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保護古樹名木速寫

陕西 39℃ 0
摘要:泥河溝村的古棗樹保護是榆林市古樹名木保護的一個縮影。“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防護措施,加大宣傳力度,推動形成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風尚,守護好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遺產。”

春夏之交,在榆林市佳縣泥河溝村千年古棗園裏,1100餘株“高齡”棗樹盤曲蒼虯、吐露新芽,如“騎士”般伫立在黃河岸邊。

這個占地36畝的千年古棗園,是現時世界上栽培歷史最長、面積最大、品質最好的成片人工棗林。即使歷經數千年,一棵棵棗樹依然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棗園中樹齡1000年以上的棗樹有30株,幹周3米以上的棗樹3株。其中最粗的棗樹幹周3.4米,至今每年仍可產棗百餘斤。”從“紅棗專幹”到佳縣古棗園系統保護辦公室首席專家,高峰已經和紅棗打了近50年交道。

1982年,為了普查紅棗品種,高峰隨身帶著照相機、飼養皿等器材,爬過一座又一座山,成為別人眼中“抓蟲蟲”的人。1994年,他發現了“藏”在山坳裏的泥河溝村千年棗園。

“古棗樹群落是頭一次被發現!”高峰一天到晚鑽進棗園裏,反復觀測、調查、研究,非常癡迷。他說:“觀測不能只看表面,要鑽進林子裏仔細看。”經過鑒定,泥河溝村千年棗園“年紀”最大的古棗樹有1300多歲。

“無論是野生酸棗、栽培型酸棗,還是過渡型棗,在泥河溝村都有。這些寶貝是國家之寶,我們要好好保護它。”為此,高峰在棗林裏立了“棗源”碑。

2014年,佳縣古棗園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涉及佳縣8個鄉鎮和1個街道,區域內總人口20.7萬人,棗林面積41萬畝,其中古棗樹15.2萬餘株。

“古棗園系統內設有泥河溝村、木頭峪村、荷葉坪村3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監測點,泥河溝村為覈心保護區。”高峰介紹。

紅棗樹被陝北人稱為“鐵杆莊稼”,以往,誰家地裏棗樹多,就表示誰家光景好。

泥河溝村村民武穩壽,是一棵1300多歲古棗樹的養護責任人。他告訴記者:“家裡修窑洞、供孩子上學的費用,全靠一把紅棗。作為古樹養護責任人,我平時更注意保護古棗樹。”

古樹名木是珍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然而,這些綠色的“活化石”,也一度遭遇生存危機。

“棗樹的天敵是棗瘋病,棗瘋病被稱作棗樹‘癌症’。”近幾年,當地相關部門對古樹進行多次搶救性復壯。

“當前,最要緊的是减少棗瘋病對棗樹產業的危害。”高峰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他看來,古樹就像一位老人,需要專業化、精細化的護理。

為了守住老祖宗留下的“綠色古董”,佳縣及時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實施了古棗園防護圍牆及棗源大橋等保護性工程。

佳縣每年都舉辦紅棗採摘節暨紅棗產業發展研討會等活動,現時,已建成紅棗規上加工企業12個,生產出全產業鏈產品16種,成立了佳縣泥河溝世遺千年棗林專業合作社,使紅棗產業得到蓬勃發展。同時,該縣深入挖掘和弘揚千年古棗園文化,建成泥河溝遊客接待中心、鄉村記憶館,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讓更多羣衆捧起“文化碗”,吃上“旅遊飯”。

泥河溝村的古棗樹保護是榆林市古樹名木保護的一個縮影。當前,榆林市有古樹群70處4671株,古樹1320株。其中特級保護古樹55株。

2016年以來,榆林市針對樹勢衰弱,特別是瀕臨死亡的古樹名木開展保護復壯工作,先後對榆陽區青雲鎮、定邊縣長茂灘林場、靖邊縣紅墩界鎮等地50餘株古樹和古樹群製定相應保護復壯方案。

“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實施安裝避雷針、病蟲害防治、施肥除草等保護措施,確保一樹一保護方案。”榆林市造林綠化服務中心副主任李發偉說。

榆林市還開展古樹名木資源補漏拾遺工作,及時更新數據,完善古樹名木檔案,摸清所有古樹名木的特徵、樹齡、生長狀況、生長環境等資訊,並加强古樹名木日常動態監測。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防護措施,加大宣傳力度,推動形成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風尚,守護好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遺產。”榆林市林草局副局長王立榮說。(記者:李旭佳

标签: 古樹名木 棗樹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