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鐵坐過站的原因找到了”上熱搜,記者實測10條線路發現不少問題

上海 41℃ 0
摘要:近日,“上海地鐵坐過站的原因找到了”上了熱搜。根據網友反映的捷運線路和網站,記者近日特地乘坐了10條捷運線路,量測雜訊指數,並觀察相應的報站情况。

11號線車廂內雜訊達107分貝.jpeg

11號線車廂內雜訊達107分貝。車佳楠攝

2號線車廂內電子顯示幕及條狀顯示幕均沒有啟用.jpeg

2號線車廂內電子顯示幕及條狀顯示幕均沒有啟用。沈思怡攝

  記者車佳楠沈思怡

  近日,“上海地鐵坐過站的原因找到了”上了熱搜。有網友發帖稱:“在捷運上聚精會神聽廣播聽到的是‘本次列車終點站XXX,下一站轟隆隆……We are now at……(捷運刹車聲)’,捷運車廂內雜訊過大,聽不清晰報站聲,又找不到到站提示。”

  根據網友反映的捷運線路和網站,記者近日特地乘坐了10條捷運線路,量測雜訊指數,並觀察相應的報站情况。從本次小調查來看,捷運2號線存在不報站的現象;捷運12號線、9號線的報站聲音明顯小於車廂雜訊,難以聽清;捷運11號線的車廂雜訊峰值在量測的所有線路中最高,但由於報站聲同步加强,提示效果還算明顯,但雙重聲音疊加對耳朵來說是場“災難”,乘坐體驗不佳。記者還發現,舊車型的車廂實时報站設備比新車數量少,乘客更容易錯過報站資訊。

  報站時間點設定相對科學

  5月6日15時03分,記者在9號線肇嘉浜路站上車。車廂內報站喇叭口並不少,以兩個列車門之間為一個組織,前後方均有4個,位於車窗或車門附近,呈蜂窩煤狀。按理,這樣的“環繞身歷聲”配備應該能確保乘客聽得清。

  車輛開動一會兒後雜訊走高,記者仔細傾聽報站聲卻不清晰,聲音像是來自遠處。記者以為是當前車廂的喇叭口故障,便前往其他車廂,卻仍然聽不清。終於,在凑近喇叭口後,記者才確認是報站聲過小的問題。車廂門打開後,上來了幾比特阿姨,七嘴八舌的聊天聲讓車廂內熱鬧了不少,迅速掩蓋了報站聲。

  5月8日10時17分,記者坐上了12號線,車輛出發後不久雜訊達到85分貝,此時只能聽到模糊的語音播報聲,無法聽清楚內容。對於網友提到的“下一站”報站聲和“轟隆隆”重合問題,記者實測多條線路發現,概率不高,因為地鐵報站的時間點通常在列車出發不久後出現一次,在即將到達前再來一次,中英文各一遍,且都在車速並不高、車廂內分貝值相對偏低的時候,設定相對科學。除非報站聲量特別小,其他情况下基本不會對語音報站的辨識度產生太大影響。

  以10號線(南京東路站至陝西南路站)為例,行駛過程中,車廂內分貝值確有達到90的情况,一度蓋過中文語音報站的前半段,但隨著列車到站降速,雜訊分貝迅速降低,乘客依然可以根據後半段英文報站,分辨到站資訊。

  故障主要集中在舊車舊線路

  5月8日14時43分,記者從江蘇路站上車,乘坐前往浦東國際機場方向的2號線。直到記者15時於世紀大道站下車時,該列車全程沒有語音報站,各節車廂內的電子顯示幕均處於藍屏狀態,車頂的條狀顯示幕也未開啟,唯一亮起的電子捷運線路圖處於死機狀態。車廂內無任何設備展示實时到站資訊,乘客只能在列車停下後透過車窗參照對面月臺上的網站資訊。途中,記者注意到有乘客在列車到站後,下車到站臺上查看網站資訊,發現還未到站後再匆忙趕回車廂內;還有乘客在列車停下後,環顧車廂四周尋找到站資訊無果,直到門燈閃爍時才匆忙下車。

  7號線、9號線、11號線的部分車廂也存在顯示故障,車廂座位上方的多個電視顯示幕處於播放廣告節目或黑屏的狀態,沒能提供報站資訊。乘客只能通過兩節車廂通道上方的顯示幕滾動字幕查看,但處在車廂中部的乘客看不太清。此外,由於滾動字幕過長,無法直觀看到網站名稱,乘客不得不隔著車窗向外望,又會受玻璃反光或外界遮擋影響。

  從實測看,上述問題主要出現在舊車舊線路,新車新線路的多媒體顯示裝置明顯更給力:通常配備了電子捷運線路圖,車廂中部、頭尾裝有能够滾動提示到站資訊的條狀顯示幕;車廂內的電子顯示幕也分屏顯示列車實时到站資訊。正常運營下,語音播報後,條狀顯示幕、電子捷運線路圖、電子顯示幕“三連發”,乘客即便漏聽報站語音,也能借助這些顯示裝置獲知下一站資訊。

  專家:應加大車輛線路檢修

  對於網友或調侃或抱怨的“聽不見上海地鐵報站語音”一事,上海交通大學振動、衝擊、雜訊研究所所長蔣偉康認為,主要原因是捷運車廂內的雜訊掩蓋了報站音,導致乘客對語音的分辨和理解能力下降,產生“音量太輕”的感覺。

  記者經歷多條線路的長時間乘坐後,對車廂內的雜訊也感到不適,平均分貝值在70至90,最吵的是11號線,尤其是兩列車廂連接處還會發出尖銳摩擦的雜訊,對耳膜造成刺激。車廂報站聲似乎也是為了避免被雜訊干擾,比其他線路響亮很多。報站時,車廂裏的雜訊峰值一度達到107分貝,記者手機中的健康軟件立刻發出提醒:如果長時間暴露於此環境,可能導致暫時性聽力損失。

  蔣偉康分析,捷運車廂內的雜訊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列車正常運行時輪軌雜訊和設備運行時雜訊;二是隧道中行駛列車的混響聲,透過車體結構傳遞到車廂內;三是車廂內人員活動產生的雜訊。合格的車輛都必須滿足雜訊控制的要求,如車體結構的隔聲效能、車速、曲線半徑等,若曲線半徑太小,車輪容易打滑,產生刺耳的嘯叫雜訊的幾率就大。他建議捷運營運方加强線路、車輛的檢測、保養和維修,及時檢修磨損及沉降情况較嚴重的路段,同時改善車廂內的文字報站資訊提示效果,與到網站加强聯動,豐富提醒形式。

  上海地鐵:排摸雜訊較高線路

  5月9日,針對網友反映的報站聲音問題,上海地鐵答覆記者表示,根據國家相關行業標準要求,現時上海地鐵廣播音量要求控制在76至82分貝。上海地鐵已建立了巡檢維護和抽查迴響的綜合品質管制體系,每日發車前確認廣播音量等功能。運營期間,由司機動態監聽,確保廣播資訊正常。乘客在乘坐捷運過程中,有時早晚高峰人多嘈雜,或列車加减速、過彎時,會出現環境雜訊覆蓋廣播音量的情况,導致乘客遺漏廣播相關資訊而出現乘過站的情况。

  為此,除了常規資訊發佈通路外,上海地鐵還將通過增設電子線路圖、老屏改造陞級等手段,新增資訊發佈位置,提供給乘客更多資訊獲取通路。接下來,上海地鐵將排摸線網中環境雜訊較高的線路區段,結合廣播設備改造可行性,研究通過提高語音音量、重複提示站名資訊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車廂廣播現場提示效果,並推進車廂電子屏顯示工作,推廣電子線路圖、電子屏分屏顯示,為乘客提供更多資訊指引。有的設備出現故障後,確實會影響乘客的乘坐感受,歡迎乘客向捷運方及時回饋提出。

标签: 捷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