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距“長江第一灣”最近的長江村靠水吃水,村民種植旅遊兩手抓

四川 60℃ 0
摘要:金沙江、岷江在宜賓匯合成長江。從三江匯合點向下游流經34公里處,便形成一個90度的大拐彎,被稱為“長江第一灣”。


長江村的蔬菜大棚。羅順攝

金沙江、岷江在宜賓匯合成長江。從三江匯合點向下游流經34公里處,便形成一個90度的大拐彎,被稱為“長江第一灣”。

4月7日,記者驅車行駛在宜賓長江一號大道上,不到10分鐘便來到宜賓市南溪區仙源街道長江村。這是距“長江第一灣”最近的村子。靠水吃水,近年來,這裡的村民依靠一灣江水,不僅做大蔬菜種植產業,還農旅融合,吃上了“旅遊飯”。

“產業飯”

水源充足、水質好這裡的蔬菜越來越好賣

“現在一天能收上萬斤花菜,還有不少茄子和海椒。”臨近中午,長江村蔬菜種植大戶滕德彬沒顧上吃飯,等著大貨車把打包好的蔬菜運出去。

長江村坐落在由長江自然沖積形成的平壩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易於灌溉。長江村黨委副書記劉禮芬介紹,為引長江水灌溉,當前該村建有3座提灌站,同時修建兩條灌溉通路,主要用於大棚的灌溉和排水。

得益於此,這裡種植的蔬菜遠近聞名,成為南溪區“菜稻菜”示範基地。

現時,長江村實行春種蔬菜、夏種稻穀、秋冬種蔬菜“菜稻菜”水旱輪作,主要蔬菜品種從傳統的3個品種新增到12個品種,同時畝產也實現大幅增長。

“收完這季的花菜、茄子,下半年還要種瓜,最遠能賣到新疆去。”滕德彬說,今年前三個月蔬菜銷售收入超過了10萬元,預計全年將達到30萬到40萬元。

蔬菜為何賣得這樣好?滕德彬認為,關鍵因素在於對蔬菜品質的把控。“長江生態得到治理後,水質越來越好。蔬菜蟲害少了,口感也好。”為進一步提升產品品牌價值,蔬菜上市前,當地農技人員還會進行農殘檢測。

距菜地不遠的草莓基地裏,工作人員正在採摘。劉禮芬說,通過業主流轉經營、村集體自主經營等,長江村將閒置土地流轉給浙江等地的種植戶種植草莓等。

去年,長江村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以上,預計今年村集體公司將實現收入100萬元以上。

“旅遊飯”

路通了,農旅項目落戶了這裡的遊客越來越多

走進村民劉中家,他正在接電話,“最近天氣好,預約週末訂餐的電話又多了起來,一天營業額最多能達到6000多元!”此前20多年,劉中在長江上捕魚、開餐館。

劉中回憶,2019年自己退捕將餐館搬上岸後,恰逢長江一號大道通車。穿長江村而過的長江一號大道不僅拓寬了路面,更進一步打通了村子與外界的聯系。

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長江第一灣”景區共迎來9萬餘人次遊客。“長江村緊挨景區,長江一號大道通車後,拉近了同宜賓、南溪區主城區的距離,方便的交通帶來了更多遊客。”仙源街道黨工委委員樊偉說。

當前,長江村正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生態農業,並結合“長江第一灣”生態優勢進行提升打造,加快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在“歡樂田園”農旅項目,記者看到,道路修建和平場工作正在進行中。樊偉介紹,該項目總投資超6億元,將於8月建成投運,届時將容納1萬名遊客。“選址在長江村就是看中這裡便利的交通優勢。”

除了經營餐館外,劉中還成了南溪區漁政巡護隊的一員。每天早上,他會沿著“長江第一灣”進行巡護勸導。從江中到岸上,從捕魚到吃上“旅遊飯”……他笑言自己早已離不開長江。

記者手記

護好水,才能吃好水

“靠水吃水”是記者在長江村採訪時聽到最多的話。這個緊鄰長江的小村子,從發展傳統農業到探索文旅融合,都離不開“母親河”長江的護佑。村民的言談裏、眼神中都流露出對長江的眷戀和熱愛。

這些年,隨著長江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村民也認識到,護好水,才能吃好水。如今,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越來越强,他們有的自發組織起來維護生態環境,有的加入到巡護長江的隊伍中,守護自己賴以生存的長江。(侯曉梅記者甯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