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海華
“寸土寸金”的張江藥穀最近出現了一種新的“空間”形態——看上去是高品質商務大樓,其實除了研發辦公,還可直接生產,物料可從地下車庫直接搭載貨梯到每一層樓面,提高了工業空間利用效率。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動向。
前些年,張江生物醫藥最大的痛點是物理空間跟不上企業發展步伐,不僅缺生產用地,研發空間也很緊張。
與此同時,張江正成為連結全球生物醫藥研發網絡的重要節點。能否盤活更多的研發空間乃至生產用地,對於從基礎研究到創新加速的“全過程創新”而言,意義不一般。
“融合”中的新轉變:努力服務創新
“還有空間嗎?”這是張江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遠方經常遇到的提問。最近,她回答這一問題時更加有了底氣——在張江,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
地處合慶鎮的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悄然擴容,並呈現出了一種新的“空間”形態。到底“新”在何處?記者近日在交付不久的ZEMP總部園現場一探究竟。
這裡一共有6棟樓,高度從30多米到40多米不等,總體量近10萬平方米。相比傳統工業園區只有1點多的低容積率,這裡的容積率是2.0,工業空間利用效率明顯提高了。
透過玻璃幕牆,一眼望去,就會發現這裡的樓層相比普通商務樓要高。這是預留的生產空間,其底層高6米,可承重1噸;其他層高4.8米,可承重0.5噸。
整個ZEMP總部園頗有設計感,建築內部多為無柱空間,採光很好,同樣適合研發和辦公。每棟樓都有兩個寬敞露臺,可供休憩。園區南面就是龍東路高架,開車半小時可到陸家嘴,未來還將開通前往地鐵站的免費班車。園區內的下沉式廣場,將進駐食堂和商業配套設施。
為何要把生產和研發的功能集中在同一幢樓?“研發和生產本來就是融合的,好比廚房的功能是做飯,也可以研究新菜品。高端醫療器械屬於輕型生產,比較環保,我們為此提供了多一種選擇。”楊遠方說。
這種新的工業樓宇空間顯然頗受歡迎。記者瞭解到,一些企業的物理空間過於分散,新增了溝通和管理成本。囙此早在建設期間,就有一批頭部及創新醫療器械企業有明確租賃意向。儘管可以分層租賃,但有的企業已表示要拿下一整棟樓,未來計畫作為企業總部。
“我們打算租賃整棟1號樓,共9層。生產、研發及辦公都在一棟樓裏,方便企業統一管理和各部門配合溝通。”申淇醫療專案申報部負責人楊蕾說。
研發與製造的融合,不止這一個園區。預計明年竣工的“張江·藥穀中心加速器”,不僅在每戶每層預留了一塊承重樓板,用於放置淨化設備,還在屋頂預留了大型設備存放位置。
在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樓琦看來,這種研發與製造、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也標誌著“張江藥穀”管理方由開發運營者向產業專業服務者轉變。
“釋放”中的新訊號:
加速推動創新
“我們之前運營服務的載體空間是20多萬平方米,如果加上這些新空間,差不多翻了一番。”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浦東生物產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劉剛說。
這裡提到的“新空間”,除了ZEMP總部園,還包括將於今年底交付的“居裡路一號”“張江總部園”兩處大型研發空間。“居裡路一號”地處張江黃金地段,“張江總部園”位於華夏東路高架旁,其中兩棟高樓尚在建設中就被一家知名藥企相中,直接以在建工程轉讓。
為騰挪出更多產業空間,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還盤活了閒置多年的傑昌園區,8.3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在1年多實現滿租。
“原來物理空間緊張時,一些小業主甚至開出每平方米7元多的價格,現在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研發和生產空間,平抑了過高的市場價。甚至一些想要拿地建廠的企業,也在考慮直接租賃我們的物業。”劉剛說。
“張江藥穀”未來還會陸續釋放更多的產業空間。2019年4月,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成立。這意味著原來1.38平方公里的張江現代醫療器械產業園,將擴容至4.23平方公里。這一擴容現時還在“進行時”。
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的張江創新藥產業化平臺一期,預計今年底工程實體建設完工,未來將重點承接張江藥穀創新藥物成果轉化及高端製造。
地處淩空路西面、一直低效利用的海馬地塊(188畝),也即將“變身”成為醫療器械產業高地。
在張江藥穀,一個努力推動生產和研發空間創新釋放的現象正在出現。而隨著更多空間的釋放,也同時釋放出一個別具深意的新訊號:更努力為“全過程創新”提供載體空間,推動實現創新加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