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住著“72家房客”——百年天后宮重新開放的背後故事

上海 36℃ 0
摘要:靜安區在2019年啟動了天后宮保護工程,歷時3年多修復,才有了今天重新與世人見面的天后宮。這裡就是天后宮,當時住著“72家房客”。

  記者唐燁

  2022年底,蘇州河畔又多了一座人文遺產——歷經百年風霜的天后宮,在蘇河灣綠地重新亮相。建於1884年的天后宮,曾是上海歷史上規模最大、形制最全、規格最高的媽祖建築,是近代上海對外交流史上的一處重要之地。後因種種原因,天后宮部分部件被移到別處,其餘落架保留。為讓這座歷史建築重新矗立在蘇州河畔,很多人付出了努力。靜安區在2019年啟動了天后宮保護工程,歷時3年多修復,才有了今天重新與世人見面的天后宮。為記錄下這一難忘歷程,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文物局)聘請專業攝影團隊,拍攝了《百載重光·文化賦能——上海天後宮·慎餘裏》專題紀錄片。該紀錄片昨天首映。

  住在神廟裏的人

  20多年前,攝影家鄭憲章在拍攝蘇州河選題時,無意間走進了一個不起眼的門洞,揭開了一段塵封多年的歷史。這裡就是天后宮,當時住著“72家房客”。

  鄭憲章說,我當時進去一看,整個建築風貌破壞得不是很厲害,很多磚雕、瓦片都保存得蠻好,特別是古戲臺部分保存得很好。他發現,天后宮裡面住了好多戶人家,有的是賣棺材的,有的是賣小商品的,有的做蟋蟀籠子的,還有一戶住在戲臺內的人家,很是神奇。

  他想到戲臺內的人家看看,但人家覺得是自己的生活,不想給他看。他就軟磨硬泡,一直跑去和人家聊天。“磨了一個星期,那戶人家的阿姨終於讓我進到戲臺內看了。”

  那家當時有個正在準備考高中的女兒,住在戲臺內後來搭的閣樓上。那天,女孩坐在閣樓上,將一塊板揭開給鄭憲章看。原來,裡面是一個保存完好的藻井。藻井是天后宮最華彩的部分。

  鄭憲章當時激動不已,就像開寶一樣,一塊板一移,看到一個華麗的藻井。“當時很暗,我打了閃光燈拍。藻井裡面都是金色,帶著反光,非常奪目。”他按下快門,拍下了這一刻,後來照片刊登在了雜誌上,配的標題是《神廟裏的百姓》。

  20多年過去了,天后宮複建後,鄭憲章與當時住在這裡的老百姓被邀請來參觀。那個住在藻井下的女孩,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

  “香山幫”工匠營造

  上海天后宮始建於1884年,由蘇州“香山幫”工匠營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殿堂式古建築。

  上海社科院上海史專家鄭祖安教授說,1860年前後,上海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對外交流的重地,官員出國辦理洋務取道上海時,缺乏一個固定、安全、舒適的落腳點。於是,在1879年,由出使俄國大臣崇厚奏請清廷,要建造一座天后宮。初建成的天后宮占地4畝多,中軸對稱,由南向北進入,分別有門樓、戲臺、東西看樓、中央大殿、寢殿,兩邊還有鐘亭、鼓亭。“規模之大,可稱全滬之冠。”鄭祖安說。

  天后宮保護項目設計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說,天后宮的門樓、戲樓和看樓,由磚砌與木梁相融合,是當時建築結構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錶現。

  當年的設計者對空間佈局的拿捏恰如其分。如,戲臺兩側有看樓,看樓內有外挑走廊和花式木欄杆,人們能站著看戲,也能坐著喝茶。戲臺欄杆被設計得比較低矮。曹永康說:“道理很簡單,演員在戲臺上表演,觀眾當然希望盡可能看到演員更多的全身形體動作,所以欄杆被盡可能做矮,但可以確保基本安全。”

  修復工程獲高評分

  隨著歲月更迭,逐漸斷了香火的天后宮,曾作為辦公室、學校校舍、難民收容所及居民樓等使用。1980年,大殿移至松江方塔公園內,門樓前兩隻石獅子被移到了豫園門口。2006年,為配合城市建設,對原址僅存構件進行落架保護。

  2016年,天后宮修復前期工作啟動;5年後,天后宮戲臺正式進入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修復內容為門樓、戲臺和東西看樓,已形成相對完整的四合院落。

  在整個修復中,難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是對戲臺內的螺旋形藻井的復原。戲臺的穹頂,是一個巨大的圓形木制藻井,由16個螺旋形的花板,一層一層挑上去構建,下麵的人會看得眼花繚亂。藻井由700多個木構件組成,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的榫卯和斗拱技藝,即不用釘子,便將木頭連接搭建到一起。

  為保留天后宮建築的精髓,修復團隊和施工團隊,特地請來了古建築木作非遺傳人和經驗豐富的香山匠人,帶領團隊完成了天后宮戲臺修復的磚雕、木雕、灰塑等傳統工藝的施工。

  整個項目竣工驗收,最終得到88.6分的優秀工程的高評分。

  留住都市記憶,講好蘇州河故事

  “現在的天后宮並不完整,被移走的大殿,通過在綠地廣場中央以安裝柱礎的景觀形式重現,以提示原有大殿的位置,保留住都市的記憶。”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陳宏說。

  如今,距離天后宮100多米處,是充滿海派風情的石庫門建築慎餘裏。慎餘裏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上海通和洋行設計,設計風格與工藝代表了當時上海石庫門民居的標杆水準。修復時,特地保留原有的“雙開間一厢房”的建築格局,利用原來的建築材料,本真還原了清水老磚牆、實木窗與水刷石的傳統工藝。

  修復後的天后宮、慎餘裏均位於去年底開放的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內,成為保留上海都市記憶的地標。

标签: 建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