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准的人才培養體系。”近日,西華大學召開黨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大家紛紛表示,要把扎實推進主題教育深入開展理論學習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把學習、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確保取得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成效。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31所省屬高校作為第一批開展主題教育的對象,結合教育工作實際,精心製定方案,深入開展理論學習,推動主題教育持續往深裏走、往實裏走、往心裡走。
真讀實學,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高校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認真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和黨章,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等,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文章,確保常學常新、深學深悟。
“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我更加深刻體會到,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新征程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四川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汪春陽說。
成都理工大學為處級以上幹部、校內各基層黨委(黨總支)、各黨支部和部分人才骨幹,配發學習書目共4000餘册,印製主題教育筆記320本。製定校院兩級的主題教育讀書班方案,舉辦為期7天的校院兩級讀書班。
4月17日至21日,各高校陸續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通過高品質的理論學習和集中研討,圍繞“學思想、强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全面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洪樹受邀到成都體育學院作專題輔導。他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為什麼學”“學什麼”逐層展開,對堅定人民立場、唯物世界觀、辯證方法論、崇高理想信念、勇於自我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六個方面進行系統梳理,詳細闡釋了主題教育“學思想、强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
成都工業學院領導幹部通過為期一周的潜心自學、專題輔導、分片聯學、巡學旁聽、集中研討,“四不兩直”督查檢視等形式,原原本本學習4種必讀書目,結合實際學習4種選讀書目,跟進抓好其他規定內容的學習研究,系統融通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通過專家深入講、層層領學講、先進示範講等管道,各高校開展系列宣講,實現師生黨員集中理論學習全覆蓋。
成都師範學院通過舉辦主題教育讀書班,全體校領導、中層幹部認真完成集中自學、專家輔導、研討交流、消化自學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進一步增強了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達到了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理論武裝更加有力、黨性修養更加過硬的目的。
阿壩師範學院以“三會一課”等引導黨員、幹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全校掀起主題教育理論學習熱潮,並推動黨員、幹部多思多想、學深悟透,提高主題教育理論學習的質量和成效。
豐富形式,牢記初心使命勇擔當
為持續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裏走、往實裏走、往心裡走,近日,四川輕化工大學處級領導幹部主題教育讀書班全體營員赴吳玉章故居開展現場教學活動。現場教學活動中,榮縣縣委黨校副校長、高級講師龔麗平為全體營員作了《革命先驅人民楷模——從吳玉章價值追求看共產黨人價值觀塑造》的專題報告。大家紛紛表示,要將此次現場教學活動的學習感悟充分融入到主題教育之中,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理論武裝投入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事業中。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高校豐富學習載體、靈活學習方式,增强理論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
宜賓學院組織團學系統師生代表參加“五四”主題座談會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調研座談會,廣泛聽取師生意見建議,激勵和引導全校廣大青年擔當作為、貢獻力量。
西南石油大學黨員幹部走進天府家風館,瞭解了家風文化的歷史傳承,增强了重視家風的廉潔意識,深化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系列重要論述的理論認識。大家紛紛表示,將緊密結合主題教育的總要求,認真學習領會家風文化和廉潔文化的教育成果,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貫通起來,切實保證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在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講解員向成都醫學院的黨員幹部複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戰旗村視察時的殷切囑託。大家紛紛表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進一步發揮高等醫學院校學科、專業、人才、醫療等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再譜新篇,再創佳績。
四川文理學院組織130餘名處級以上幹部走進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張愛萍故居神劍園開展現場教學,深化學習,錘煉黨性,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四川省幹部函授學院黨員幹部工作之餘,積極參加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網絡答題賽,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川觀新聞、文產E家和微博、微信、移動用戶端等新媒體開展學習,拓寬自學通路,不斷提升學習效果。(記者江芸涵)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