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燒烤很火。以美團數據為例,今年3月以來,國內某地燒烤到店訂單環比增長215%,路邊小店每日狂賣上萬烤串,飯店和民宿訂單環比增長均超過50%。
同樣是美食之都的成都,燒烤同樣也很火。僅4月以來,成都燒烤類商戶的線上門店數量環比上月增長34%,燒烤堂食訂單量環比增長61%。但相比之下,火的程度不及前者。
有人說,燒烤的現象級事件背後有高人。高人是誰?在四川天府24味美食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張蛟看來,高人的“高明”,遠不止一個精妙的行銷計畫,而是一座城市的智慧和底氣。
既要創造熱度,又要在熱度來時接得住。流量變“留量”,四川營城之路如何再創新?
同樣都是主打美食
但“爆款”不多
4月17日20時許,成都奎星樓街人群熙熙攘攘。500多米長的街道上,川菜、火鍋、串串、冰粉、兔頭等各色美食十分豐富。
奎星樓街,是成都美食的網紅打卡地之一。對於這裡的餐飲消費百態,在該街道一居民社區已經生活30多年的溫玉良大爺感觸很深。“本地食客多,說著各種方言、提著行李來吃飯的外地旅客更多。熱鬧的時候,經常到深夜,還聽得到樓下的館子在排隊叫號。”
這裡美食多,食客更多。來自福建泉州的黎女士帶著孩子拉著行李,一邊尋找魁星樓街道上的“人氣王”冒椒火辣,一邊還不忘沿街拍照打卡。冒椒火辣門店一比特工作人員介紹,該店高峰期每日接待客人近2000人,但現在沒有達到高峰期時的接待量。
“四川美食花樣繁多,有很多廣受消費者喜愛的菜品、小吃,但眼下新的人氣爆款好像不多。”4月18日,正在寬窄巷子遊玩的上海遊客穀女士說。
四川美食怎樣吸引更多食客?怎樣更好地打開外地市場?……很多川菜館老闆,都在關注這些問題。冒椒火辣總經理張世海坦言:“美食少不了行銷,但現時的行銷管道需要‘陞級’。”
如何陞級?“單從美食行銷角度來講,四川還停留在大概念行銷階段。比如,主打美食街、美食節、美食文化牌,這種籠統的概念已與當下互聯網短平快的行銷節奏不適應,氛圍造勢上也與網絡福斯拉開了距離。”張蛟認為,聚焦一個記憶點,把功夫做深做透,比“大包圍”更有用,也更符合當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喜好與習慣。
在張蛟看來,當下正火熱的燒烤消費,之所以在最初吸引到網友,主要原因就在於此:不僅設立燒烤名店獎、成立燒烤協會、舉辦燒烤節,還直接發放燒烤消費券,同時為遊客設計出燒烤主題的一日遊、兩日遊線路。在高鐵站,更是安排專門的“燒烤志願者”、定制“燒烤地圖”等。
從打造流量入口到啟動一座城
美食只是一個切口。實際上,對於都市行銷,四川並不陌生。無論是長期被粉絲寵愛的“網紅局長們”,還是在全球都是超級IP的猫熊滾滾等,已“吸粉”無數。
“在都市行銷上,四川其實是很有想法、很有基礎的。”一比特長期關注四川發展的業內人士說。令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率先在全國文旅界開“卷”的甘孜州文旅局局長劉洪。2021年3月,劉洪因為幫助丁真在一場活動中“擋粉”而意外走紅網絡。四川文旅部門則抓住劉洪變成“網紅”的機會,趁勢推出“文旅局長說文旅”短視頻,號召全川文旅局長們積極擁抱新風口。
從“播音局長”到“螢火蟲局長”“太空人局長”,一時間,這種不限形式、不限主題的創意行銷在收穫大量粉絲的同時,也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到四川旅遊消費。去年7月,僅甘孜旅遊接待的人次就創下歷史新高,今年春節假期接待遊客人次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玩出新花樣的,還有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火出天際的大熊猫花花成為“吸粉”頂流,網絡上大量花花的視頻,吸引一波又一波“猫粉”前來探望。“不僅園區內的廣播有意思,就連維持秩序的警衛大叔也很有趣,活脫脫一個段子手。”已數次從外地專程趕來看大熊猫“花花”的西安遊客張俊認為,這種吸引遊客的有趣管道在網絡瘋狂轉發,也讓成都持續成為熱搜常客。美團資料顯示,今年1月以來,“成都大熊猫”關鍵字在大眾點評的蒐索量同比增長448%。
與創造流量相比,更為重要的,是怎麼把流量變成“留量”。
省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唐佑君表示,近年來,為不斷吸引外地遊客,塑造良好的形象,四川在維護市場環境和都市秩序上下了不少功夫:第一時間回應消費者需求、推廣跨區域無理由退貨和先行賠付、實施投訴舉報快速辦理機制、適當設定夜間臨時停車等,這些都給外地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但這些還不够。在四川旅遊學院川菜發展與飲食文化研究院院長杜莉看來,人流量來了,正是推介都市的好時機。“地方政府應抓住流量,啟動整座都市的活力,把都市好的東西‘端出來’,比如借機推廣城市文化和旅遊景點,促進文旅消費。”
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也指出,旅遊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借助强大的網路流量,打造全新的城市形象,吸引優秀人才和經營商投資,將網絡聲量轉化為都市發展動能,這才是最終的目的,“展示當地營商環境、人居環境、產業基礎,開展人才交流活動等,讓都市行銷的效果覆蓋到更大範圍。”
上述兩位專家也同時指出,當一個新的流量入口被打開,管理也必須同步跟上,這樣“爆款”才能長紅下去,也才能為營城輸出持續動力。(記者陳碧紅蘭珍)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