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一些商場樓宇因地制宜,通過硬約束和軟激勵讓垃圾分類反而做得比以前更好“剛柔並濟”,分類者有好處有動力

上海 54℃ 0
摘要: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已取得顯著成效,但不少公共場所至今仍是“後進生”。與社區相比,它們約束不文明行為和激勵正確分類投放的條件、氛圍相對欠缺,更容易出現混投混放、污染環境等問題。

“剛柔並濟”,分類者有好處有動力.jpeg

去年9月起,馬勒別墅將廢物箱從2個變成了4個,在原有的幹垃圾箱和可回收物箱的基礎上,新增了專門收集塑膠瓶和玻璃瓶的廢物箱。記者陳璽撼攝

  記者陳璽撼

  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已取得顯著成效,但不少公共場所至今仍是“後進生”。與社區相比,它們約束不文明行為和激勵正確分類投放的條件、氛圍相對欠缺,更容易出現混投混放、污染環境等問題。

  這種情況下,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補充促進垃圾分類成效的硬體、軟件,是常規做法。可一些“後進生”卻反其道而行,通過新增扔垃圾的難度,實現了後來居上。

  讓嫌麻煩而不分類的人更麻煩,垃圾分類反而做得比以前更好,這其中有什麼奧秘?

  按需“定制”麻煩

  去年9月開始,一些在馬勒別墅參加活動的賓客發現,扔垃圾比以前複雜了:原本1號樓旁的廢物箱從2個變成了4個,在原有的幹垃圾箱和可回收物箱的基礎上,新增了專門收集塑膠瓶和玻璃瓶的廢物箱。

  這樣的“麻煩”卻產生了積極的效果:這組廢物箱的幹垃圾日均投放量比改變前减少近兩成,最近每天還能收到塑膠瓶和玻璃瓶各兩箱。

  “表面上看是增添麻煩,實際上是根據賓客的需求給他們提供便利,配寘合理的垃圾分類硬體設施也是一種服務。”馬勒別墅綜合保障部首長孫曉解釋說,在與許多外國賓客的交流中,他們覺得上海的可回收物分類還不够細,把塑膠瓶、玻璃瓶等混在一起投進可回收物箱讓他們很不習慣,而塑膠瓶、玻璃瓶正是馬勒別墅產生量最多的兩種可回收物。

  為了證明新增垃圾箱不是“花架子”,馬勒別墅還為塑膠瓶、玻璃瓶等可回收物量身定制了專用收運袋,廢物箱的清理及可回收物收運過程不遮掩,路過的賓客眼見為實,從而瞭解、認可馬勒別墅廢物箱變複雜這件事。

  廢物箱變複雜還給馬勒別墅和南京西路街道帶來益處。前者由於幹垃圾减少,一年可節省數萬元的幹垃圾清運費用;後者則因為大量可回收物在源頭就進行了分類,為街道空間本就緊張的可回收物中轉站節省了二次分揀的場地,可以暫時存放更多等待轉運的可回收物,减少可回收物在分類源頭停留的時間,讓環境更好。

  一些商場、樓宇也通過製造一定難度,取得了更好的分類成效。旺旺塔樓减少了樓層內的廢物箱,但在底樓大堂設定了五分類廢物箱,除了幹垃圾,可回收物細分為紙張、塑膠、金屬、玻璃等四類。

  廢物箱少了,分類更複雜了,但旺旺塔樓的幹垃圾减少了兩三成。那些“逃離”了幹垃圾桶的可回收物,分別被投入對應類別的可回收物箱。

  旺旺塔樓物業管理中心主任徐輝坦言,樓宇垃圾分類的質量好不好,關鍵看廢物箱的位置和具體的分類是否符合上班族實際需求。塔樓底樓集中了量販店、銀行等人氣足、容易產生垃圾的場所,將底樓的廢物箱設計好,大家就能順路分類投放垃圾,而不是把垃圾帶進電梯裏等到了樓層再投放。

  明示激勵措施

  當麻煩和方便同時放在面前,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後者。在閔行區古美路街道,多個商場不只是倒逼商戶做好垃圾分類,還明示激勵措施新增內在動力。

  最近,一家生意火爆的飯店負責人敲開了十尚坊商業街物業辦公室的門:“能不能給我們恢復用餐减免停車費的名額?很多老客戶來反映,說停車不方便就換飯店了。”物業工作人員的話讓他臉上發燙:“垃圾分類再做不好,就不是免費車位的事情了,我們還會通知城管部門取締你們門口占道的促銷文宣物,按照合同約定,純淨度不符合標準的濕垃圾則拒收。”

  强有力的物業管理,是推進組織生活垃圾分類的保障。倒逼商戶做好垃圾分類,未必要動用執法部門和罰款等剛性手段,有條件的物業可以通過租賃合同、自治契約等來“軟約束”商戶的不文明行為。

  十尚坊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商戶入駐前,必須簽署與垃圾分類相關的租賃合同,並願意接受契约條款約束,為混投垃圾等失信行為付出代價。

  根據租賃合同,入駐商戶如果要安裝任何從房屋外部可見的照明招牌、服務標誌、廣告、標記或文宣物,必須事先提交詳細資料,物業書面同意後,才會集中報區綠化市容部門審批。在簽署租賃合同時,物業會提前告知商戶,如果沒有按法律法規投放生活垃圾,將被視為商業街內的失信組織,在提交相關申請上受限。

  在十尚坊,垃圾分類實效名列前茅的商戶可優先選擇在公共區域開展小規模商業推廣活動的檔期,在商場的大螢幕上還可以免費打促銷廣告。

  在漕河涇實業塔樓,“剛柔並濟”也對促進垃圾分類起到了關鍵作用。依託街道區域化黨建平臺,塔樓物業向入駐企業發放《單比特活垃圾分類責任承諾書》,由企業法人簽字。踐行承諾的企業可共亯漕河涇街道、漕河涇實業塔樓豐富的社會活動資源,對於一些搶手的優質公益服務、活動,垃圾分類做得好的企業可以優先獲得參與名額。

  約束要接地氣

  縱觀國際上較早推進垃圾分類的都市,無一例外採用了以約束為主的管道,簡單說就是製造“不方便”。尤其在公共場所,短期內强有力的約束被證明是讓公眾快速瞭解規則並養成分類習慣為數不多的有效手段。

  在這一點上,上海街頭越來越少的廢物箱就是一種“不方便”。上海公共場所廢物箱的優化調整從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後就已全面啟動,廢物箱從全面啟動前的6.2萬個减至2022年上半年的3.6萬個。

  上海公共場所廢物箱宣導只設定幹垃圾箱和可回收物箱,也是一樣的道理。參攷國際先進經驗,將濕垃圾和有害垃圾就近投放到社區的集中收集點或專業回收處置通路,才是更好選擇。否則,將引導大家都到公共場所投放這兩類垃圾,既不能節約公共服務資源,還因為收運處置效率降低,污染環境,新增多個環節的社會成本。

  2021年起,上海的廢物箱還嘗試改進投放口——原本兩面通風的開放式投放口裝上擋板,只留出一些各種形狀的投放口,引導將形狀相似的可回收物投進去。久而久之,對投放者形成類似生活垃圾四分類各有對應顏色的心理暗示,看到棕色想到濕垃圾,看到圓形想到塑膠瓶、易拉鑵、玻璃瓶。

  不過,製造不方便也有限度,超出多數人的可接受程度,往往會適得其反。這十分考驗基層治理的智慧。最近,軌道交通5號線東川路站4號口外的人行道上,一組嶄新的廢物箱正式亮相。幾十米開外,另一組已設定多年的老廢物箱被移到了地鐵站廣場與一旁的計程車候客點之間。如此一來,無論市民從石屏路哪側往返地鐵站,都能順路遇到廢物箱。

  今年,江川路街道轄區內的廢物箱計畫從去年底的450處增至530處,預計10月底可完成新一輪廢物箱的優化調整。如果按照相關導則,東川路地鐵站這個出入口附近放一處廢物箱就符合要求,但這座地鐵站是重要的“分水嶺”,大批家住閔行、奉賢的市民在這裡換乘,地鐵站周邊還有許多社區、量販店、飯店,只設一處廢物箱無法滿足大家分類投放廢棄物的需求。

  閔行區江川路街道城建中心主任楊敏敏告訴記者,近年來上海不斷推進高品質公共空間建設,湧現了一批商業綜合體和網紅打卡點,“廢物箱要不要新增、具體如何配寘,還是要多接地氣,因地制宜實施”。

标签: 垃圾分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