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引人”更以“環境引人”——上海“五個新城”產業調查(下)

上海 39℃ 0
摘要:南匯新城相關負責人表示。而致力於“高起點佈局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五個新城,需要的是高技術產業、高技能人才,他們不僅關心工作是否順利,更關心生活質量,即都市是否能以“環境引人”。

  記者李成東茅冠隽胡幸陽

  去年底,軌交12號線西延伸在松江開工,建成後將大幅提升松江新城與外界的要素流動效率;不久前,上達河中央公園(南園)在青浦新城啟動建設,規劃綠地近50公頃,新城企業員工可盡享靚麗綠意;奉賢新城的“一號工程”——數位江海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未來將成數位化國際產業城區……

  上海五個新城建設,產城融合是重要方面,交通設施、辦公和居住環境、公共資源配套等,發展的每一步都牽動人心。如何進一步做好“以產促城”“以城促產”的文章?如何在更大範圍內引導人才向新城集聚?如何讓新城既有幹事創業的熱度,又有現代化宜居生活的溫度?

  交通配套佈局宜適度超前

  松江新城的代表作——G60科創雲廊被譽為世界最長都市產業長廊,去年營收超1500億元,稅收超37億元,現時擁有高新企業300多家,商業配套設施完善。不過,由於雲廊所在的新橋鎮沒有捷運,產城融合長期未能形成“閉環”。

  “每天上下班,自駕僅需半小時的車程,多次換乘公共交通後就要一兩個小時,通勤成本有點高。”一名雲廊的企業職工說。

  其他各方面都已成熟,就差通捷運、通高架這“臨門一腳”,就能打通區域發展的“任督二脈”——類似的情况,在新城建設起步較早的區都不同程度存在。有了前車之鑒,在南匯新城發展過程中,“交通先行”已成建設者的共識。

  連接外環高速和臨港的S2滬蘆高速,是南匯新城連接外界的交通要道。隨著往來中心城區和南匯新城的車流量不斷增加,S2高速即將拓寬,部分路段實現客貨分流,臨港大道快速化工程預計也將於今年完成。

  交通便利了,會否導致要素資源被中心城區“虹吸”過去?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改處處長吳群峰不同意這種觀點:“對南匯新城來說,便捷的交通意味著各類發展要素將更便利地流通,利大於弊。南匯新城以適度超前的意識發展城市功能,其實是倒逼城市內生功能增長,以此抵消交通便利化可能帶來的‘虹吸效應’。”

  適度超前的交通佈局,在松江新城建設初期同樣發揮過關鍵作用。以“滬郊第一線”軌交9號線為例,從設想、籌畫到全面建成通車,歷經整整14年,曾經也有疑問:“會不會沒人坐地鐵?”但事實勝於雄辯:在軌交9號線的帶動下,九亭、松江城區等捷運沿線產業帶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城市建設規模迅速擴大。

  去年底,軌交12號線西延伸正式開工建設,設定G60雲廊網站。從軌交12號線在松江的網站佈局來看,G60雲廊站和松江大學城區域最可能先出形象,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今後,大量本地居民將在捷運沿線找到合適的工作,實現職住平衡。“我們將高標準規劃好軌交12號線西延伸沿線TOD綜合開發,利用城市軌道交通的便利性和優越性,有針對性地吸引一批國際一流品牌、區域首店,打造12號線西延伸段捷運商圈。”松江區經委主任陳超說。

  讓更大範圍的人才近悅遠來

  產城融合的關鍵,在於“人”的集聚。五個新城如何吸引人才就地創業、就業?關鍵是提高“人產融合”的程度。

  新城建設不是普通的“開發區建設”,大規模低成本從外地招工、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老路已無法走通。針對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新賽道”,必須尋找“人產融合”的新路徑。

  記者瞭解到,針對大量服務業人口無法在新城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間接導致新城成為“睡城”的現象,松江新城正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在發展高端製造業的同時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現時,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體系還沒在松江完全建立起來。”松江區副區長周誠告訴記者。可喜的是,松江區已成功獲批國家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區,松江正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吸引研發、銷售、結算等產業鏈、供應鏈企業人才,同時留住金融、法律、對外貿易、科技服務等方面的人才。

  新城要吸引、集聚的“人”,應該來自哪裡?在華略智庫首長合夥人、長三角研究院院長夏驥看來,應面向長三角、全國乃至更大範圍招引人才,這也符合“獨立的綜合性節點都市”中“節點”二字的含義。“要對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敞開胸懷,讓他們對新城有認同感。這些人有創新創業的動力和朝氣,但對生活成本比較敏感,需要為他們在生活配套上提供更多便利。”

  新城令人近悅遠來的背後,是人們綜合考量通勤、房價、收入等成本後“用脚投票”的結果。如今,隨著人口不斷湧入,上海五個新城配套的住房、醫療、教育等優質公共資源正同步建設集聚。

  今年2月,位於南匯新城的江山路宿舍型保租房項目開工,可提供床位約1.5萬張。這一項目是臨港集團首家“臨港·奕家”人才公寓,也是臨港服務公司首個自主開發建設的宿舍型保租房項目。“我們將全力滿足臨港新片區產業人群的合理住房需求,為廣大產業職工營造宜居環境。”南匯新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用優質環境讓人安居樂業

  不久前,陸續有兩家央企研發總部項目落地奉賢。“當時看中這兩個項目的地方很多,為何最後奉賢脫穎而出?我們既有化學新材料企業需要的M 3產業用地,又有研發型人才非常看重的‘森林都市’般的生態環境。”奉賢區經委黨組書記李億告訴記者。兩家央企簽約後不久,就有千餘名碩博以上學歷的高端人才陸續遷入奉賢。

  這個例子,道出了當今區域發展的一個重要邏輯:以往,園區、開發區建設是“產業引人”,引來項目、招來工人、集聚人氣,待園區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配寘現代化的生活設施。而致力於“高起點佈局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五個新城,需要的是高技術產業、高技能人才,他們不僅關心工作是否順利,更關心生活質量,即都市是否能以“環境引人”。

  “新城不是鋼筋水泥的簡單疊加,更是鳥語花香的宜居、宜遊、宜學、宜醫之地,不能讓人們除了工作就無處可去、無事可幹,要讓身在新城的人才沒有被‘甩’出專業圈子的擔憂。”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院長何萬篷說。人們能否便利地買到一杯好咖啡、逛一個漂亮的公園、享受到和中心城區同等水准的商業空間,决定著新城產城融合的成色。

  一年多前,松江工業區裏開出首家星巴克門店。最初,星巴克門店負責人擔心,在偏遠的工業區開店,會不會生意清淡?沒想到經營勢頭喜人,門店廣受歡迎。

  對園區職工而言,園區的改變不僅僅在一杯咖啡,還在於“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提升。根據園區規劃,咖啡廳、博物館、電影院、書店、特色餐廳、健身中心、購物中心等都將逐步導入,實現從園區到城區、社區的更迭。

  在其他新城,“人”與“城”的交集也正慢慢加深。在青浦,重要民生工程——環城水系公園,環繞的便是青浦新城。今年初,用地面積近1平方公里的上達河中央公園(南園)開建,一期實施範圍將形成北山林、西島堤、南圩田、東溪澗、中書苑五個區域,展示青浦新城獨特的水鄉風貌和文化底蘊。

  在嘉定新城中央活動區,TSF購物中心正加緊建設,預計本月即可完成整體施工,今年9月即可開業。“TSF購物中心的業態涉及新能源汽車、高端電子產品、服裝、餐飲、珠寶等領域。今後,除了遠香湖、嘉定圖書館、上海保利大劇院這知名的‘三件套’,人們在嘉定新城還能享受到全新的購物體驗。”嘉定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