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推進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不只“吹拉彈唱”更要奏響品質化樂章

四川 44℃ 0
摘要:提起公共文化服務,很多人會想到“吹拉彈唱”“琴棋書畫”。如今,在四川廣袤的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演繹出一番新景象。

●過去3年,四川初步建成以省級為龍頭、市級為骨幹、縣級為樞紐、鄉鎮(街道)為支點、村(社區)為網點,覆蓋城鄉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其中,建成鄉鎮(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089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39萬個

●今年,四川將從優化公共文化設施佈局、提升鄉鎮文化綜合體品質、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模式四大方面入手,並在76個鄉鎮開展重點建設,將全省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作做深做實

●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作將堅持“1+5+N”的建設運營模式,即打造1個文化綜合體,佈局5個功能區,創新“N”種工作模式。其中,建設運營模式中的“N”,包含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探索購買服務、共建工作室、城鄉對口幫扶等發展模式

提起公共文化服務,很多人會想到“吹拉彈唱”“琴棋書畫”。如今,在四川廣袤的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演繹出一番新景象。

近日,四川省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內江市舉行。會上,一組數據展示了四川省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建設圖景:過去3年,四川初步建成以省級為龍頭、市級為骨幹、縣級為樞紐、鄉鎮(街道)為支點、村(社區)為網點,覆蓋城鄉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其中,建成鄉鎮(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089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39萬個,城鄉公共文化的差距逐步縮小。

留住鄉愁鄉鎮文化綜合體拔節生長

開展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建設,旨在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向品質化邁進,對公共文化設施空間進一步優化改造,對科普閱讀、體育健身、藝術鑒賞等功能合理佈局,同時向羣衆提供舞蹈、聲樂、書法、美術、器樂等免費培育,滿足特色化、個性化文化需求,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3年來,四川綜合文旅、體育、農業等資源,投入財政資金並撬動社會資本共計3.5億元,採用“微改造”、融合發展等管道,新建、改擴建鄉鎮公共文化設施269個,面積18.8萬平方米,試點鄉鎮融合特色文化,進一步補齊鄉鎮公共文化服務短板,逐漸形成一批縣域文化副中心。

隨著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建設工作的深入,優質的文化資源不斷從都市向鄉村延伸,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湧現,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

如今,結合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和鄉鎮級片區公共文化設施專項規劃,根據服務人口和場鎮規模等因素,四川試點探索出鄉鎮文化綜合體的3種佈局管道:一體式、中心式、分佈式。

針對科普閱讀、體育健身、藝術鑒賞、非遺傳承、廣電惠民5個空間,一體式將5個空間集中在一個相對聚集的區域;中心式以一個或多個空間為主體,其他空間分佈在其附近;而分佈式則是5個空間分佈在相對較近的區域內。

鄉鎮文化綜合體的拔節生長,讓文化與空間交融,讓特色文化浸潤公共文化服務。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油紙傘文化、南充市營山縣回龍鎮知青文化、凉山州甯南縣西瑤鎮布依族文化等,都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羣衆文化活動深度融合,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IP,留住了濃濃的鄉愁。

四大方面入手在76個鄉鎮開展重點建設

今年,四川省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作怎麼幹?

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將從優化公共文化設施佈局、提升鄉鎮文化綜合體品質、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模式四大方面入手,並在76個鄉鎮開展重點建設,將全省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作做深做實。

去年5月,《四川省鄉鎮級片區公共文化設施專項規劃導則》印發,按照文體活動、閱讀科普、文化藝術、傳承體驗、廣電綜合5個方面分類,明確了中心鎮、其他鄉鎮(街道)、中心村、其他村(社區)四個層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標準,為文化綜合體的建設提供了參攷。

“今年,在優化公共文化設施佈局上,我省中心鎮要主動提高標準,在增量上做文章,擴大影響半徑,發揮在片區內公共文化服務支撐作用,逐步形成更多的縣域文化副中心,其他鄉鎮要與中心鄉鎮錯位配寘、相互補充,形成經緯有序、錯落有致的文化發展空間格局。”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述負責人透露,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作將堅持“1+5+N”的建設運營模式,即打造1個文化綜合體,佈局5個功能區,創新“N”種工作模式。其中,建設運營模式中的“N”,包含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探索購買服務、共建工作室、城鄉對口幫扶等發展模式,促進都市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在鄉村落地生根,實現城鄉文化互聯互通、設施共建共亯。

此外,如何破解資金不足、人才缺乏等鄉鎮公共文化服務中面臨的難題?會議給出探索路徑——聯動社會力量,啟動公共文化服務“一池春水”。

四川多地早有嘗試。資金方面,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鎮通過社會眾籌重建孫氏藏書樓,並以此為陣地建成綜合文化站;德陽市羅江區金山鎮通過聯動當地產業園區共建共用書屋,打造“閱讀美空間”;綿陽市三台縣蘆溪鎮村民捐建的“文化大院”,已成為當地小而全的“文化中心”等。

人才方面,廣安市鄰水縣以骨幹為引領,從縣文化組織選派專人到鎮綜合文化站擔任“第一站長”,延伸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鏈條;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依託鄉鎮文聯、羣衆文化協會把文化活動辦得有聲有色等。(記者邊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