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以商用海底資料中心建設為契機,挖掘“海洋經濟+數字經濟”多元業態潜力

海南 64℃ 0
摘要:我省以商用海底資料中心建設為契機,挖掘“海洋經濟+數字經濟”多元業態潜力“陸數海算”的海南機遇全國首個商用海底資料中心在陵水投入運營。海底數據艙在運往海岸途中。(翻拍)工作人員通過監控設施查看海底數據艙運行情况。■海南日報王迎春蔚藍,廣闊,大海無聲湧動,蘊含著無盡的可能。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清水灣近海一帶,海平面以下30餘米處,重達1300噸的數據艙躺臥在海底。

我省以商用海底資料中心建設為契機,挖掘“海洋經濟+數字經濟”多元業態潜力
“陸數海算”的海南機遇


全國首個商用海底資料中心在陵水投入運營。


海底數據艙在運往海岸途中。(翻拍)


工作人員通過監控設施查看海底數據艙運行情况。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記者王程龍攝

■海南日報記者王迎春

蔚藍,廣闊,大海無聲湧動,蘊含著無盡的可能。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清水灣近海一帶,海平面以下30餘米處,重達1300噸的數據艙躺臥在海底。

幾公里開外的岸上,岸站的中央監控系統實时反映艙體服務器的情况。雖然無法親眼看見已經下水的“巨物”,但一旁的海蘭信海洋科技展廳裏,整體項目的模型和展板揭開了海底數據世界的神秘面紗。

這就是備受矚目的全國首個商用海底資料中心(以下簡稱UDC),今年3月底,其在陵水正式投入運營。

“雙碳”背景下,資料中心搬進海底“新家”,不僅為陸地資料中心高耗能、高耗水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思路。在海洋强省戰畧面前,海底資料中心為自貿港發展“海洋經濟+數字經濟”拓展出一條新賽道。


陵水正在規劃構建的立體科技用海新業態。(海蘭雲供圖)

A

光電水的“和諧共處”

具有高算力、低能耗、高安全性、低時延等特性

海底資料中心到底是個啥?簡單來說,就是將服務器等IT設施安裝在海底密封的壓力容器中,用海底複合纜供電並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的資料中心。

“作為項目的‘覈心裝備’,海底數據艙內有服務器和網路設備,用以存儲、計算大量的數據資訊。”深圳海蘭雲資料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蘭雲)品牌總監李浪平介紹,海底數據艙重量達1300噸,相當於約1000輛小汽車,圓柱形罐體直徑達3.6米,與中國空間站的天和覈心艙大小相當。

為何要將如此龐大的資料中心搬進海底?光、電與海水又如何“和諧共處”?

事實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們對數據、算灋、算力的需求快速增長,資料中心成為這一切的載體,但這是一個“怕熱”的大傢伙,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必須通過製冷系統維持在特定的溫度範圍。

“把海量數據搬到海下,正是為了解决這個問題。”李浪平介紹,海底資料中心部署在近海海底,採用重力熱管原理,利用海水的流速、體量對數據艙進行自然冷卻,具有高算力、低能耗、高安全性、低時延等特性。

數據下水,安全是首要的。“海洋環境對密封要求很高,不僅密封科技具有高耐腐蝕性和抗生物附著能力,而且數據艙內充滿了惰性氣體,可保證恒濕、恒壓和無氧的安全密閉環境,提高了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李浪平透露,數據艙艙體結構設計壽命為25年,應用水深可達到50米。

“UDC是陸地資料中心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定位於低耗能資料中心的細分賽道。”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蘭信)董事長申萬秋坦言,隨著規模部署和運維,項目海底單艙布放的用船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節能,無疑是海底資料中心項目的一大突出優勢。海南海底資料中心示範專案總工程師蒲定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海底資料中心通過與海水進行熱交換,利用流動海水對IT設施進行散熱,不僅省電,而且省水。

“位於海底的數據艙不需要蒸發散熱,沒有冷卻塔,幾乎沒有淡水消耗。”蒲定介紹,海底資料中心在陸地上的建築只有占地面積很小的岸站部分,可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

同時,高密度的服務器為海底資料中心帶來了高算力,資料中心可選擇單艙或多艙部署,單艙可提供24個42U標準機櫃,每個機櫃功率採用15至35千瓦的高功率密度設計,功率密度是陸地傳統數據中心的5至7倍,可滿足高功率密度計算設備的需求。不僅如此,UDC將資料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水下,距離用戶更近,數據時延更低。

數據下海後,如何維護?相關研究證明,海底資料中心的故障率僅為傳統陸地資料中心的1/8,海蘭雲在產品設計中,將維護區分為艙內和艙外兩大模塊。艙內主要是IT機電和電源部分,根據故障發生的可能性做了冗餘備份,確保客戶在使用週期內業務正常運行;艙外主要是暖通機電設備,也是雙備份,同步可實現潛水夫水下快速更換。

B

數字經濟的“底座”支撐

有助於海南構建海洋新基建體系,服務“智慧海南”建設

海底資料中心具有高功率密度、綠色節能等科技優勢,符合我國“雙碳”發展目標和新型資料中心發展戰略,成為資料中心綠色化、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路徑之一。而“陸數海算”的探索中,為何海南得以先行?

項目前期,海蘭信聯合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在海南環島海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全島篩選。“陵水清水灣海域處於瓊東上升流範圍,海底水溫較低,滿足海底資料中心對低溫海水的建設需要。”李浪平介紹,陵水還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國際海纜登入站所在地,國際光纜登入從科技上能够構建低時延的優勢,對高頻的跨境數據流動具有吸引力。

豐富的海洋資源向來是海南的優勢,近年來,海南加快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科技創新,從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邁進。與此同時,海南高度重視數位經濟發展,海南自貿港探尋數位化建設與轉型,對數據需求日益增長。

據悉,海底資料中心項目作為海南省自貿港數位化建設的“新基建”創新示範工程,是“海南省2022年重點(重大)項目預備項目”,已被納入《海南省超常規穩住經濟大盤行動方案》和《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海南將以陵水海底資料中心項目為抓手,構建‘海底資料中心+海上風光電+海洋牧場+制氫儲能’一體化的零碳海洋新基建體系。”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廳長李東嶼表示。

根據相關規劃,“十四五”期間,海底資料中心項目在陵水將分兩期建設30個海底數據艙,擬投資12億元。該項目將填補我國在海洋工程與資料中心新基建融合發展領域的空白。

“海底資料中心是海洋經濟和數字經濟的結合領域,能够為數位經濟發展提供底層支撐,助力海南自貿港‘跨境資料安全有序流動’政策落地。”李浪平說。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後,將迎來大量的離岸資料中心需求,符合自貿港戰畧定位的海底資料中心項目,將為資料安全有序流動提供數位底座。

同時,海底資料中心的落地,將助力海南爭當“雙碳”優等生。以耗電量測算,海南海底資料中心示範專案相比傳統陸地資料中心,每年可减少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作為優勢凸顯的基礎設施,海底資料中心也成為數字經濟、海域科技領軍企業到此投資興業的吸引力,這將有助於海南加快數位產業佈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通過技術攻關與裝備研製所形成的產品成果,也將大幅提升海南海底資料中心和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科技先進水準和經濟水准。

“海底資料中心還可以成為海南資訊化建設的平臺載體,幫助提高企業經營決策水准和效率,推動科技與商業模式創新,提升企業資訊化管理效率。”李浪平說,該項目有助於服務“智慧海南”建設。

C

立體打造藍色“新引擎”

以數智賦能產業轉型陞級,助力陸海統籌、生態用海和集約用海

當前,數字經濟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海底資料中心作為海洋經濟和數字經濟的結合領域,具有不斷催生新業態、賦能多元業態疊加的潜力。在提供新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海底資料中心還能為當地帶來怎樣長遠的效應?以藍色新引擎,賦能國際數據港,是陵水的答題思路。

今年3月,陵水舉行了海南(陵水)國際數據港規劃發佈會暨海底資料中心首艙下水儀式。陵水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契機,依託海底資料中心、國際海纜登入岸站、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等特色優勢資源建設海南國際數據港,打造全國海底資料中心實驗基地及電信業務開放試點,助力國內、國際數據在陵水集聚。

“陵水將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位科技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智賦能傳統產業轉型陞級,憑藉‘算力優勢+數據跨境+本地場景+人才供給’的產業邏輯,吸引更多數據企業在黎安海風小鎮、清水灣科技產業園綻放光彩。”陵水國際投資促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海底資料中心易於以集約用海的管道與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波浪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結合,實現資料中心向‘低碳’‘零碳’發展。”申萬秋說。而該項目通過消納綠電,能够助力陵水新能源產業鏈做大做强。

“海底資料中心對海洋的利用不是排他性的,布放的海域既可以包容海洋牧場、漁業網箱等生態類項目,又可以與海上風電、海上石油平臺等工業類項目互相服務。”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海底資料中心是陸海統籌、生態用海和集約用海的一種綜合實踐探索。

據陵水國際投資促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底資料中心項目是我省首例海域立體分層出讓項目,政府部門根據企業的海域使用需求僅出讓了海床部分,海水和海上空間仍然可以為其他項目和產業服務。當前,陵水和海蘭信正在規劃構建“底數中旅上風光”立體科技用海新業態,“海底是數據艙,海體做智慧的網箱養殖,水面做旅遊綜合體,助力陵水打造‘海上文旅元宇宙’”。

(海南日報椰林5月17日電)

數說全國首個商用海底資料中心

覈心裝備:海底數據艙

重量達1300噸

相當於約1000輛小汽車

圓柱形罐體

直徑達3.6米

與天和覈心艙大小相當

數據艙艙體結構

設計壽命為25年

應用水深可達到50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