穩定增收。

拓展通路、做强品牌。借助北京市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外聯通路,大力開發產銷對接通道,以市場有需求、本地有優勢的特色馬鈴薯、燕麥、酸嬭作為優先突破口,以“五進活動”為載體,積極與北京市各區聯動、前後方協同,找准穩定的市場銷路,助力烏蘭察布特色農畜產品銷售、流通、生產等領域提檔陞級,滿足北京市場高品質、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打造服務首都的“中央廚房”。在“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的文宣主題下,積極實施本地品牌戰略,著力培育打造“原味烏蘭察布”“烏蘭察布味道”區域公用品牌,形成全品與單品的互補融合式發展格局,借助各級集采中心平臺、參加各類推介活動、探索“直播+短視頻+帶貨”、電商平臺售賣新模式,織密線下銷售網路,拓展線上銷售空間,全力將烏蘭察布市的農畜產品銷往全國各地。2022年,北京市幫助採購、銷售特色農畜產品達21億多元,“蘭格格”“薯都薯”“薯小皇”“宏福柿”“後旗紅”“草原參”等品牌產品已暢銷北京地區及全國各地。

示範帶動,激發鞏固脫貧“源動力”

暢通通路、多元就業。全面摸清外出務工勞動力底數,建立“動態監測+分析預警+跟踪服務”機制,實現常態化、跨區域的崗位共亯,加强點對點、閉環式勞務合作,抓好返鄉回流人員本地就業工作,鼓勵企業優先招錄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實現脫貧勞動力進京務工規模穩中有增。依託釘釘軟件、實訓基地等線上+線下培訓管道,為農村牧區人口提供勞務技能集中培訓,開展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拓寬農村牧區勞動人口創業思路,形成致富合力。2022年,北京市幫助烏蘭察布各旗縣市區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2.2萬名(赴京就業565人,就近就業20849人,其他省份就業634人),其中脫貧人口18688人,各旗縣舉辦勞務合作培訓班61期,培訓農村勞動力3254人次。

資源傾斜、遷居樂業。聚焦易地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融入”“可致富”,京蒙雙方共同推動,積極扶持易地搬遷後續產業,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建設幫扶車間、發放穩崗補貼等多種形式高品質做好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2022年,全市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投入幫扶資金900餘萬元,實施幫扶項目8個,援建幫扶車間34個,幫助搬遷羣衆實現就業2753人。卓資縣採取文宣政策、採集資訊、分析狀況、掛圖作戰、落實就業、建立台賬、張掛福卡“七步法”,通過產業覆蓋就業、社區幫扶車間就業、勵志崗位就業、社會推薦就業等途徑,在五個集中安置區同步規劃建成了金雞扶貧、冷凉蔬菜加工、醬菜加工等項目,建立了“巧手手”幫扶車間,設立了保潔員、信息員等九大勵志崗位,創建勞務實訓基地,為搬遷羣衆量身打造就業崗位,真正讓脫貧戶搬出了新生活、新氣象。

示範帶動、打造模範。按照“先謀劃再規劃、先規劃再設計、先設計再建設”的工作思路,借鑒北京鄉村振興經驗做法,與北京各結對區共同打造3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鄉村基礎設施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准。察右中旗投入京蒙合作資金1500餘萬元,充分利用乳泉村臨近黃花溝、烏蘭絲巾火山兩個知名景區的區位優勢,以遊客落腳點為定位,建設了1200平方米的精品民宿集羣和12座高標準日光溫室,昇級改造了乳泉奶食品廠,將奶食文化和草原旅遊相結合,形成別具特色的文化傳播和沉浸式旅遊體驗區,提級改造了黨群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成黨建主題雕塑廣場,配套建設了“綠都驛站”水沖式衛生間,種植了中國北方首個彩色油菜花實驗田,打造集吃、住、行,旅、購、遊要素齊全、功能配套、溫馨宜居、流連忘返的鄉村振興新模範。

人才互動,培塑引領發展“智囊團”

建立掛職交流機制。大力實施幹部雙向掛職交流,制定出臺了《烏蘭察布市選派幹部掛職和跟崗學習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人才交流合作長效機制,重點圍繞醫療、教育等與民生密切相關領域,選派年輕幹部和教育衛生領域專業人才到北京市掛職跟崗學習,實現幹部人才雙向掛職交流常態化。2022年,全市共有8名處級幹部、11名科級幹部在北京市對口地區掛職鍛煉,各旗縣市區選派19名科級幹部、市衛健委選派48名醫務人員、市教育局選派60名骨幹教師到北京市跟崗學習。

開展組團結對幫扶。聚焦社會事業合作,强化行業部門統籌,建立常態化人才交流機制,持續推進“組團式”結對幫扶,多領域合作、多管道探索、多層次跟進,著力補齊民生事業短板。北京市70所學校結對幫扶全市83個學校,73家醫院結對幫扶全市91家醫院,採取優秀教師支教、遠端教育資源共亯、專家輔導培訓和援建重點診室、開展醫療技術培訓、搭建遠端會診平臺等措施,讓烏蘭察布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來自北京的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

打造人才集聚平臺。制定出臺了《烏蘭察布(京蒙)人才科創園建設方案》以及三個子方案,按照“彙集資源要素、打破地域壁壘、統籌謀劃發展”的思路,形成了“一園三區”的空間格局和“一個平臺、兩個中心、四大基地”的總體架構,為京蒙兩地開展人才交流互動、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廣闊平臺。制定出臺了《烏蘭察布人才工作“强心活點”工程專項支持政策(試行)》,通過在人才引育、平臺建設、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吸引高層次人才團隊向人才科創園集聚。現時,人才科創園已完成投資13.82億元,擁有自治區級研發機構26家,累計孵化企業56家,在孵企業165家,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00餘人,共同為烏蘭察布高品質發展輸送“智慧養料”。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