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承制的著陸搜尋信標機、反推發動機等助太空人安全返回

上海 44℃ 0
摘要:此次任務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又一次擔負起保護太空人的重任,保障太空人安全返回地面。

  記者俱鶴飛

  昨天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太空人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全部安全順利出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回家了,回家了。”費俊龍說,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完成了所有在軌飛行任務,“現在順利回到了祖國,我們感覺良好。”

  據新華社消息,圓滿完成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太空人乘組,已於6月4日乘機平安抵達北京,3名太空人將進入隔離恢復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並安排休養。之後,他們將在京與新聞媒體集體見面。

  此次任務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又一次擔負起保護太空人的重任,保障太空人安全返回地面。

  穿越黑障區後標示“我在這裡”

  圓滿完成4次出艙活動任務,開展多次載荷出艙任務、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28項航太醫學實驗,以及38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神舟十五號乘組結束6個多月的太空遠行、順利返航。

  在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任務中,上海航太804所承制了著陸搜尋信標機、話音處理設備、USB應答機、圖像處理設備、遙控遙測設備等多臺產品。其中,著陸搜尋信標機在飛船的返回任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著陸搜尋信標機位於返回艙底部,是飛船與地面之間通信的設備之一,作為空中和地面搜尋中心的引導,主要任務是在正常返回著陸段或應急狀態下著陸時,發出信標訊號,提供著陸搜尋、海上搜尋和國際救援的標比特資訊功能,配合返回艙搜救任務實施。

  返回艙進入稠密大氣層後,是返回過程中環境最為惡劣的階段。隨著高度的降低,空氣密度越來越大,飛船表面和大氣層摩擦產生巨大熱量,導致返回艙接收不到地面發送的無線電訊號,地面也接收不到返回艙發送的無線電訊號,這個區域被稱為無線電黑障區。

  著陸搜尋信標機在出黑障區後即開始工作,持續向外發出信標訊號,確保在返回艙大約距離地球35公里處、黑障區消失時,第一時間重新與地面取得聯系,給出標比特資訊。在這之後,著陸搜尋信標機持續工作,標示自身位置,告訴搜救人員“我在這裡”,為指揮中心提供決策依據,直至返回艙搜救任務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中,我國載人飛船黑障區跟踪量測取得重大突破。據新華社消息,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艙剛進入黑障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敦煌測控區光學組組長李長松便準確地捕捉到返回艙的實时高清影像,並通過車載通信設備第一時間傳至北京飛行控制中心。曾經會讓飛船與地面失去所有聯系的黑障區,如今已經實現可控。“從神舟一號任務開始,為了解决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踪量測難題,經過一代代測控人接續攻關,現已具備了黑障區穩定跟踪飛船的能力。”測控區科技專家吳剛說。

  保護太空人走穩歸航“最後一米”

  飛船的返回要經過制動减速、大氣層外自由滑行、再入大氣層以及回收著陸四個階段。其中,回收著陸是載人航太的最後步驟,也是載人航太任務成敗的最終標誌。為了護佑太空人安全回家,上海航太806所為神舟十五號飛船研製的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著陸反推發動機護衛飛船返回艙走穩歸航路程的“最後一米”。

  在飛船返回著陸過程中,降低速度、減緩衝擊是確保太空人生命安全的關鍵。當返回艙距離地面10公里左右時,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相繼打開,返回艙速度從200米每秒降低到7米每秒。為了保證太空人的生命安全,並且在著陸的最後一瞬有良好的乘坐感受,這需要反推發動機進行著陸前最後一步的安全保障。

  在返回艙降落到離地面一米左右的時候,安裝在返回艙底部的四臺反推發動機開啟“精准刹車”,在降落傘减速的基礎上,進一步减小垂降速度。在接收到指令後,反推發動機在10毫秒內同時點火,以此起到減緩落地速度的目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證發動機不僅要快速點火啟動,還要保證在200毫秒左右的時間內穩定工作。”806所發動機設計師說。

  自1994年加入載人航太工程研製隊伍以來,806所一直致力於反推發動機的研製,其承制的神舟一號至神舟十五號飛船的著陸反推發動機,均圓滿完成了飛行任務。

标签: 飛船 航空航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